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谁能帮忙翻译一下

作者&投稿:宣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给偶翻译一下《诗经·邶风·击鼓》全文?~

《诗经·邶风·击鼓》赏析
《诗经·邶风·击鼓》译注

『咀华庐』整理

题解: 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回忆临行与妻子诀别之词。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击鼓其镗1,
踊跃用兵2。
土国城漕3,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4,
平陈与宋5。
不我以归6,
忧心有忡7。

爰居爰处8?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9?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0,
与子成说11。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12,
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
不我信兮15。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1.镗(tánɡ堂):鼓声。其镗,即"镗镗"。
2.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4.孙子仲:卫国大夫。
5.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6.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7.有忡:忡忡。

8.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9.于以:于何。


10.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11.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12.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13.活:借为"佸",相会。
14.洵:远。
15.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赏析】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阀”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现在的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郭晋稀)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另外两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拟“偕老”变化而来的,在网络文章中广为流传。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刚刚从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很不错。转发于你算作解释吧!
一直欣赏这样一种爱情: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的是象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感觉;没有太多的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有的是相对无言眼波如流的默契 …… 这该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觉吧,在陌生的人群中,在迷失和彷徨间,你却始终安详而从容 --- 因为你知道,冥冥之中,自有一双属于你的双手,它们紧紧地握住你,陪你走过所有的阴天和所有的艳阳天,直到一生一世。
在我们平凡的生命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琼瑶式的一见钟情,没有那么多甜蜜得催人泪下、痛苦得山崩地裂的爱情故事:在百丈红尘中,我们扮演的是自己,一些平平凡凡地生生死死的普通人。于是我们珍惜爱情,珍惜迎面而来的、并不惊心动魄的感情。
在这种爱情故事里,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不一定是要一见钟情的,最初他们可能会象陌生人一样擦身而过,象最平常的朋友一样,见面只打一声招呼,笑一笑,然后远去。之后有一天,在暮色里,你忽然发现她的背影竟是如此的让你心动;一种让你心疼的怜惜就这样不经意地撞中了你,你这才发觉,不知不觉地,习惯了擦身而过的她已经走入了你的生命,于是你们就开始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爱情都是美丽的,虽然你们的爱情或者并不动人;恋爱中的人们都是美丽的,虽然你们或者都很平凡。舒婷描绘过这样一道风景:大街上,一个安详的老妇人和一个从容的老人微笑着,从不同的方向面对面地走近,走近;然后是微笑着,鼻尖顶着鼻尖地站着,双手紧紧地系在一起,身后西下的阳光把他们的头发和笑容染成一片暖暖的黄。身旁的人们被他们的幸福染成一片温暖。
起初你们还在怀疑这种爱情,因为它毕竟不象当初设想的那样完美、那样精致、那样浪漫。那只是淡淡的一种感觉,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没有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也没有魂断蓝桥 --- 只是一种手牵着手、并肩漫步的感觉。他们说婚姻是一座围城,进去了的想出来;而你们就这样手牵着手,坦坦然然地一起走入围城里,互相扶持着,把许许多多毫不动人的日子走成一串风景。这么多年了,回忆起来,所有平凡的片断,所有曾抱怨过、曾怀疑过的时光其实是生命中最温馨的篇章;所有淡淡的日子,其实都是象“空山灵雨”一样,淡得韵味绵长。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种并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阳的升起、太阳的落下的感觉;该是一种天变地变情不变的感觉,是见证岁月、见证感情的感觉。
他们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可总有些东西是地久天长海枯石烂的。天上比翼,地上连理,总有一种爱情,是象山一样执着,象海一样深沉,象天空一样广阔的。在下雨的时候,你在车站孤伶伶地望着纷飞的雨线,你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沉郁。这时从旁边伸过一把伞来,为你遮住了纷飞的雨丝和阴暗的天空;你不用回头,便知到是如山如海如蓝天的他正站在你的旁边了,便有一种极温暖极踏实的感觉涌上心头:雨丝就让它纷飞吧,天就让它阴暗吧,此时你已有了一把伞,而你的心情也因此而阳光灿烂。
他们说时间可以让一切蒙上灰尘,可总有些东西是历久长新的。牵在你的手中,所有的人生、所有灿烂或不灿烂的日子都变得崭新而明媚。时光它总是在不停地走,回首之时不觉已是满身尘垢;你却仍然愿意蒙上眼睛,毫无保留地把双手都交给这生生世世的恋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象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相对无言眼波如流的默契 …… 也许也不回味,只是紧紧地握住你的手,什么话也不说,慢慢地陪你走过今生今世,来生来世!!!

