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国子学为何会转变为太学?

作者&投稿:汤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首先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于是需要跟多的官员来保证宋朝政治体制的运转。而国子学培养人才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宋朝的人才需求,于是就渐渐向太学转变。

宋朝的教育体制改革贯穿这整个朝代的运转,开始的时候宋朝的最高教育学府名字叫国子学。无数学子从这里走出去,为宋朝的官僚体制添砖加瓦。可以说国子学为宋朝提供了非常多的人才,反过来说国子学自己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基地,最后却渐渐向太学转变。

首先,国子学的转变是因为其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最后朝廷不得不实行政策来改善。国子学虽然是最高学府,为朝廷培养人才,但是毕竟人力就那么多,无法满足大规模培养人才的需求。

而且因为国子学是入朝为官的捷径,所以国子学中基本上全是各个官吏的后代,这就难免会造成官官相护的局面。反而是底层有才学的人,依然流落民间,无法得到朝廷的重用。正是因此当局者才极力想要改变国子学这种教育体制,朝着太学逐渐演变。

此外,国子学之所以能渐渐朝着太学平稳过渡,与宋朝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皇上和大臣之间的关系非常和睦,而且轻易不会动用死罪这一条。这就导致宋朝官场氛围放松且开放,宋朝君王也是广开言路,听取更多人的意见。因此正是这种氛围下,保证了国子学向太学的转变。

再就是宋朝时期文化、农业、商业等的发展程度繁荣,这种全方面的繁荣,进一步起到了重文轻武的思潮。毕竟,对外环境比较稳定,内部社会发展迅速,有志之士自然都希望为国家做贡献,于是做官就成为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这又回到老问题上去了,国子学培养人才的数量有限,无法消化这么多渴望施展抱负的人才,于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因为宋朝的国子学培养的人才太少了,远远没有太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但当时的社会急需人才,所以只能快速地将国子学转变成为太学,来供给国家需要的人才力量。

因为宋朝的国子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跟不上经济时代的发展了,所以他只能自身改革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质。让国子学变为太学,招纳更多的人才来富强宋朝。

因为当时国子学的生源已经逐渐凋零了,很少有人再去上国子学,因此国子学就逐渐变成了太学这种新兴的官方教育机构。


太学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它的演变,作用,职能又是怎样的?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

1、论述教育的本质特征 2、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唐时,京师设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监祭酒,学校六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上专收贵族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教师称博士。入学年龄在14岁以上,19岁...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
惠帝元康三年(293) 明确规定官至五品以上子弟许入国子学,而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子弟求学之所。这是九品中正制实行后,士族享有政治特权在教育上的反映。它是中国于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之始,也是后世国子监的开端。这种国子学与太学的分立,直接影响着南北朝和隋唐的教育制度。宋代于文帝元嘉十九年 (442)正式恢复国子...

国学经典与教育论文
这样的国学已经脱离了早期礼乐色彩,并形成了系统健全的规范体制,以下将从国学与国子学、太学关系,国学的授课对象,国学的授课内容,国学的规制四个方面粗略考察作为国家最高官学的国学概念。(一)国学与国子学、太学晋武帝始立国子学,国学逐渐成为后代各朝国子学或国子监的简称。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至隋文帝大一统之前...

宋代太学对犯规的学生有哪五个处置
至北魏道武帝,设立学校,称国子太学。后又别立太学。国子学一度改称中书学,后又改回。郡学也称太学。孝文帝、宣武帝时,又增设了四门小学,形成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三学并立之制。南北朝后期至隋,又逐渐形成了律学(习法令)、书学(习文字)、算学(习计数)三学。唐代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

国子学创设于哪个朝代
国子学创设于西晋朝代,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始设,与太学并立。机构设置为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国子学一般设有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助教五人,从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经教授。直讲四人,掌佐博士、...

高昌国设立"国子学"用什么经典教育他们
汉族经典。根据词典网官方资料显示,高昌国设立国子学,用汉族经典文化培养教育诸王及朝官子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传授以九经为主的儒学经典。国子监亦称国子学,亦简称国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太学的出现
至北魏道武帝,设立学校,称国子太学。后又别立太学。国子学一度改称中书学,后又改回。郡学也称太学。孝文帝、宣武帝时,又增设了四门小学,形成了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三学并立之制。南北朝后期至隋,又逐渐形成了律学(习法令)、书学(习文字)、算学(习计数)三学。唐代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

国子监和太学哪个地位高
应该是国子监的地位高,太学与国子监只是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但国子监的教学范围比太学。大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中国古代教育史
辽金两国的教育辽金两朝为了巩固本民族在中原的统治,笼络文人,仿照中原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地方设州学、县学,并举行科举考试,推崇儒释道思想,对中国教育起到了推进作用。对于本民族,辽金还设立了特殊学校,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58年)创设女真国子学,仅限金人子弟优异者入学。地方还设立女真学府及京外医学。在...

丹徒区17821823203: 宋朝最高学府不是太学吗 -
段凝普利: 在宋代太学的确是最高学府,但是太学隶属于国子监,国子监也是最高学府,二都之间就相当于国防大学是最高的军事学府,但是国防大学当中的国防大学战略研究院,也是最高级的…大概这么形容吧… 北宋庆历三年,也就是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之后呢,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也就是今天的商丘,在那里成立了国子监学与东京西京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的三京国子监 太学体制比较完整,从八品以下的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当中招收,庆历年间,内舍生由太学供及饮食,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寄宿生,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始,外舍生也给算进去了,并且啊,每个月国家还给发钱,

丹徒区17821823203: 中国古代的国学和太学有什么区别? -
段凝普利: 简单说:国学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文化和学术.太学就是古代的最高学府. 国学: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丹徒区17821823203: 太学和国子监有什么区别?
段凝普利: 国子监与太学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但同时,“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

丹徒区17821823203: 请教:古代的学校有哪些名称? -
段凝普利: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

丹徒区17821823203: 古代什么时候上太学 -
段凝普利: 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四月二十一日,诏令暂于临安府府学设置太学.十三年正月,又定在纪家桥东、前洋街北岳飞故宅设置太学.太学西侧为孔庙,门列二十四戟,中建大成殿,祀奉孔子,十哲配享,两旁彩绘孔子七十二弟子(贤)像,前...

丹徒区17821823203: 简述中国古代教育史 -
段凝普利: 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概述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

丹徒区17821823203: 太学的出现对儒家有什么样的标志啊? -
段凝普利: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比儒学的历史还要悠久.汉代始设于京师.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师长多为退职官员,缺乏青春活力.而当时又是“世卿世禄”的体制,对教育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