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内容与经验有哪些?

作者&投稿:韦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内容与经验有哪些特点~

宋元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第一,强调严格要求,打好基础。蒙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这个阶段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对于儿童日后的发展将会长期起作用。因此,宋元蒙学教育十分强调对儿童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例如,在生活礼节方面,要求儿童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堂室必洁等。
在学习方面,要求儿童读书必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且要熟读成诵;写字必须“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而且尤为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要求:“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经形成,不仅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而且还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第二,重视用《须知》、《学则》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蒙学阶段的儿童可塑性大,为了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宋元时期的教育家制定了各种形式的《须知》、《学则》等,以此作为规范儿童行为的准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清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都作了详密的条文式规定。程端蒙、董株的《学则》,也对儿童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虽不免繁琐,且有压抑儿童个性发展的缺陷,但使儿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于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注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蒙学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宋朝教育家已经注意到儿童的这个特点,积极引导,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亦主张用历史故事、道德诗歌来教育儿童,并开展“咏歌舞蹈”等文娱活动,以引起他们的乐趣,增加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境界。在他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张。他在书中辑录了“古圣先贤”不少格言、故事、训诫诗等,以此来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又根据儿童记忆力强,理解力弱的特点,强调对学习内容要熟读牢记。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内容有:
在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圣人之道”的教育。运用“三、百、千”进行识字为主、兼以德行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习。《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是蒙学通用的识字系列教材。宋代理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注重修身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在青少年时期,主要使用《童蒙训》(又名《吕氏童蒙训》)《童蒙须知》《教子斋规》等课本进行。诗文训练,主要指宋元间的阅读训练。蒙学教育阶段,开始只作“点读”,即所谓“点书”:首在点出句读,其次点拨读书法。启蒙的时候,一方面读“三、百、千”,另一方面学习炼词、炼句、学属对、叶韵。

宋元蒙学教育经验:
1、宋元蒙学教育的内容广泛
(1)注重蒙养教育
(2)注重修身教育
(3)注重诗文训练
(4)注重继承和发扬作文训练和习字训练
2、教学程式较稳定。学塾中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面的教学,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基础准备。而每一方面的教学,又都建立了一定的次序。如读书,首先进行集中识字。待儿童熟记千余字后,进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这阶段儿童主要用力在跟读、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书,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思想和伦理原则。习字的次序,则是先由教师把着手写,而后描红,再进入临帖书写。作文之先,必练习作对。学塾中实行个别指导,教学进度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一般说,都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铺垫基础。教学中尤重视温故,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学生复习旧课和新课。
(摘自百度文库——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内容有:
在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圣人之道”的教育。运用“三、百、千”进行识字为主、兼以德行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习。《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是蒙学通用的识字系列教材。宋代理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注重修身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在青少年时期,主要使用《童蒙训》(又名《吕氏童蒙训》)《童蒙须知》《教子斋规》等课本进行。诗文训练,主要指宋元间的阅读训练。蒙学教育阶段,开始只作“点读”,即所谓“点书”:首在点出句读,其次点拨读书法。启蒙的时候,一方面读“三、百、千”,另一方面学习炼词、炼句、学属对、叶韵。

宋元蒙学教育经验:
1、宋元蒙学教育的内容广泛
(1)注重蒙养教育
(2)注重修身教育
(3)注重诗文训练
(4)注重继承和发扬作文训练和习字训练
2、教学程式较稳定。学塾中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面的教学,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基础准备。而每一方面的教学,又都建立了一定的次序。如读书,首先进行集中识字。待儿童熟记千余字后,进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这阶段儿童主要用力在跟读、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书,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思想和伦理原则。习字的次序,则是先由教师把着手写,而后描红,再进入临帖书写。作文之先,必练习作对。学塾中实行个别指导,教学进度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一般说,都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铺垫基础。教学中尤重视温故,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学生复习旧课和新课。
(摘自百度文库——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

