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一句是?

作者&投稿:羿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出自赵藩 《武侯祠攻心联》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解读】
上联言诸葛亮的军事成就,而其主要特点是“攻心”。所谓“攻心”,即从精神上或心理上战胜对方,并使人心服。作者认为,自古以来那些真正懂得军事的人并不在于“好战”,而是注意从精神上或心理上摧毁敌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除敌对双方的对立情绪,从而保持长久的安定局面。诸葛亮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七擒孟获”便是中国战争史上以“攻心”取胜的典范。诸葛亮北伐中原前,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曾于蜀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先率军平定南中。他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对南中夷军的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从而使得孟获心服口服。当最后一次诸葛亮又要放孟获回去时,孟获便不肯走了,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这样一来,不但南中叛乱被很快平定,而且诸葛亮不留一兵一卒,南中社会仍能保持安定。更有意思的是,孟获其人此后也担任了蜀汉的御史中丞,孟获手下的有些将领还参加了由诸葛亮领导的北伐。可见,这种化敌为友、化不安定因 素 为 积 极因素的“攻心”战略,在诸葛亮的手中被运用得是何等纯熟!而赵藩对诸葛亮用兵特点的把握也可谓深得其要领。

下联言诸葛亮的“治蜀”,而其特点是“审势”,即对形势的准确把握。经验证明,只有对形势的特点有了准确的判断之后,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否则,不明形势随意施政,则政策无论“宽”或“严”,都是注定要失误的。赵藩认为,在“审势”以 “治蜀”方面,诸葛亮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事实正是如此。当刘备集团入蜀之初,法正就曾劝诸葛亮要学习“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缓刑驰禁,以慰其望”,即应先施恩惠,放宽刑罚,以收人心。但诸葛亮通过对蜀地形势的深入分析,却得出了与法正相反的结论。他在著名的《答法正书》中指出,刘备入蜀与当年高祖入咸阳所面临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秦朝政苛,高祖法宽,故能顺应人民的意愿,从而促进国家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但蜀中的统治者刘璋原本就暗弱,以致形成了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中豪强专权自恣的散慢局面,如再对他们一味施行恩惠,只会纵容姑息,促使其气焰愈来愈烈,不晓得什么是君臣之道了。对此,只能“威之以法”、“限之以爵”,这样才能使人们感到恩惠之不易、禄位之可贵,从而令上下有节,人人守法,以达到社会安定、国家大治之目的。因此,诸葛亮对蜀中反叛势力的镇压毫不手软,对一些违纪官员的处理也十分果断。而蜀国经过诸葛亮这样一番严刑峻法治理之后,不但没有发生动乱,反而出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陈寿语)的社会景象。而对诸葛亮本人,也是“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大约岑春煊的治蜀不看当时形势,只知一味模仿诸葛亮的严刑峻法,以至弄得民怨沸腾,社会不宁,故而赵藩才有“后来治蜀要深思”之句。之后,岑春煊虽然暗中采纳了赵藩的这一建议,但却对赵藩进行打击,将赵藩由掌管全省盐茶财政的盐茶道而贬为边远地区的永宁道。

下一句是:"能守心则不失志,从古知兵非好杀。"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够攻克别人的心理,对方就会自动消除抵抗;从古代就知道,战争并不是好事。接下来的一句表达了另一个观点,即如果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就不会失去自己的志向;从古代就知道,战争并不是为了好好地杀戮。这两句话一起强调了内心的控制和冷静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和警示。

下一句是:能居守则固如山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字面大意是:、能采取攻心办法服人的,会使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自然消除,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不能审时度势的人,其处理政事无论宽或严都要出差错,后代治理蜀地的人应该深思。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意思是“能采取攻心办法服人的,会使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自然消失,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战争解决问题。”出处:“攻心联”是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深得游人喜爱,名扬遐迩。这副对联悬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是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视既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应该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思: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出处: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功心联》,这副对联悬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是公元1902...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
这个是云南才子李藩评价诸葛亮的治蜀的对联在成都武侯祠.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4) 30 2 139821 采纳率:33% 擅长: 暂未定制 为...

