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它的演变,作用,职能又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澄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时候大学是从什么时候,多少年前才会开始发展的?~

不同时期不同叫法,有叫国学,有叫太学,有叫国子监,有叫京师大学堂。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扩展资料: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
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
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
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明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此外,国子监对教职员的职务、待遇及对监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京师大学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子监

北朝官学最初未分双轨,北魏道武帝建都平城,先立太学而无国子学,至天兴二年(399)增设国子太学生员,其时贵庶混一,学制未分。明元帝在位时,将国子学改称中书学,另立教授博士,但学校设置仍未分立。至太武帝始光三年(426),方在平城以东别置太学,并征辟范阳卢玄、渤海高允等名士,拜为中书博士,兼掌太学、中书学之教。但此时北魏贵族大体是指鲜卑拓跋旧部及北边部落氏族贵族而言,尚未归化于魏晋以来传统的门阀政治范畴之内,至太和改制时期,鲜卑贵族才逐步门阀化,并确定了族姓等级制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 高宗龙朔二年(662),又在东都洛阳设立了一个国子监,与长安国子监合称“两监”。 国子监长官为国子祭酒,主持政务。下设司业为副,及丞(掌判监事)、主簿(掌印)、录事。诸学有博士、助教、典学、直讲等学官,掌教学。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入学后,要根据将来考进士科还是考明经而分科学习。所习儒家经典分为大中小三种,《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则都要掌握。这与进士、明经科的考试要求,基本一致。学校每岁向礼部荐送参加科举考试者。如学业不佳而多年不堪荐送,或荐送后屡年落第,则往往要被学校解退除名。 唐代前期,进士及第而享文名者,大多由两监生徒出身。主考官在取舍中,也有意偏重生徒。时进士不由两监出身,则深以为耻。唐玄宗李隆基曾下令,天下举人皆补学校。但安史之乱后,由于政治混乱及财政困难,学校由盛入衰,生员不及旧日三、四分之一,太学、四门学的入学资格只好降低,生徒在应科举者中的比例亦大为减少。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宋初仅设国子监,学生名额甚少,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推行新政(见庆历新政),始以东京开封锡庆院兴办大学,招收内舍生两百人,采用胡瑗的湖学法制订“太学令”。宋神宗赵顼时,扩建太学,增加学生名额达两千四百人,设八十斋,并重订太学条制,推行三舍法。宋徽宗赵佶时,兴建辟雍作为外学,太学(包括辟雍)共招生三千八百人,同时废除科举,人材皆由学校选拔,太学达到极盛时期。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在临安府重建太学,至宋末学生达一千七百多人。 宋代太学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制。太学生从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平民的优秀子弟中招收。庆历间(1041~1048),内舍生由太学供给饮食。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起,外舍生亦由太学给食。南宋时,外舍生入学,须纳“斋用钱”,方能在官厨就餐;贫者减半纳;内舍生和各斋长、斋谕免纳。学生各习一经,随所属学官讲授。学生分成三等,即上舍、内舍、外舍。考核学生成绩和学生升等的制度,称“三舍法”,规定新生入外舍习读,经公试、私试合格,参考平日行艺,升补内舍。内舍生两年考试一次,考试成绩和当年公、私试分数校定皆达优等,为上等上舍生,即释褐授官;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生,准予免礼部试;两平或一优一否为下等上舍生,准予免解试。上舍生不再参加公试。私试每月一次,由学官出题自考学生;公试每年一次,由朝廷降敕差官主持。学生分斋学习,每斋三十人,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宋代学官与唐略同,然无助教、直讲,又增学正、学录、监书库、监厨官等。职员称学职或职事人,有前廊学录、学谕、直学等,大多由上舍生或内舍生担任,每月有俸钱。工人称斋仆、贴斋等,亦领“月给钱”。 宋代太学为统治者培养出大批官员和学者。随着理学的逐渐形成和政治斗争波澜起伏,太学还成为传播理学和各派政治力量竞争角逐的场所。一些太学生如陈东等人,曾上书言事,推动了抗金斗争。宋代太学制给后代以很大影响。


我国学校最早出现在( )。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出现的时期。早在4000多年的夏朝,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名称:庠、序、学、校。因此,我国学校最早出现在夏朝,D项正确。ABC三项各个时期学校教育都有所发展了,并不是我国学校出现的最早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我国古代学校起源于何时?
至于“学”和“校”两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诗经》,比较严格意义上的见于汉朝。《汉书•董仲舒传》上有“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汉书•循吏•文翁传》说:“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班固《东都赋》中也有“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之语,可见汉代学校已经盛...

教学一词最早见于
在我国,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出现了“教”与“学”二字,“教学”一词最早见于《书·商书·兑命》中的“学学半”(第一个”学”,音xiao,“教”的意思)。任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

古时小学学校叫什么
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

哪个朝代最早出现学校教育 最早出现学校教育在什么时候
1、早在4000多年的夏朝,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教育。《汉书·儒林传》记载:“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痒,周曰序。”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名称:庠、序、学、校。2、学校教育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特点: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的产生...

我国私学最早出现在( )时期
我国私学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1、私学兴起于春秋时期,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那时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西周日趋衰落,礼崩乐坏。2、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原来西周的官吏到各诸侯国去谋出路,各诸侯国甚至各卿大夫的私门需要士为他们服务,争相养士,士的出路渐广,于是出现了“士”...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什么时期
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时期。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孟子》中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所以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中国...

"学""问"二字最早出现在哪部经典之中?
应该是《尔雅》。《尔雅》是现今中国最早的字典。而且,《尔雅》出现之前,就有“学”“问”两个字了。

人类最早的学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人类最早的学校是夏商时期出现的。自夏商,便有了“庠、序”(就是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学校一出现,便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己任,进而出现为培养人才所采取的因材施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教等教育之法,历史赋予学校的地位。二千多年齐国的稷下学宫引发了百家争鸣、孔子在...

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 据《周礼》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的五帝时代,名为“成均”。 中国最早的近代学校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一些掌握军政实权,以镇压人民起家的大官僚、大军阀如: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看到中国的古老的弓箭、刀矛是敌不过西方的轮船大炮的。为了实行...

磴口县13422902498: 太学出现在什么时期?
苑泳可塞: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家最高教育机构. 早在西周时期,太学即已出现,当时周王室 的太学以南北东西中的方向为序,分别称为 “成钧”、“上庠”、“东序”、“瞽宗” ...

磴口县13422902498: 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 [ ]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 -
苑泳可塞: D

磴口县13422902498: 太学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苑泳可塞: “太学”之名出现于西周,在周代是 教育王室和贵族子弟的场所.汉武帝时, 董仲舒提出“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 之士”的建议,于是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年),...

磴口县13422902498: 中国古代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 -
苑泳可塞: 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1]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2] .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

磴口县13422902498: 汉代兴办的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他兴办与当时的什么地方?主要教材是什么? -
苑泳可塞: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太学在办学育才、繁荣学术、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科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太学最早设立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

磴口县13422902498: 西汉实行什么制,标志着太学的产生 -
苑泳可塞: 太学的兴办.汉代至武帝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地主阶级才有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正式官立大学.汉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