宋元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第一,强调严格要求,打好基础。蒙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这个阶段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对于儿童日后的发展将会长期起作用。因此,宋元蒙学教育十分强调对儿童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例如,在生活礼节方面,要求儿童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堂室必洁等。
在学习方面,要求儿童读书必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且要熟读成诵;写字必须“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而且尤为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要求:“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经形成,不仅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而且还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第二,重视用《须知》、《学则》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蒙学阶段的儿童可塑性大,为了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宋元时期的教育家制定了各种形式的《须知》、《学则》等,以此作为规范儿童行为的准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清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等都作了详密的条文式规定。程端蒙、董株的《学则》,也对儿童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规定和要求虽不免繁琐,且有压抑儿童个性发展的缺陷,但使儿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对于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注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蒙学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宋朝教育家已经注意到儿童的这个特点,积极引导,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亦主张用历史故事、道德诗歌来教育儿童,并开展“咏歌舞蹈”等文娱活动,以引起他们的乐趣,增加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境界。在他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张。他在书中辑录了“古圣先贤”不少格言、故事、训诫诗等,以此来激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又根据儿童记忆力强,理解力弱的特点,强调对学习内容要熟读牢记。

宋元蒙学教育的发展

宋元时期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蒙学思想广为流
传。涌现许多像朱熹、张载那样的蒙学教育家。他们或编订蒙学教材
或开馆讲学,推动宋代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六朝隋唐的发展,
宋代蒙学教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达到了完善化、正规化、制度化的
地步。

宋代统治者结束了唐末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统一了天下。因此,
在统治策略上有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重“武功”,改为重“文治”,
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在这个基调的影响下,蒙学教
育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总得说来,宋代的蒙学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
涌现了一大批蒙学教育家。
宋元蒙学的繁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
蒙学教育机构发展

宋代的蒙学教育机构有官学和私学之分,其中政府办的蒙学又
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设在宫廷内的宗学。
这是一种专为王室子弟设立
的学校,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宋初,“凡诸王属尊者,立小学于
其宫。其子孙,自八岁至十四岁皆入学,日诵二十字”。“建内小学,
置教授二员,选宗子就学。”二是国子监小学。神宗熙宁四年设国子
监小学。元丰五年又在国子监“置职事、教谕二人,掌训导及考校责
罚”崇宁兴学期间国子监小学得到加大发展,“小学生近千人,分十斋

以处之”。南宋绍兴年间恢复了太学的同时,恢复国子监小学。三是
地方州县小学。据《资治通鉴》记载,宋徽宗时期第一次大规模设立
州县小学,在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运动中,下令“天下州县并置学,
县置小学”。而在此之前,两湖地区如浦江、湖州、海盐等地早在仁
宗中期就已经设立了官办州县小学。
这说明宋代对州县小学是非常重
视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州县小学,朝廷对小学的入学条件、学规、学
习内容及教师的选配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在私学方面,
承担私学初级形态任务的学校在种类上和数量上的
大量涌现。从种类上看出现了诸如社学、义学、义塾、小学、冬学、
乡校、家塾、私塾等称谓不一
,
但性质相同的学校。它们承担的
,
基本
上都是蒙养阶段的教育任务。称谓之所以不同
,
正说明这类性质的学

,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广泛的存在。
如宋代“都城内外
,
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
,
其余乡校、
家塾、舍馆、书会
,
每一里巷
,
须一二所。弦诵之声
,
往往相闻。”“农家
十月乃遣子入学
,
谓之冬学”呕等等。
从数量上看
,
这类私学设置是相当
普遍的。
上面的引文
,
说明了宋代的情况
;
而宋以后
,
元明清诸朝
,
蒙养阶
段的私学数量尤为众多。

(

)
蒙学教育内容和教材的兴盛

1
、宋元蒙学教育的内容广泛


1
)注重蒙养教育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即在儿童智慧蒙开之际,
施以“圣人之道”的教育。运用“三、百、千”进行识字为主、兼以德行

