关于“礼“的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鲍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礼“的文言文 翻译!~

原文: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译文:
《曲礼》上说:一个有地位的人,心中时刻都要有个“敬”字,外表要端庄,像是俨然若有所思样子,说话要态度安祥,句句在理。做到这三点,才会使人们安宁啊!

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对于道德、才能胜于己者,要亲近和尊敬他,畏服并爱戴他。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自己有了积蓄,要分给贫穷的人。居安思危,能够及时改变处境。面对财物,不可苟且据有;面对危急,不可苟且逃避。在小事上争讼,不可求胜;分配财物,不可求多。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可装懂,对自己已经搞懂的东西,回答别人时,要归功于师友,不可据为自己的发明。

 【原文】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注释】
  ①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增点之子,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称,传孔子之道,述《大学》,作《孝经》
  ②隅:角落
  ③华而皖:华美而光滑
  ④箦:席子
  ⑤易:更换
  ⑥革(jí):通“亟”,危急
  ⑦幸:希望
  ⑧细人:小人
  ⑨姑息:迁就,随意
  ⑩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
  【翻译】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下,书童坐在角落拿着蜡烛。书童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说:“住嘴!”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书童又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氏的赏赐,我没有能换下它来。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我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书童啊。君子爱人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理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文言文《杨震拒礼》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注释】
  道:路上
  举:举荐
  子:你
  知:了解
  厚:优厚
  故:以前
  之: 路过
  遗:馈赠
  愧:羞愧
  欲:想要
  谒:拜见
  【翻译】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日:“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当时天下大雪,堆积在地上一丈多高。洛阳令亲自出来私下查访,见到人们都扫开积雪出门,有要饭的。洛阳令来到袁安的门口,看到没行走的道路,认为袁安已经死了,命令人除掉门口积雪。进屋发现袁安僵卧者不动。洛阳令问:“为什么不出去?”袁安回答说:“下大雪,人们都饿着,不适宜去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贤良,就推举他做了孝廉。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礼记》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篇第十九》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日:“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当时天下大雪,堆积在地上一丈多高。洛阳令亲自出来私下查访,见到人们都扫开积雪出门,有要饭的。洛阳令来到袁安的门口,看到没行走的道路,认为袁安已经死了,命令人除掉门口积雪。进屋发现袁安僵卧者不动。洛阳令问:“为什么不出去?”袁安回答说:“下大雪,人们都饿着,不适宜去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贤良,就推举他做了孝廉。


有关礼的文言文
1、不学礼,无以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白话译文: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2、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战国时期·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 白话译文: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战国时期·孟...

礼信文言文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

关于文明的文言文100字
一、礼之本是仁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二、礼要有形式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三、要继承古礼 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文言文表现礼貌
例如“蒙、窃、幸、猥、辱、敬、惠、谨”等等。 5. 文言文中有哪些礼貌性称谓 文言文讲究礼貌性称呼。 礼貌性称呼,对己是“谦称”,对 人是“敬称”。下列礼貌性称呼是非常普遍的。 (一)用专门性的具有代词性的词语。 1。 自称方面,有“臣”、“仆”、“鄙人”、“妾”等用于 对长辈或平辈。如: ① ...

礼尚往来的文言文原文
1. 文言文【礼尚往来】的全文翻译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翻译成现代汉语:因此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

关于礼的文言文及翻译
5. 文言文翻译 礼论 原文: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

讲作风的文言文
1. 一个关于讲礼貌的文言文故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礼尚往来文言文
1. 文言文【礼尚往来】的全文翻译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翻译成现代汉语:因此圣人兴起时,才...

礼尚往来文言文板书
1. 文言文【礼尚往来】的全文翻译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翻译成现代汉语:因此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

以其无礼于晋,中以什么意思
是当做介词来用的,解释为:因为。“以其无礼于晋”这句话出自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一篇中,整句话结合全文翻译成白话为: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数。其中的“以”多被翻译为因为,“以”在文言文中有多种用法,多种释义,在“以其无礼于晋”中只有“因为”的意思最为恰当。

都匀市17745363862: 关于“礼“的文言文+翻译! -
韶典香云: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日:“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当时天下大雪,堆积在地上一丈多高.洛阳令亲自出来私下查访,见到人们都扫开积雪出门,有要饭的.洛阳令来到袁安的门口,看到没行走的道路,认为袁安已经死了,命令人除掉门口积雪.进屋发现袁安僵卧者不动.洛阳令问:“为什么不出去?”袁安回答说:“下大雪,人们都饿着,不适宜去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贤良,就推举他做了孝廉.

都匀市17745363862: 文言文子守礼的全文翻译 -
韶典香云: 【原文】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都匀市17745363862: 谁能告诉我关于礼仪的100字文言文? -
韶典香云: 一、礼之本是仁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二、礼要有形式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三、要继承古礼 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都匀市17745363862: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故礼者养也.急需这段的译文 -
韶典香云:[答案]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都匀市17745363862: 求下列古文译文1.《礼记‧郊特牲》:「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 -
韶典香云:[答案] 1.礼行天下才是治国要道.2.礼是需要平衡的,就像天地 阴阳等,人成事与阴阳天地有关3.圣明的君主学习礼义的原因,以礼来安排顺序来注重不同的情感,人情就像圣明君主的田地修习礼法来耕种它,仁义之种种进去,然后来耕种它,用仁义来会聚...

都匀市17745363862: 《论语》的译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把以上的几句话翻译. -
韶典香云:[答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大意是: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对于前代的君王的准则来说,这就是美好的存在.大小事情都要遵循它,有的地方行不通...

都匀市17745363862: 礼论(节选)的译文 -
韶典香云: 知礼篇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

都匀市17745363862: 文言文翻译 礼论 -
韶典香云: 原文: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都匀市17745363862: 谁可以帮我翻译以下一段文言文,还是关于礼仪的仪礼·公食大夫礼第九 公食大夫之礼.使大夫戒,各以其爵.上介出请,入告.三辞.宾出,拜辱.大夫... -
韶典香云:[答案] 太长了..

都匀市17745363862: 《荀子·礼论》首段的译文!“礼起于何也是礼之所起也”的翻?
韶典香云: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