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伦理跟三纲五常是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慕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哲学的发展历史~

哲学发展史,也是科学发展史,归根结底,是哲学主义科学发展史。以往,唯心主义哲学盛行,表现为哲学与科学相背离;唯物主义哲学盛行,则表现为科学与哲学相背离;两种极端,孰可取孰不可取!现在,是一切都归结于哲学主义科学的时候了!以往的一切哲学科学理论,都要由哲学主义科学来界定,都要服从于哲学主义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综观人类哲学发展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理主义和科学主义以及宇宙主义五种基本哲学形态。前三种哲学基本形态业已成为哲学发展的历史,后两种哲学的发展将逐渐取而之。 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哲学始祖,当属中国的老子,老子基本上提出了宇宙世界本原性的概念,"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二十五章)。老子的道教,孔子的儒教,朱熹的理学,笛卡儿(法国)和斯宾诺莎(荷兰)的唯理论等等,都属于唯理主义哲学。
释迦牟尼的佛教,以佛灵为主线,主张众生平等;耶稣的神教,以神灵为主线,主张爱人如己;都以灵的角度来说明世界;再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都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典范。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英国培根(弗兰西斯)的机械唯物论,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辨证唯物论等等,都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典范。
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主要在于凭心设想;唯物主义哲学的错误,主要在于重物轻理;唯理主义哲学的错误,主要在于重理轻物;它们各自偏激,越偏越激,其实都是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
科学主义哲学,是用完全科学的方法,将对过去一切哲学思想理论进行完全科学的检验和深刻的总结,将彻底说明和判定它们的真理性和错误性,进而修正错误,发扬真理,以全新的系统科学形式,全面认识和界定各种事物的真理性。
科学主义哲学之分为基本哲学、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社会哲学和哲学发展史五打学科来研究和发展,其结果将形成>。再以>为主导,全面促进整个哲学科学事业的系统而有序的发展。待科学主义世界观基本形成之后, 宇宙科学也将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宇宙主义哲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历史主义是一种方法。
通过历史的联系和变化发展来考察对象,这种原则和方法就叫做历史主义。
历史哲学是指一种学说。
一般的通史类历史书籍仅仅是历史而已,但历史哲学是用哲学方法写作的历史,即“用哲学方法写作的社会历史”。因此历史哲学类书籍既是历史书,也是哲学书。
有必要再说明的是,‘历史哲学’和‘哲学历史’也不同。
‘哲学历史’就是哲学史,即单独的哲学发展史。
但‘历史哲学’是整个社会的历史(只是用哲学方法写作的)。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者,纲领也。何谓之纲领,即上领导下,而归向光明之善路,于遵奉道德,服从人伦也。譬如网之大条绳,即网之纲领也。取网若将网纲之大条绳牵起,则全领之纲,亦随网绳而起,网绳若牵东,网则亦随转东,若牵西,网亦随转西,所谓网之大条绳者,即是领导全领网之纲领也。再如衣服之护颈处,谓之颈领,取衣若对颈领取起,则全领衣服,亦随起,所谓衣服之领者,即领导全领衣服之主也。再如车马,若无运转手马夫,车定不走,而马亦乱跑,所以运转手马夫,为车马之纲领也。是故纲领者,指在作模范,有标准之正规,领导,劝化,指挥之谓也。所以在上位之人,若有条理,下位之人,则不敢乱为,普说万物之主要部份,谓之纲领也。
君为臣纲。
君为臣纲者,非单独指为君主之人,须作好模范,而使朝臣看样而已也。凡为人主事者,不论机关团体,或有权利地位,指挥监督责任者,则皆属君臣之称也。所以居上位之人,总要以身作则,作出模范标准,以教化指导,下位之人,使下位之人,有好规矩之言行,可效法而作,自然能表现端正之仪容,即不存私偏之心,对办事亦能齐全,且自身亦得清白,此则所谓君仁臣义,又曰君敬臣忠也。所以在上位之人,若能贤明正气,在下方之人,自知礼义廉耻,若为君主,或首领,或主事者之人,自己有错误过失之时,定要接受部下之谏诤劝解,须能随时改进迁善,方可受部下之敬重,亦克失却,君为臣纲之大义也。但为下级之人,若有差错过失,亦须要承受上位之指导,而急速改过,而为监督之人,或主事者,若逢下级人员有过失,亦不能对其纠正,反而偏听,纳受其言者,则君纲不振也。
父为子纲。
父为子纲者,亦不是专指,为父之人,须作好模范,而使子女看而已也。凡为人翁姑,祖父祖母,兄姊者,定要以身作则,作出模范之标准,以教训指导,媳妇,孙男孙女,弟妹,使下辈之人,有好规矩之言行,可以效法而作,自然知孝敬,明礼义之理,则不敢存私偏之心,对工作亦能勤勉耐劳,又不懒惰奢华,亦不随便浪费开钱,此所谓父慈子孝,又曰父宽子顺也。所以为上辈之人,若能修身向善,为下辈之人,决定明是非曲直,则不敢乱为,由此而可齐家,享受平安幸福之生活,但为上辈之人,若有差错过失之时,定要接受下辈之人劝解,须能随时改过向善,方能再受下辈之人,加倍孝敬,亦可符合父为子纲之道理也。若为人父母,翁姑祖父祖母,兄姊者,切不可一味用偏爱之心,而疼惜子女媳妇,弟妹孙男孙女,若用慈爱疼惜,遇有做过失差错之时,不尽教导之责任,以指示者,则变成偏爱,亦可说宠子为恶矣。所以为下辈之人,若有过失,须听顺上辈之教训,急速改过,但为上辈之人,若不能教化指导下辈之错点,使其改正,反而用偏爱之动作,乱听下辈之言语,而用宠爱者,则父纲不振也。
夫为妻纲。
夫为妻纲者,专指夫妻两人之间而言也。世人常说,「夫和妻顺」此句乃指在夫妻两人,能和睦顺从而已,尚未作到人伦之大体也。再有「夫义妻从」者,已经入人伦之大道,乃指出为夫之人,须要以身作则,作好模范之规矩,能尽天理,发出良心,而进行道德之善路,使为妻之人,可以效法而作之,自然为妻之人,能知孝敬翁姑,恭敬大伯小叔,大姑小姑,且妯娌之间,亦知和睦,又不计较事物,而知相让,由此善行之美德,可以帮助丈夫成家立业,虽然为丈夫之人,自知遵守人伦道德,对内则孝敬父母,兄弟合和,不存偏见之私心,又对外人,有礼义,有廉耻,有仁慈,有信实,故为妻之人,定要随从丈夫,而作此人伦道德之善行,切勿有违背而犯过失,但为人丈夫者,若有差错过失之点,须能欢喜接受妻子劝解,而随时改过复善,方不失夫为妻纲之大体也。且为人妻者,若有失错之时,亦须采纳,丈夫之忠言劝解,知速反悔忏罪,然后方得,夫唱妇随之人伦大道,故曰夫为妻纲也。举例为人丈夫,每日不务正业,又其面上气色,时常现出暴怒之气,为妻之人看见,定然不悦,而心中亦就发生气恼,如此何能受妻之敬重乎,而为人妻,若逢不如意之事,就乱家,闹出风波,致家庭不得宁静,如此亦难受丈夫之顾爱也。而为人丈夫,逢其妻,有过失之处,若不能纠正妻子,使其改善,而反偏爱者,则夫纲不振也。选自道钟警明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道德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才...