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习。

《三字经》的作者,
一般认为是宋末元初的大学者王应麟。它全
用三言,全书
1248
字(今通行本),基本上由六个部分组成。先讲
“教”与“学”,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其次是关
于封建伦常的内容。再是讲四时、五行、六谷、六畜名物的,如“稻
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等。接着介绍小学、四书、六经等基本知识。然后是陈述历史。最后
讲一些历史人物发愤读书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
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等。《三字经》的内容相
当通俗,适合于儿童朗读背诵。
《三字经》的句法也变化灵活,包容
了文言的许多基本句式,
因此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极好教材。
《三字经》
的语言及特色,使之家喻户晓,流传久远,影响遍及海内外。

《百家姓》也是与《三字经》《千字文》齐名的启蒙读物,编于
北宋时期,作者佚名。全书虽仅四百多字,但把没有意义的姓氏连贯
起来,
且儿童读起来不觉得枯燥乏味,
其功劳不能不归结于句句押韵、
和谐流畅、
易学易记的四言体的语言特点。
宋元明清几代都用作蒙学
识字教材,并且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达到家喻户晓程度,即使不识字
的人也能背得几句。除在汉民族里流行,还有《蒙古字母百家姓》、
《女真字母百家姓》流行于兄弟民族之间。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行的蒙学教材“三、百、千”中成书最早、
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作者为南朝梁时周兴嗣

宋元时期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蒙学思想广为流传。涌现许多像朱熹、张载那样的蒙学教育家。他们或编订蒙学教材或开馆讲学,推动宋代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六朝隋唐的发展,宋代蒙学教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达到了完善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地步。
宋代统治者结束了唐末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统一了天下。因此,在统治策略上有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重“武功”,改为重“文治”,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在这个基调的影响下,蒙学教育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总得说来,宋代的蒙学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涌现了一大批蒙学教育家。

宋元时期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蒙学思想广为流传。涌现许多像朱熹、张载那样的蒙学教育家。他们或编订蒙学教材或开馆讲学,推动宋代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过六朝隋唐的发展,宋代蒙学教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达到了完善化、正规化、制度化的地步。
宋代统治者结束了唐末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统一了天下。因此,在统治策略上有了巨大的转变,由原来的重“武功”,改为重“文治”,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在这个基调的影响下,蒙学教育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总得说来,宋代的蒙学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涌现了一大批蒙学教育家。


幼学琼林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上说,早期蒙学书籍主要为帮助幼儿识字、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等方面的书,随后至宋朝时期则兴起了对幼儿道德伦理的教育,蒙学书籍则增添了譬如,伦理道德、古人勤学善教的典故,也有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等内容,再到明末清初时期有了儿童故事书,有了插图故事,如《二十四孝图说》。从形式上说注重背诵,所以书籍...

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无一不强调道德教育并注重经学学习其中最具代表的的教育论著是《礼记》。汉代则认为...3.贵族学校 东汉的四姓小候学,唐朝的弘文馆,宋代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代的宗学,清代的旗...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

《千字文》为什么能成为蒙学读物?市面上的《千字文》哪一版比较好?_百...
梁时《法书》中有书法家赵孟頫所草每千字,梁武帝为文化教育皇家子孙后代,使许多人变成“超出其类,拔乎其萃”的饱学之士,乃“命兴嗣以韵语属之”,将要一千个字编写成一篇文科理科通畅又有风韵的文章内容。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仕郎周兴嗣修志、一千个中国汉字构成的韵文。周兴嗣,字思...

中国古代教育史
中国古代教育都经历了什么,全列举出来,时期+状态(八股、科举……)... 中国古代教育都经历了什么,全...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立太学,置弟子五十人,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其时在郡国称为学,在县称...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

唐宋明清时期私学是怎样发展的?
村学和蒙学。启蒙教材宋代有《百家姓》、《三字经》,以及以后编的《千家诗》和《杂字》等。明清时期,学塾有坐馆、家塾义学等形式。清代文字学家王筠撰写的《教童子法》,是一部专门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对启蒙学教授方法作全面论述,并对启蒙学的一般原理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古时候的学校叫?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

宋朝时期教育制度的介绍
元地方行政分路、府、州、县四级。各级均设置教授四书五经的儒学,内附设小学。宋的地方教育比汉、唐发达,其特点如下:- 设立专管地方教育的行政长官。宋...宋朝时期教育制度 - 蒙学的发展宋官学系统中都曾置有小学或社学,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但官立小学,兴废无常,实际上承担教育儿童的教育组织,则是私人设立的学...

