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顾炎武论学问》的译文

作者&投稿:苌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顾炎武论学问》翻译~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⑴
人之为学,不日⑵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⑶而难成;久处一方⑷,则习染⑸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⑹,无车马之资⑺,犹当⑻博学审问⑼,古人与稽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⑿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⒀,终无济于天下。
【字词注释】
⑴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⑵日:每天,天天。⑶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⑷方;地方。⑸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⑹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⑺资:费用。⑻犹当:还应当。⑼审问:详细考究。⑽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⑾庶(sh))几:差不多。⑿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⒀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诗文翻译】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相合,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无济于社会。
这篇短文讲了人们求学的道理。一个人做学问求进取,若不能前进则必然后退。关于“不日进则日退”这一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二是“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三是“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紧接着文章从“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去假设,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有“子羔、原宪之贤”也“无济于天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之为学
(2)独学无友
(3)庶己可得十之五六
(4)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5)终济无于天下
(6)无车马之资
2、结合课文理解本文词义。
(1)则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2)贤 虽子羔,原宪之贤。
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3)染 则日染而不自觉。
出淤泥而不染。
3、结合课文辨析本文多义词。
(1)当 犹当博学审问。
当是时。
木兰当户织。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2)方 久处一方。
守门卒方熟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3)稽 古人与稽。
稽废时日。
四、本文谈到读书重要,但为什么强调交友的重要呢?你喜欢交哪类朋友?

1 (1)求学 (2)一个人单独 (3)收获 (4)正确错误 (5)最终 (6)费用 2 (1)“则”,就 (2)“贤”,才能好,这儿都是名词,有才能的人。 (3)“染”,沾染 3 (1)“当”,音dāng,①应当,助词 ②在,介词③对,介词④抵,顶替,动词 (2)“方”①地方,名词②正,副词③方圆,名词 (3)“稽”①合,动词②迟延,动词 4 只读书本,不交读书的朋友,是不能深入探讨问题的,所得的知识不一定深入。因为交友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青年朋友应交这类朋友为宜。

与友人论门人书
〔清〕顾炎武

【原文】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硁硁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据《四部丛刊》本《亭林诗文集》


【译文】:
拜接来信,内容殷勤恳切,怜念我年龄的衰老,而痛惜我的学业没有传人,这番心意十分深厚。但是想要我仿效过去的某些先生的做法,招收门徒,树立名声,来显耀于人世,则鄙意是不愿这样干的。比如西汉时代经师的传授经书,学生常常多至千余人,其中地位高的做到三公九卿,稍次的也可以做博士,使所授的学生扬名于世,能不称为光荣么?但是班固却评之曰:“这实在是人们走做官谋利的道路造成的结果。”所以即使孔子的弟子,尚且要学求得做官之道。孔子道:“求学三年,不去求官做的人,是不容易见到的。”而况今日之世呢?

当今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其无须依靠经术是很明白的。一年到头所学的不过是应考的时文,倘若问他经书本文,还茫茫然不知道是出于哪里的话,实在是连唐朝帖括之学的这点浅薄的记诵都丢掉了。这种根本不存心治学的风气,相沿不止一代了,何况纳财捐官的制度通行,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当上府县的教官!只有贫穷而不能改业的士子,一百人中还有一两个,但又都是读书而急于求事功的一些人,希望速成而得名于世,叫他学五经可不愿学,叫他读陈白沙、王阳明的语录,却很高兴,因为袭取这些东西是很容易的。其中有些小有才华的人,颇喜欢做诗,而现在的那些诗,不用学也可以做得出来。我跑遍天下所见到的诗集和语录的刻本,堆几积案地到处皆是,简直是一片震耳的噪音,而问他们《周南》、《召南》、《雅》、《颂》的精义,却是说不出来的。在这样的时代而想贯彻我的主张,有谁肯听从呢?“高明的木匠不肯为拙劣的木工改变或放弃规矩,后羿不肯为蹩脚的射手改变其拉弓的标准。”倘若屈从世人的喜欢而自己贬低其所学,以求招揽天下的人,来张扬自己的名声,那便是歪曲真理来追随别人,那我也没有心情花这么多的闲工夫。不过学术之在天下,一定会有机会发扬,而古代君子教诲人要学习私心所仰慕的贤者,哪怕彼此相距已有百世之久也好像是同在一室似的。我所著的《日知录》三十多卷,生平的思想和学业都在这书里,只有多抄写几本,用以分赠同志,也许可以不被害怕这书会妨碍他们的那些人所消毁,而一旦有振作世道的人物出现,得以从我的书里择取一点东西,这也就可以了我一点微小的心愿了。

学术的衰败和昌盛,各有其时代的必然,倘若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求虚名,那就没有不可以自我勖勉的。鄙陋如我固执地持以不同于当今的先生们的就是上述的原因。高明的您有什么见教呢?

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如果不日日进取,就必定会一天天退步。 [如果]孤独地学,没有朋友, 见解就会狭隘,难有作为。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习惯那里的世俗而不知觉醒。[如果]不幸处于穷困和偏僻的地方,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这样]可以与古人会合[一样],以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六七,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见],即使是象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最终对国家是没有帮助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凭孔子这样的对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这不是对今人是一种勉励吗?