题解: 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回忆临行与妻子诀别之词。
原文 译文 注释
击鼓其镗1,
踊跃用兵2。
土国城漕3,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4,
平陈与宋5。
不我以归6,
忧心有忡7。

爰居爰处8?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9?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0,
与子成说11。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12,
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
不我信兮15。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1.镗(tánɡ堂):鼓声。其镗,即"镗镗"。
2.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4.孙子仲:卫国大夫。
5.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6.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7.有忡:忡忡。

8.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9.于以:于何。

10.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11.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12.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13.活:借为"佸",相会。
14.洵:远。
15.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赏析】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阀”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现在的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征夫的内心情怀
击 鼓--征夫的内心情怀
【原文】
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②。
土国城漕③,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④,平陈与宋⑤。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⑥,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⑦,与子成说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⑨,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⑩,不我信兮。
【注释】
①镗:击鼓的声音。②兵:刀枪等武器。③土国:国中挑填混 土的工作。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⑤平:和好。⑥爱: 语气助同,没有实义。⑦契阔:离散聚合 。⑧成说:预先约定的话。 ⑨于嗟:感叹词。阔:远离、⑩洵:远。
【译文】
战鼓敲得咚咚响, 奔腾跳跃练刀枪。
国人挑土修漕城, 我独南行上沙场。
跟随将军孙子钟, 联合陈国与宋国。
不许我们回家乡, 忧愁痛苦满心伤。
哪里是我栖身处? 哪里丢失我的马?
让我哪里去寻找? 在那山坡树林下。
生离死别好凄苦, 先前与你有誓言。
紧紧拉着你的手, 与你偕老到白头。
可叹远隔千万里, 想要生还难上难。
可叹生死长别离, 山盟海誓成空谈。
【读解】
在家伺候公婆养育子女的妻子心有怨尤,在外从军打仗的征 夫同样心怀幽怨。原来无论男女,两情相依,两心相许,人同此 心,心同此理。在从军打仗不知为哪般之时,身上的铠甲刀枪便 成了沉重的枷锁镣铐。一旦身死疆场,还不知魂儿变成了谁家的鬼。
对平民百姓而言,除非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之外,相见以兵刃, 全都是肉食者谋之的神仙事。肉食者偏偏把受苦受难卖命送死恩 赐给小民百姓,能不有怨尤吗?看看中国古代的诗史,诉说征夫 怨妇哀愁的歌诗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蔚成奇观。这足以说明神仙打仗百姓遭殃的悲剧实在大多了。
这让人想到二十世纪西方有个“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海 明威。此君也写过类似中国古代从军打仗的小说,比如《永别了, 武器》,主人公受伤之后迷惘不知为谁而战,悟到不知为谁的残酷 战争与追求个人幸福是两码事,于是偕了漂亮女护士逃离了肉 食者们以为神圣的战场。
如果用这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文豪的观点来看,中国古代 的征夫们的儿女情长,岂不是这世界上最早的“迷惘的一代”!
这可不是自作多情的牵强附会,硬往名人身上靠,说不定也 可以说他学的是咱们的祖先呢?(!)平心想来,战场上的刀光剑 影、血污尸骨,到底没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有魅力。虽说好男儿又 怎么不可以躬耕事父母,与妻白头偕老呢?
战争的策划者和发动者有他们自己的逻辑,而卖命送死的征 夫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和怨恨。道不同不相与谋。平民百姓的儿 女情长,夫妻恩爱情深,恐怕更能让平常人、平常心(与野心相 对立)产生共鸣。因此,也应当为征矢怨唱一曲同情的赞歌。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1.镗(tánɡ堂):鼓声。其镗,即"镗镗"。
2.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4.孙子仲:卫国大夫。
5.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6.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7.有忡:忡忡。
8.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9.于以:于何。
10.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11.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12.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13.活:借为"佸",相会。
14.洵:远。
15.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诗经·邶风·击鼓》赏析

《诗经·邶风·击鼓》译注

『咀华庐』整理

题解: 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回忆临行与妻子诀别之词。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击鼓其镗1,
踊跃用兵2。
土国城漕3,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4,
平陈与宋5。
不我以归6,
忧心有忡7。

爰居爰处8?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9?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0,
与子成说11。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12,
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
不我信兮15。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1.镗(tánɡ堂):鼓声。其镗,即"镗镗"。
2.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4.孙子仲:卫国大夫。
5.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6.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7.有忡:忡忡。

8.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9.于以:于何。

10.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11.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12.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13.活:借为"佸",相会。
14.洵:远。
15.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赏析】
《毛诗序》云:“《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以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结云“我独南行”者,诗本以抒写个人愤懑为主,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言“土国城漕”者,《鄘风·定之方中》毛诗序云:“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居漕邑,齐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文公营楚丘,这就是诗所谓“土国”,到了穆公,又为漕邑筑城,故诗又曰“城漕”。“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犹在国境以内,现在南行救陈,其艰苦就更甚了。

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我独南行”为说。假使南行不久即返,犹之可也。诗之末两句云“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叙事更向前推进,如芭蕉剥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羁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毛传解释一二句为:“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把“爰”解释为“或”,作为代词,则两句通叙营中他人。其实全诗皆抒诗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两章文情哀苦,更为动人。