成都蒋介实留下的对联
蒋介石在成都留下的对联: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势几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译成白话文: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 ...
白话文释义:如果打仗的人,能使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如果不审察时势,而一味用严或用宽,都会带来严重后果,都是错误的。此联名叫《攻心联》,作者为赵藩,朝代是清末光绪二十八年,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诸葛亮善于...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则宽严皆误。
意思为:能从心理上攻克敌人,不顺从者就会自行消失;不审察形势,把握时机,政策或宽或严都是失误。寓意为:攻克敌人要以攻心为主,施政执法须从实际出发。攻心:从心理上攻克敌人;反侧:不顺从、不安分的人;宽严:政策或宽或严。"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视则宽严皆误"出自清•赵藩所著的...

成都武侯祠的最有名的那副攻心对联是什么?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此联位于诸葛亮殿。意思是: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懂得用兵的人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施政方针或宽或严都会失误。攻心、审势,攻心:即在与人对抗的过程中,利用心里战术来不战而胜,攻心即是...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诸葛亮和刘备。攻心联是武侯祠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最早是由清人赵藩所书,现存于武侯祠内。攻心联的内容主要涉及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和刘备。上联中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

清朝赵藩为武侯祠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
清朝赵藩为武侯祠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什么意思?“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好兵非好战”应该是说能获得心里的认可,抓住将士之心,则反对的人就都没有了,也可以说是能用谋略取胜,则敌对的势力就会自己消亡,自古以来就没有好的兵将是...

浙江省19225931857: 清朝赵藩为武侯祠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什么意思 -
黎承黄芪:[答案]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真正的用兵...

浙江省19225931857: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哪个我国的名胜? -
黎承黄芪:[答案] 这幅对联称颂的是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联意为: 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

浙江省19225931857: 解说赵藩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几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含义 -
黎承黄芪:[答案]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要理解上联的意义,首先要理解两个词组:一是“攻心”.攻心二字出于《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

浙江省19225931857: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古今传诵的名联,人称“攻心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黎承黄芪:[选项] A. 推进民主法治建没,坚持以德治国 B. 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 坚持科学发展,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D. 发展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浙江省19225931857: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
黎承黄芪: 是成都武侯祠里的对联. 为清朝赵藩撰写并题词的. 上联说的是诸葛亮7擒孟获的典... 上联言诸葛亮的军事成就,而其主要特点是“攻心”.所谓“攻心”,即从精神上或...

浙江省19225931857: 欲求成都市武侯祠“攻心联”之含义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黎承黄芪: 此联最重要是理解:攻心、审势,攻心:即在与人对抗的过程中,利用心里战术来不战而胜,攻心即是驾驭人的思想,从思想上使其畏惧,甚至使其诚服,而非利用职权或是武力,人们都知道,只有使人心悦诚服,才是真正的强者,这也是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人生在世,很多的事情都可以用到“攻心”的战术,这也是这副“攻心”联给后人最大的启迪. 审势:告诫人们在决策前应该认真分析、实事求是、从本质上考察其形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局势,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希望能为您提供一点帮助,甚至只是思考的思路,希望人们都能在生活中试着去实践“攻心”与“审势”,让其指导我们去更好的面对生活!谢谢~

浙江省19225931857: 成都武侯祠 对联 -
黎承黄芪: 郭沫若题诸葛亮殿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

浙江省19225931857: 许多旅游胜地都有名人题写的楹联,写出一幅来.并说明这里是哪儿的 -
黎承黄芪:[答案] 名人:郭沫若,地点: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浙江省19225931857: 成都最早和最著名的对联分别是? -
黎承黄芪: 1、武候祠——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人赵藩所写的著名对联,为“最有名”.2、望江楼——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此联在成都民间流传久远,不知何人所撰,至今未有公认合适的下联,为“最早”.

浙江省19225931857: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圣魔意思 -
黎承黄芪: 这个是云南才子李藩评价诸葛亮的治蜀的对联在成都武侯祠. 用兵能攻心,反叛就会自然消除,从古至今,真正善用兵这并不好战;不审时度势,政策或宽或严都会出差错,后来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