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本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的第十一篇,意思是要看一个人的品行,首先要看他父亲在世时,他的志向是什么,其次要看他在他父亲去世之后,他的行为,如果在他父亲过世的多年里,他的行为还能够向他父亲在世时一样符合德行,那他就算做到了孝。

这句话主要阐述的是孔子对于孝道的看法。具体解释这句话中的字词意思,“其”实代指,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行的读音是xìng,指行为举止等;三年在这里并不是三年的意思,而是指多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多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

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对这话要辩证地对待。
参考资料
第一文库网.第一文库网[引用时间2018-4-4]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的第十一篇,意思是要看一个人的品行,首先要看他父亲在世时,他的志向是什么,其次要看他在他父亲去世之后,他的行为,如果在他父亲过世的多年里,他的行为还能够向他父亲在世时一样符合德行,那他就算做到了孝。

这句话主要阐述的是孔子对于孝道的看法。具体解释这句话中的字词意思,“其”实代指,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行的读音是xìng,指行为举止等;三年在这里并不是三年的意思,而是指多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多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

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对这话要辩证地对待。
参考资料
第一文库网.第一文库网[引用时间2018-4-4]

释义: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其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亲死后要看他的行为。

如果他的父亲死了三年以后他依旧还是向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

解释:①没(音同“末”),去世。

②改,改变,与当初的行为操守不一致。

③道,原则、操守。

出处:《论语·学而》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创作年代:春秋

扩展资料

孝顺父母的例子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立志于写出一部史书流传后世,可是不及完成就去世了,临死之前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司马迁,让他务必要替自己完成这部史书,司马迁答应了父亲。

后来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过程中遭遇了李林之祸,汉武帝判罪司马迁死刑,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司马迁自请宫刑,忍辱完成了《史记》这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著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史公自序



【译文一】

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父母不在面前,乃至父母去世了,也要言行一致。说得到做得到,长期保持言行一致的态度,这才是孝道啊。

“三年”:不一定仅指三年,而是指较长的时间。“于父之道”: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这个道。“孝”:古人以孝治天下,这里不单单指对父母的孝,也对社会,对国家的孝,大孝于天下的孝。因此这章还是讲做学问的道理。

【译文二】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扩展资料:

本段话节选自《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释义】

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其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亲死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的父亲死了三年以后他依旧还是向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

【出处】

《论语·学而》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扩展资料:

“观其志”父在之时,以父亲为倚靠。自己所做之事并不是为自己而做。应该是要使父母安心。一切要以令父母安心为出发点,同时亦是要达到的目标,别无二念。

观其行”是观其居丧之事也。古人守孝三年。及三年要在制中。这三年要清心寡欲,粗茶淡饭,衣食简单。心中常有思念,戚戚之情。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

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论语·学而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释义】孔子说:“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其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亲死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的父亲死了三年以后他依旧还是向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

出自《论语·学而第一》。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释义】孔子说:“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其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亲死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的父亲死了三年以后他依旧还是向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学而.第一【原文】1·1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的意思
1、意思: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 2、出处:孔子《论语·学而篇》3、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4、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什么意思
释义: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其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亲死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的父亲死了三年以后他依旧还是向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解释:①没(音同“末”),去世。②改,改变,与当初的行为操守不一致。③道,原则、操守。出处:《论语...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可以说是做到孝了。"解读:】《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所谓孝,就是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未竟的事业。这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意...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去世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能够延续父亲的家风、家训、价值观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有选择地学习和遵从父辈的美德,但不能盲从,...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含义?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出自哪里﹖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是什么意思?_百 ...
这句话主要阐述的是孔子对于孝道的看法。具体解释这句话中的字词意思,“其”实代指,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行的读音是xìng,指行为举止等;三年在这里并不是三年的意思,而是指多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什么意思?_百 ...
所以“父在观其志”这话,是说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就是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乃至于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诚诚恳恳,非常老实,说不接受就是不接受;如果作好人,就要作到底,父母死了,于三年之内,无改于父之道,说得到做得到,经过三年这么久的时间,感情没有淡薄,...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中“没”的读音是什么?
【原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出处】《论语》春秋·孔子 【名言解释】要看一个孝子,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观他的志向。父亲不在世的时候,就看他的行为。父亲死了以后,在三年之内父亲在世的时候办的事情,以及家里一切的规距,都不能改变。可以说是个孝子了。

行唐县1531749384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出自《论语》哪一篇 -
石奋泰亚:[答案] 学而.第一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

行唐县15317493841: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石奋泰亚:[答案] 孔子说:“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父亲死后看其行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可算孝了.”

行唐县15317493841: 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到底是什么意思? -
石奋泰亚:[答案]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对孔子的这句话,与对他的许多其它话一样,后人同样众说纷纭.�� 一说,就是要在父亲死后,要遵循父亲生前定了的规矩.对一国之君而言,也是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方针政...

行唐县15317493841: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什么意思? -
石奋泰亚: 以下是 南怀瑾《论语别裁》关于这一段的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讲到这里,我们要向前辈的某些儒者、理学家、读书人告个罪了,他们的解释,又是错误的.他们说看一个人...

行唐县15317493841: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
石奋泰亚:[答案]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

行唐县15317493841: 子曰:父在关其志,父没关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已. -
石奋泰亚:[答案] 大哥!拜托你提问认真点好不好! 麻烦你提问,把字都打正确了好不好?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才是正确的!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

行唐县1531749384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实例 -
石奋泰亚:[答案] 司马迁继承父志 西汉的司马谈是个史官,对经史很有研究,晚年时候,更精读《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等史籍,并从中搜集大量资料,为撰写史籍作准备. 儿子司马迁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养成喜欢读书、勤奋好学的习惯.父亲也有意...

行唐县15317493841: 《论语 学而篇第十一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谁能帮我全新解释一下,以现代人的眼光,三百字为佳,... -
石奋泰亚:[答案] 11·1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4)君...

行唐县15317493841: 下列论语的翻译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
石奋泰亚:[答案]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行唐县15317493841: 英语翻译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谁能帮我全新阐述一下,三百字左右, -
石奋泰亚:[答案]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