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下列汉字的古今异义。 去(一狼径去)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在)

作者&投稿:巴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写出下列汉字的古今异义。 去(一狼径去)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在)

去:①古:离开,②今:与“来”向对 几何①古:多少②今:数学中研究图形的学科

写出下列字词的古今异义(6个)


(顾)

回头看,泛指看:顾眄。顾名思义。回顾。
照管,注意:顾及。顾忌。顾虑。顾念。顾恤。顾全。顾问。顾惜。兼顾。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顾客。惠顾。主顾。
拜访:三顾茅庐。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古同“雇”,酬。
姓。
瞅观看瞥瞧视望瞻瞻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孤儿。遗孤。托孤。孤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
单独:孤单。孤独。孤立。孤僻。孤傲。孤茕(单独无依然)。孤介。孤身。孤危。孤芳自赏。孤苦伶仃。孤掌难鸣。孤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
古代帝王的自称:孤家。孤王。
古同“辜”,辜负。
alonefatherlessIisolatedorphanedsolitary

dài
危:危殆。危乎殆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满足不贪心就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
大概,几乎:伤亡殆尽。
古同“怠”,懈怠。
笔画数:9;
部首:歹;
笔顺编号:135454251

yòng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用。用心。用兵。用武。
可供使用的:用品。用具。
进饭食的婉辞:用饭。
花费的钱财:费用。用项。用资。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用。有用之才。
需要(多为否定):不用多说。
因此:用此。
UseUsingbywithdispend
笔画数:5;
部首:用;
笔顺编号:35112
猖獗:
也作“猖蹶”。①恣意横行;放肆无忌:刘备如此猖獗,真腹心之患也。 ②倾覆;失败:智术浅短,遂用猖獗。

可以:
可以1①表示可能或能够:不会的事情,用心去学,是~学会的ㄧ这片麦子已经熟了,~割了。 ②表示许可:你~走了。参看‘能’条d、e两项。可以2 [kěyǐ]①好;不坏:这篇文章写得还~。 ②厉害:你这张嘴真~ㄧ天气实在热得~。

分别解释“去”“顾”“几何”的古今异义

基本字义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 *** ;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qū)。本义:离开)
2. 同本义 [go away;leave]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4. 除去;去掉 [remove;wipe off]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5.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6. 相距,远离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of]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 南海。——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8.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go]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10. 失掉; 失去 [lose]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11. 又如:去失(丢失)
12. 扮演 [戏曲里的角色] [play the part of]。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13. 赶走;打发走 [drive]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14. 抛弃,舍弃 [throw away]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15.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16. 去世,死亡 [die]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 陶渊明《杂诗》
17. 又如:去世(死亡)
18.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used after a verb or a V—O construction to indicate that an action is to take place or continue]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 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19.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20. 逃离,逃亡 [go into exile;flee from home]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21. 通“驱”。驱逐 [drive out;expel]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基本字义
1.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2.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3.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4. 拜访:三~茅庐。
5.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6.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7. 古同“雇”,酬。
8. 姓。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页( 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2. 同本义 [turn round and look at;look back]
顾,环视也。——《说文》
顾见汉骑 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顾瞻周道。——《诗·桧风·匪风》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诗·小雅·大东》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
庄子持竿不顾。——《庄子·秋水》
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荆轲顾笑 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战国策·燕策》
3. 又如:顾瞻(回首环视;眷顾;关照);顾盼生辉(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比喻眉目传神);顾返(回头,回家);顾笑(回头而笑);顾望(回视,观望。有谦让、畏忌或踌躇不前的意思)
4. 观看,瞧 [look]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惠顾前好。——《左传·宣公十二年》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5. 又如:四顾无人;相顾一笑;顾观(观看);顾眺(眺望,远望);顾影惭形(看着身影,心感内疚)
6. 访问,拜访 [call on]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光顾;枉顾;三顾茅庐;顾聘(拜访聘请);顾访(探视访问);顾临(过访)
8. 照顾,关怀 [take care of]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顾思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顾睦(照顾);顾揽(照管);顾管(照顾,照管);顾报(顾念报答)
10. 眷念,顾及 [think fondly of]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 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11. 又如:顾惯(顾念);顾哀(眷念哀怜);顾思(眷顾思念);顾重(顾念重视)
12. 反省 [self-question]。如:顾省(省察);顾愆(反省自己的过失)
13. 顾虑;考虑 [scruple;hisitate]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14. 如:顾畏(顾虑畏惧);顾惮(顾忌);顾累(忧虑麻烦);顾忧(操心)
15. 通“雇”。出钱请人做事 [hire; imploy]
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汉书·平帝纪》
如此使用民财以顾其功。——《汉书·晁错传》
16. 又如:顾倩(雇用);顾募(雇佣征募);顾唤(雇请)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释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狼虽然贪婪凶恶,但又十分愚蠢,
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
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战斗,善于战斗,这样才能胜利.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问题呢?
出自于<<狼>>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 *** 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古文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选自蒲松龄的文章,意为:禽兽的欺骗手段又有多少呢?
之:的 变诈:欺骗手段 几何:多少 哉:语气助词,无意。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之的意思

我觉得前一种解释更好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什么意思

 结构助词“的 ”
整句应该是“禽兽的善变,狡诈,有多少啊!”
——————————————————————————————————
【附古文中“之”用法】

《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草过彻,枝茎渐益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⑤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⑥云之崔嵬.
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⑶作动词:往,到.去.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一首示子侄》)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7)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同时可说成取独,如: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无丝竹之乱耳
▆(9)向.例:
然后驱而之善.
▆(10)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贾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数也.”最后的也字作肯定语气助词,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结构助词“的 ”
整句应该是“禽兽的善变,狡诈,有多少啊!”
——————————————————————————————————
【附古文中“之”用法】