第四章“死生契阔”,毛传以“契阀”为“勤苦”是错误的。黄生《义府》以为“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是正确的。至于如何解释全章诗义。四句为了把叶韵变成从AABB式,次序有颠倒,前人却未尝言及。今按本章的原意,次序应该是:
执子之手,与子成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
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现在的次序。

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诗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转到夫妻别时信誓,谁料到归期难望,信誓无凭,上下紧扣,词情激烈,更是哭声干霄了。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击鼓诗经全诗注音是什么?
guó fēng · bèi fēng · jī gǔ 《国风·邶风·击鼓》jī gǔ qí tāng , yǒng yuè yòng bīng。击鼓其镗,踊跃用兵。tǔ guó chéng cáo , wǒ dú nán xíng。土国城漕,我独南行。cóng sūn zǐ zhòng , píng chén yǔ sòng。从孙子仲,平陈与宋。bù wǒ yǐ guī ...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赏析
《毛诗序》云:“《伐鼓》,怨州吁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姚际恒《诗经通论》认为“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之事,在卫穆公时。今认为姚说较《毛序》为合理,姑从姚氏。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何解???
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释】①镗:击鼓的声音。②兵:刀枪等武器。③土国...

《诗经·邶风·击鼓》 翻译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

诗经里的“邶风*击鼓”整首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

《诗经·邶风·击鼓》全文拼音
《诗经(shījīng)?邶风(bèifēng)?击鼓(jīgǔ)》击鼓其镗(jīgǔqítáng),踊跃用兵(yǒngyuèyòngbīng).土国城漕(tǔguóchéngcáo),我独南行(wǒdúnánxíng).从孙子仲(cóngsūnzizhòng),平陈与宋(píngchényǔsòng).不我以归(búwǒyǐguī),忧心有忡(yōuxīnyǒuchōng).爰居爰处(yuán...

诗经-《击鼓》赏析
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的最具人文关 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

诗经邶风击鼓名句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先秦 · 《击鼓》名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

《邶风·击鼓》之我译
以上为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内页。 这一首诗被誉为“征戍诗之祖”。短短几行诗,写到应征操练,出征作战,写到一场战斗后队伍被冲散,丢了战马,最后虽然归队,也找到了战马,但归期遥遥,以及由此引起的思归之情(一说战友之情)。 “击鼓其镗”的“镗”,象声词,击鼓发出的镗镗的声音,这个鼓可能是青铜的,...

诗经邶风 击鼓 的拼音和注释
【拼音注音】《诗经(shījīng)邶风(bèifēng)击鼓(jīgǔ)》击鼓其镗(jī gǔ qí táng),踊跃用兵(yǒng yuè yòng bīng)。土国城漕(tǔ guó chéng cáo),我独南行(wǒ dú nán xíng)。从孙子仲(cóng sūn zi zhòng),平陈与宋(píng chén yǔ sòng)。不我以归(bú wǒ yǐ guī...

赞皇县13045645876: 《诗经·邶风·击鼓》谁能帮忙翻译一下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 -
解栏盐酸:[答案] 诗经·邶风·击鼓》赏析《诗经·邶风·击鼓》译注『咀华庐』整理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回忆临行与妻子诀别之词.原 文 译 文 注 释击鼓其镗1,踊跃用兵2.土国城漕3,我独南行.从孙子仲4,平陈与宋5.不...

赞皇县13045645876: 《诗经•邶风•击鼓》帮我翻译一下,我不理解,囧~~~~ -
解栏盐酸:[答案]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

赞皇县13045645876: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
解栏盐酸:[答案]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

赞皇县13045645876: 英语翻译《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 -
解栏盐酸:[答案] 诗经·邶风·击鼓》赏析 《诗经·邶风·击鼓》译注 『咀华庐』整理 题 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回忆临行与妻子诀别之词. 原文译文注释 击鼓其镗1, 踊跃用兵2. 土国城漕3, 我独南行. 从孙子...

赞皇县13045645876: 《诗经.邶风.击鼓》全文解释? -
解栏盐酸: 诗经·邶风·击鼓 赏析诗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将士卒长期征战之悲、夫妻不能团聚之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落空.诗...

赞皇县13045645876: 把诗经邶风击鼓写成小故事 -
解栏盐酸:[答案] 1、只能为你奉上原文的翻译,请你参考: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

赞皇县13045645876: 《诗经·邶风·击鼓》的内容与这首诗内容的整篇意思是什么 -
解栏盐酸: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

赞皇县13045645876: 关于《诗经·邶风·击鼓》《诗经·邶风·击鼓》中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或者说出自哪里.为什么中间要加点.点的作用是什么.不加可不可以. -
解栏盐酸:[答案] 应该可以直接说是击鼓,作者是无名氏,创作于周代. 中间的点起到的是分隔的作用,如果这么写,一定是要加的.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邶风就是《风》中的邶地区的土风.而《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

赞皇县13045645876: 帮忙翻译一下咯` -
解栏盐酸: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

赞皇县13045645876: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全文 -
解栏盐酸:[答案]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