“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出处
出自《顾炎武论学问》. 原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⑴ 人之为学,不日⑵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⑶而难成;久处一方⑷,则习染⑸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⑹,无车马之资⑺,犹当⑻博学审问⑼,古人与稽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

求《顾炎武论学问》的译文
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如果不日日进取,就必定会一天天退步。 [如果]孤独地学,没有朋友, 见解就会狭隘,难有作为。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习惯那里的世俗而不知觉醒。[如果]不幸处于穷困和偏僻的地方,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这样]可以与古人会合[一样],以知道学问的正确...

《顾炎武论学问》翻译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⑹,无车马之资⑺,犹当⑻博学审问⑼,古人与稽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⑿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⒀,终无济于天下。 【字词注释】 ⑴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⑵日:每天,天天。⑶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⑷方;地...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是什么意思?
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而自己还不知道。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路费,仍要广泛得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与古人相合,以便探求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像一个...

有关学问的名言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礼记·学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与友人论学书》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汉]黄石公《素书·求人之志》博览多闻,学问习熟。——[东汉]王充 ...

简单的古文翻译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他所撰的《日知录》中说道:“谁知道今日的清谈风气,竟比前代更加厉害。昔日清谈谈老子和庄子,今日的清谈谈孔子和孟子。……不学习六艺(礼乐射御数术)文章,不考证百王(过去的上百的帝王)典章制度,不综合当代的政务,只列举孔夫子谈论学问和政治的要点,不一一研究孔孟学说...

翻译文章(包括全部原文断句)
8.顾炎武手不释卷9.欧阳询揣摩古碑10.文徽明习字11.王冕憎寺夜读12.孙权喻吕蒙读书13.陆游筑书巢14.董遇谈三余勤读15.智永与退笔冢16.匡衡凿壁借光17.张衡与七录斋18.晋平公炳烛而学19.高凤专心致志20.叶廷圭与海录21.为人大须学问22.任末好学勤记23.王充市肆博览24.欧阳修三上作文25.林逋论学问26....

顾炎武,字宁人,…这篇文言文的翻议
因此在这里定居。他曾经和友人谈论学问:读书人如果不首先说是非荣辱,就是没有根基的人;不是好古多闻,就是空洞的学问。没有根基的人去讲空洞的学问,我看他每天声称从事圣人的事业,而离开圣人的言行更远了。”康熙十七年,朝廷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纂《明史》,大臣们争相举荐他,他誓死不从。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相关的事例
〔英〕培根《论学问》 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 美国谚语 对每本书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的人。 日本谚语 一本坏书,比十个强盗更坏。 意大利谚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徐元文简介,顾炎武是如何勉励徐元文的?
他们厌恶时俗曲薄,提倡古学,一时间,各种谈论学问的文章纷纷效仿徐氏兄弟的文风。 顺治十一年(1654),徐元文在乡试中考中举人。顺治十六年(1659),在殿试中又高中进士第一名。当时他才21岁,顺治皇帝福临在乾清门召见了徐元文,对他抚慰有加。因宫后福临高兴地对孝庄皇太后说:"今年我大清得了一位好状元。"下旨...

龙岗区13862048992: 《顾炎武论学问》翻译 -
示静盐酸: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⑴ 人之为学,不日⑵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⑶而难成;久处一方⑷,则习染⑸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⑹,无车马之资⑺,犹当⑻博学审问⑼,古人与稽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

龙岗区13862048992: 求《顾炎武论学问》的译文
示静盐酸: 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如果不日日进取,就必定会一天天退步. [如果]孤独地学,没有朋友, 见解就会狭隘,难有作为.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习惯那里的世俗而不知觉醒.[如果]不幸处于穷困和偏僻的地方,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这样]可以与古人会合[一样],以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六七,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见],即使是象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最终对国家是没有帮助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凭孔子这样的对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这不是对今人是一种勉励吗?

龙岗区13862048992: 《顾炎武治学》翻译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求这篇古文的解释! 谢谢 -
示静盐酸:[答案] 我的回答是:古文《顾炎武治学》 【译文】 (此回答选自百度百科,如需详细内容,请上百度查“顾炎武治学”)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

龙岗区13862048992: 急求顾炎武论学问 真洲东园记翻译 -
示静盐酸: 真州正处於东南各路交会的枢纽,所以成为了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衙门的所管治的所在地.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两君担任正副发运使的时候,得了监察御史里行马仲涂君做他们的判官.三人者为他们能合作共事而感到很高...

龙岗区13862048992: 求顾炎武劝学的翻译 -
示静盐酸:[答案]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一天天进步,那就是在一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呆久了,会不知不觉染上不好的习气而自己还不知道.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路费,仍要广泛得猎取学问并详细考...

龙岗区13862048992: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 -
示静盐酸:[答案]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 【字词注释】 ①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方;地方.④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⑤...

龙岗区13862048992: 顾炎武治学翻译
示静盐酸: 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⑴,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⑵,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⑸.或径行平原大野⑹,无足留意⑺,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⑻;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

龙岗区13862048992: 文言文顾炎武为学的译文,词语解释还有中心 -
示静盐酸: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

龙岗区13862048992: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是如何解释“博学于文”和“行己有耻”的?最好在150字左右 -
示静盐酸:[答案]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分别出自《论语》的《颜渊》篇和《子路》篇,是孔子在不同场合答复门人问难时所提出的两个主张.顾炎武将二者结合起来,并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成了他的为学宗旨与处世之道. 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

龙岗区13862048992: 与友人书翻译 -
示静盐酸: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与友人书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顾炎武 作品体裁:散文 主要段落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1).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3),犹当博学审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