《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草过彻,枝茎渐益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⑤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⑤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⑥云之崔嵬.
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⑶作动词:往,到.去.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一首示子侄》)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7)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同时可说成取独,如: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无丝竹之乱耳
▆(9)向.例:
然后驱而之善.
▆(10)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贾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数也.”最后的也字作肯定语气助词,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14页)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意思是【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出自《狼三则》之第二则。
《狼三则》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并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屠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夫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突出狼的贪婪。
【原句】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这句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这一篇,原文是: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过来就是: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添人们的笑料罢了;这一句对像狼那样以阴险狡诈手段谋取利益的人和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达了作者的嘲弄和不屑之情。
希望能帮到你哦,记得采纳呀。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三者毫不相干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三者毫不相干字的形体不同所以分为三大类。古今字: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

桃花源记所有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倒装
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

《桃花源记》中,古今异意的字或词,并翻译
古今词义。                                    交通:古:...

张衡传的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2)傍行八道:“傍”通“旁”(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4)形似酒尊:“尊”通“樽”, 杯,酒杯。2、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 ②移交和...

举例说明古今字与异体字的区别
古今字: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古今字又称区别字。为减轻古字多义的负担,它是在原有形体基础上,增加义符或更换义符、声符而后创造的区别字,这种反映同一概念先后产生的字,合称为古今字。这样一对或一组古今同义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字就叫...

哪位大神能说说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之间的
这个题目太大,只能简要介绍。古今字:表示一个相同意思的文字符号,不同时期出现不同变化,用的不是同一个字的,叫做古今字。例如:“北”的象形字是两个人背靠背,表示“相背”,打仗失败向相反的方向逃跑,称作“败北”。由于还可以表示“北方”,容易误会,后人就在“北”字下面再加一个“肉”,...

举例说明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
(二) 古今字的来源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 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这里所谓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汉字的增益。

核舟记的古今异意,通假字,一词多意,词性活用全部列出来
通假字: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3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简同拣,挑选)4舟首尾长八分有奇(有通又)5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一词多义1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特殊的,形容词)②周首尾长八分有奇(零数,名词)2可①高可二黍许...

文言文异读字
2. 关于古今异读的字 房读PANG第2声,茅厕读SI, 穹窿"不算别字 古汉语中的某些字词要异读,原因是很多的。 其中,由于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以及古书注解相沿所致则是一个重要原因。其现象有如下几种: 1。 通假字的本义和假借义读音不用。在古汉语的书面语言里,常有这样的情形:本来有的字不用,却用另一...

《口技》古今异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二、词类活用 1.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2.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古今异义: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古 中间夹杂 今 中心、里面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

洛南县15257341494: 写出下列汉字的古今异义. 去(一狼径去)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在) -
乐正任凌顶: 去:①古:离开,②今:与“来”向对 几何①古:多少②今:数学中研究图形的学科

洛南县15257341494: 初一下《狼》中的字,按照通假、古今意义、一次多义、字词活用、其他 -
乐正任凌顶: 1、归:返回 2、尽:完 3、止:通“只”,仅仅. 4、缀:本意连结.这里指紧跟、跟随.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远,距离远. 5、投以骨:即“投之以骨”,也就是“以骨投之”,拿起骨头投扔给狼. 6、从:跟从. 7、而:表...

洛南县15257341494: 初一下《狼》的字词翻译 -
乐正任凌顶: 1.词性活用现象: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2.通假字“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3.一词多义:止 同“只”, ...

洛南县15257341494: 初一上学期古今异义的词 -
乐正任凌顶: 以下都是我自己翻书总结的,希望仔细看完,对你一定会有好处,相信我 …………………………………………………………………………………… 《童趣》: 1.余……余下的(今)……我(古)2.强……强硬的(今)……通“僵”,僵硬的...

洛南县15257341494: 一狼乃从的从的古义和今义 -
乐正任凌顶: 从,cong,二人,随行也.与比相反.相随而从,相对而比,相背而北,相转而化.《陆佃曰》二人向阳为从,向隂为比.士之趋向,不可不愼.〈动〉(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2) 同本义 [follow]

洛南县15257341494: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含义. -
乐正任凌顶: 1. 自后断其股 古义:_____大腿______ 今义:____屁股_______. 2. 顾野有麦场 古义:____回头看_______ 今义:___顾忌________. 3. 弛担持刀 古义:____放下_______ 今义:_____松弛______. 4. 屠暴起 古义:___突然________ 今义:____暴力_______

洛南县15257341494: 去往是什么意思 -
乐正任凌顶: 去,汉字,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动词字.有:去除、去处、去掉等意思,还具有很多释义,例如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表行动意向,与“来”相对,还有距离,差别,让别人与自己离远一些等意义.[1] 中文名 去 外文名 ...

洛南县15257341494: 写出下面字的古义与今义 走,古义( ) 今义( ) -
乐正任凌顶: 古义(逃跑:奔跑:迅速地动,滚动;奔向.) 今义(离开;走路;通过,走这个门;经过:走账;超出范围,透漏出,走了嘴;失去原样,走了味.)

洛南县15257341494: 写出下面字的古义与今义 走,古义( ) 今义( ) -
乐正任凌顶:[答案] 古义(逃跑:奔跑:迅速地动,滚动;奔向.) 今义(离开;走路;通过,走这个门;经过:走账;超出范围,透漏出,走了嘴;失去原样,走了味.)

洛南县15257341494: 写出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的变化: -
乐正任凌顶: 期 古义:约定 动词今义:日期 名词 去 古义:离去、距离今义:前往 引 古义:拉今义:引用 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