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内容是什么?
“夫妻顺”:是指夫妻之间要和睦恩爱,不要只知道考虑自己的利益,要从夫妻家庭的共同利益出发相互理解相互沟通,达到家庭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离婚。“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 “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 “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 “智”是知识的意思 “信”是信任...

夫妻这种伦理道德观在现代化的社会里有没有受到重视
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

三纲五长、道德仁义什么意思?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

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德是什么意思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以等级名份教化社会的...

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的三纲五常,究竟是什么意思?
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分别从大家和小家的角度去阐述的,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意思是,国家要人民做什么事,人民就要做什么事;父亲要儿子做的事,儿子也不得违背;妻子必须严格遵守和听从丈夫的一切决定。这些都是封建的统治者为了...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三达德”的理想人格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一种“片面性的道德型人格”,是一种与现代市场经济不完全适应的人格模式。儒家“智”、“仁”、“勇”的君子人格,虽然有时代局限性,但也具有永恒的普世性,含有许多人类共有的高尚道德,为构建现代儒商人格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

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
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的特点:1、家庭伦理是宗法人伦。在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子对父孝、弟恭于兄、妻顺从夫,使父子兄弟夫妻关系变成了上下尊卑关系、支配顺从关系。这是由宗法等级制度和“礼”、“仁”文化理念决定的。2、家庭伦理以父子人伦为主轴,以孝为核心。君臣是...

“三纲”、“五常”指什么?
《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智、信也。”三纲、五常这两个词,同时用于一处,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人伦五常”和“三纲五常”的“五常”有一样吗?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约等同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

海晏县19234978095: 儒家所提到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
毋慧艾辛: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

海晏县19234978095: “五常”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吗?
毋慧艾辛: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5 种精神信念与行为规范,是儒家伦理思想 的核心.“五常”的定称,出于董仲舒 《天人三策》:“仁、义、礼、智、信五常 之道,...

海晏县19234978095: 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什么?
毋慧艾辛: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海晏县19234978095: 如何看待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
毋慧艾辛: 从两方面看待: 1、消极方面:是封建制下对思想的禁锢,是对人性的压抑. 2、积极方面:三纲五常确立了人伦思想,家庭和社会秩序,使社会能良性发展,是道德的体现. 也就是说对于三纲五常要继承性地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一味肯定.

海晏县19234978095: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
毋慧艾辛: 五伦,古代汉族的五种 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 .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

海晏县19234978095: “人伦五常”和“三纲五常”的“五常”有一样吗? -
毋慧艾辛: 不一样.人伦五常指的是:忠、孝、悌、忍、善.三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

海晏县19234978095: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但孔子没有对道德人伦的原则做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的概括.后世的儒学家对伦理道德进行高... -
毋慧艾辛:[选项] A. 孟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海晏县19234978095: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学说的思想地位 -
毋慧艾辛: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

海晏县19234978095: 朱熹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之间的关系的 -
毋慧艾辛: 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万事万物各有 一理.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如果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还可能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

海晏县19234978095: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
毋慧艾辛:[答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