如何理解启蒙和启蒙运动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嗟乎,物理幽玄,人知浅眇,安得一切智人出兴于世,作大归依,为我启蒙发覆耶!”2.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亦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元]刘壎《隐居通议·论悟二》:“及既得师启蒙,便能读书认字。”[清]龚自珍《哭郑八丈》诗“论交...

中国什么时候有学校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

宋元明清时期教育的中央官学的发展及其演变
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宋、 元、 明、清官学系统中都曾置有小学或社学,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但官立小学,兴废无常,实际上承担教育儿童的教育组织,则是私人设立的学塾。学塾在明清时期遍及城乡。其种类有:坐馆或教馆(地主士绅豪富聘请教师在家进行教学);家塾或私塾(教师在...

云龙区13892261482: 宋代私塾读什么书? -
霜曼排石: 宋代私学形式灵活多样,按其传授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蒙学(也叫小学)和经馆(或称精舍). 蒙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塾师在自己家中设学授徒),义学(或义塾,地方上或官员、地主出钱聘请塾师在家乡开办学校,教育本族及乡里子弟...

云龙区13892261482: 从宋元开始各类蒙学教材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 -
霜曼排石: 概括说来,在唐宋以前编写和被保存下来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赵高的《爰 历》,胡母敬的《博学》,文字多取自《史籀篇》.汉初的闾里书师将它们合编为平民之家的识字教材,统称为《仓颉篇》.尔后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

云龙区13892261482: 什么是蒙学? -
霜曼排石: 所谓蒙学,既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

云龙区13892261482: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教育有何启示 -
霜曼排石: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思想虽有很多落后的地方,但是重视道德教育确是我们应该学习提倡的,尤其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教材不但道理简明事例丰富,更重要的是简单易学琅琅

云龙区13892261482: “蒙学是什么意思?蒙学”是什么意思?
霜曼排石: 所谓蒙学,指中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古代殷实之家的儿童一般会 在4岁左右开始读私塾,称之为“开蒙”.学习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 衣帽整洁、洒扫应对、文明礼貌之类.二是读背一些蒙学书籍,主要就是 所谓的“三百千千弟子规”,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弟子规》等.同时,在蒙学阶段也会让儿童接触“四书”等经典书目,为 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蒙学教育通常采用个别教育的手段施教,注重背诵 与练习. 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掌握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 日常生活习惯,了解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基本文化常识及 生活常识.蒙学阶段一般在4〜12岁之间,相当于现在的小学阶段.

云龙区13892261482: 古代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什么?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霜曼排石: 1.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方面的教育综合在一起; 2.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 3.读经为主,文选为辅. 三个特点中,第一个是语文教学内容方面的特点,即古代语文没有独立设科,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具有独立性,而是包含于文史哲教育当中,具有综合性特色.第二个是教学策略方面的特点,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语文教学采用先集中识字,后读书的办法来进行蒙学教育.集中识字的著名蒙学读物是“三、百、千、千”;读书指读儒家经典.第三个是课程教材方面的特点,主干课程教材是《五经》、《四书》,这是儒家经典,对汉语文教学贡献极大;辅助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是《昭明文选》、《文章正宗》、《文章轨范》、《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

云龙区13892261482: 中国古代的教育中能列为“蒙学”的有哪些?例如三字经、百家姓.
霜曼排石: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儿语,弟子规,五字鉴,千家诗,小学诗,蒙求,增广贤文,名贤集,世说新语,二十四孝,弟子职,修身,朱子家训,唐诗三百首,说苑粹英,训蒙骈句,声律启蒙,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笠翁对韵,格言联璧

云龙区13892261482: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史 -
霜曼排石: 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概述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