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作者&投稿:漳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答案】:B
本题考查政治知识。题干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A项错误,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本题没有体现矛盾的特殊性。
B项正确,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本题中,美与恶、善与不善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C项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该说法错误。
D项错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题中,没有体现美与恶、善与不善的相互转化。
故正确答案为B。


翻译古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翻译后请...
2、意思:天下没有绝对对立的东西,看似矛盾的东西实则是相依相生的,美丑是这样,善恶也是这样,因此,做事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天理,这样子才能够成功。3、出处:老子《道德经》。4、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美,斯不善已。意思就是...
老子说的是【道】的境界,道的境界,就是爱的境界,如父母般崇高,如婴孩般天真。所以不分善恶,是有这样的特定范围的。比如在父母看来,孩子再恶劣,终究是自己的孩子,也不会因为孩子的恶而减少对她们的爱! 反过来,对孩子而言,天下也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再恶劣,也应该去尽心孝敬。 这是老子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翻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翻译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写作背景: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翻译与解读
两句:谓天下人皆知美为美,就出现了丑;皆知善之为善,就产生了不善。吴澄曰:“美恶、善不善之名,相因而有。以有恶,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道德经真经吴澄注》)按即是说美恶相生、善与不善相生。 02 故:河上公本、王弼本有此“故”字,是。他本无“故”字,非是。句谓:有与...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是什么意思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是因为丑的存在了。【出处】道德经 【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战国时期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什么意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第二章。全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深入解释一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也是事物发展不可违背的规律。试图将美固化为永恒,将善视为绝对,往往会与初衷背道而驰,导致不良后果。总的来说,老子的这一思想教导我们,理解和接纳事物的相对性,避免过度追求绝对,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世间的复杂与多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正是道家智慧对生活现象的深刻洞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原文句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古文今译: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我的理解: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美、什么才是善,那丑和恶也就产生了。不知道什么是丑、是恶,怎么判断这个事物是美、是善。比...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是什么意思?
出自老子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翻译: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什么意思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

武都区13030574063: 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到底是什么意思 -
佛琦长富: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之所以为美,于是丑的观念就产生了.以有和无相互依靠而产生,难和易相互依靠而形成,长和短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包容,音和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因此,圣人以无为的原则处理世事,用不言的态度进行教化.让万物自已发展而不先为创造.圣人辅助万物生长而不据为已有,对万物有所施为而不自恃有恩,事情成功而不自居有功.正由于圣人这样不居功骄傲,所以他的功绩永远不会失去.

武都区1303057406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什么意思 -
佛琦长富: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丑了 这是老子思想中的辩证观念,正因为有"美"的观念产生,就说明同时有"丑"的观念产生,否则就无所谓美了,这是事物存在的相反相因、对立统一的关系.

武都区1303057406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怎么理解 -
佛琦长富:[答案]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丑了 这是老子思想中的辩证观念,正因为有"美"的观念产生,就说明同时有"丑"的观念产生,否则就无所谓美了,这是事物存在的相反相因、对立统一的关系.

武都区1303057406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斯恶也说的是什么? -
佛琦长富:[答案]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会出现丑.当天下的人都知道好是好了,就会出现恶.老子是绝对的混乱主义者.他说:你一开始想到秩序,无秩序就出现了.你一想到上帝,魔鬼就已经在那里了──因为思想只能是对立的;思...

武都区13030574063: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 -
佛琦长富:[答案] 出自老子 原话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这也是老子思想的典型代表

武都区13030574063: 《老子·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 -
佛琦长富: B

武都区13030574063: 、联系社会实际生活,你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佛琦长富:[答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什么是美呢? 天下人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而违反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的美,这必将事与愿违走向美的反面,所以说,凡是违反了规律和规范的行为都必将自食恶果.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什么是善呢? 天下人为了...

武都区1303057406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怎么翻译? -
佛琦长富:[答案] 出自老子道德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

武都区13030574063: 求教:《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到底怎么解释?目前看到了两种说法:1:“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 -
佛琦长富:[答案] 以上的解释都不太贴切,老子的本意,老子的道德经本质是自然,自然就是符合客观自然的运动规律,而不能违背自然,从这个意思出发,“美”的意思就是标榜美,“为美”的意思就是造成社会制作虚假的美,过度的美,如:公司里制作销售冠军...

武都区13030574063: 《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 -
佛琦长富:[答案] 一、美与丑、善与恶是矛盾的两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美、善之所以为美、善,是因为有丑、恶的存在.当你认识到美、善之时,心中已经有了衡量美丑、善恶的标准,便已经失去了公正公允,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