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古揭开周人身世之谜,伐纣克商的底气来自一种神奇农作物

作者&投稿:韩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周人是随着农业崛起的族群,但我国农业历史本身也存在明显的区系和阶段,这就导致周人的始祖不一定是五帝时期的后稷和夏代的稷官。真正的周人可能是随着小麦传播才崛起的。这种农作物代替了以往的战车和青铜刀剑,竟然也征服了中原。 麦田 「 ”后稷”和农业考古 新闻报道2017年六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发现了炭化的小麦和青稞,据报道年代测定为5000-3500年。在此之前的农业考古发现了30余处炭化小麦遗址,大多数分布在青海、甘肃和新疆东部,年代集中在4000-3500年。其中被反复研究的甘肃民乐东灰山小麦遗存,一开始被测定为5000年前,后来采用更先进的方法,测得3600年左右。但2017年吉木乃县通天洞的发现,又将我国小麦出现的年代大幅提前了。 新疆 通天洞遗址 根据《史记·周本纪》,「 ”弃”被帝舜任命为后稷,封于邰,赐姓为姬。当时因洪水而发生了饥荒,禹、后稷、益联手治水,其中后稷、益二人显示担纲了后勤供应角色,益提供了「 ”稻作”,可种植于洪水去后的广大泛滥区;但后稷提供的却是「 ”难得之食”,并不清楚是什么作物。《周本纪》说「 ”弃”以种植为乐,能种「 ”麻、菽”。菽就是豆类的总名,麻可能是糜子,也就是黍,俗称黄米。可以肯定的说,当时后稷所种植的这些作物都是中原已有的。 夏代 钺 《史记·周本纪》:帝舜曰:「 ”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史记·夏本纪》: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史记·周本纪》: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根据夏商周断代,夏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结合上述的农业考古,当时小麦很可能还没有进入关中、中原。后稷是擅长百谷种植的农艺大师,他虽然能够提供”难得之食「 ”,但供应量肯定不大,否则就不会说”难得「 ”了。 夏代铜器 周人世系的疑点 弃在五帝时代后期被封为后稷,其后代繁衍于关中平原,姻族即为当地的有邰氏,很可能是早期戎人。历来聚讼纷纭的问题是:周本纪记载,「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一般认为「 ”夏后氏政衰”就是指夏朝末期。后稷生活在大禹时期,其子竟然生活在「 ”夏后氏政衰”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幸好,《竹书纪年》给出了另外一个说法,即所谓的「 ”夏后氏政衰”是指太康失国。虽然是今本,但解释起来颇为合理。因为太康失国的事情,从各方面来看都很像游牧民后羿窃据了夏朝,致使圈地围猎、百谷不播。少康中兴三年就命天下「 ”复田稷”,这时候,后稷的子孙就继续担任「 ”稷官”。太康是大禹的孙辈,时间亦能吻合。 《竹书纪年》:帝少康。三年,复田稷。(今本增:后稷之后不窋失官,至是而复)。 夏代铜铃 但是,世系混乱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被少康重新任命为稷官的应该是鞠,鞠之后是公刘。但是周本纪说公刘是生活在戎狄之间的,那就非常奇怪了,难道少康没有让后稷的子孙回归邰国?这个时候的后稷子孙仍在戎狄之间吗?或者,后稷子孙分成了两支,一支回到邰国继续担任稷官,一支仍留在戎狄之间。这个戎狄之间的地方又是哪里呢?这些戎狄又是什么族群呢? 考古所见炭化小麦 史记刘敬传提到一句「 ”公刘避桀居豳”,虽然给出了地点,即豳地,又名邠,其戎狄族群也容易锁定,就是畎夷,也就是后世的犬戎。但问题是时间对应不上。因此周人世系就出现了严重漏洞:不窋要么是太康失国时窜入戎狄的,要么是夏桀时期窜入的。但无论怎么梳理,族谱都有很长时间的缺环,毕竟夏初到文王时期,已经将近1000年了,怎么都不可能自圆其说的。 《史记·周本纪》: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脩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史记·刘敬传》: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后汉书、西羌传》:「 ”后桀之乱,畎夷人居邠,岐之间 西周 青铜面具 小麦传入才是关键 如上面所引的考古结论,小麦大约不晚于3600年(甘肃民乐遗址为准)进入河西关陇地区,且已成一定规模。这个时候正好是夏末商初。周人世系在这个关口上出现纰漏是容易解释的:这个时候新崛起了一支种植小麦的农人,居住于畎夷出没的豳(邠)岐之地。这批人不一定是纯粹务农的,也可能是半耕半牧,其名王就是公刘。 甘肃民乐 东灰山遗址 竹书纪年给出了比较清晰的记载,公刘的后裔高圉,在商王祖乙十五年被册命为邠侯。祖乙是商朝中前期的商王,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4世纪末叶,也就是3300年之前。这个时候邠人很可能已经发展壮大,引起了商王的重视。此后的盘庚时期、祖甲时期,又先后册命亚圉、组绀为邠侯。到了武乙时期,竹书明确记载「 ”邠迁于岐周”,且册命邠人为周公,邠人自此就变成了周人。邠人发展壮大的关键,从周本纪看来,显然是发达的农业。它能养活更多人口,也能让更多戎狄人进入定居状态,建立起更加稳固、高效的统治秩序。 《竹书纪年》:祖乙,十五年,命邠侯高圉。《竹书纪年》:盘庚,十九年,命邠侯亚圉。《竹书纪年》:祖甲,十三年,西戎来宾。命邠侯组绀。《竹书纪年》:武乙,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邠迁于岐周。三年,自殷迁于河北。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 西周铜人面 武乙将邠人迁入关中地区的原因,很可能是命其讨伐这个时候兴盛起来的戎人。这个时候已经是前13世纪,广泛播迁于内亚草原的青铜武器和轻便马车提升了戎人的实力,对殷商构成威胁。殷商一方面在朔方地区册命了一位犬侯,一方面命邠侯迁入关中,进行两线抵抗。糟糕的是,随着殷商陷入与内迁的东北夷之间的战争,周人开始大规模扩张兼并。这就引发了殷商的震怒,于是晚期甲骨文多次出现殷王命令犬侯进攻周方的记录。最著名的是天津博物馆馆藏甲骨文「 ”令多子族从犬侯扑周”。 稍后便是周人名王季历被杀,再是文王本人被纣王囚禁。这个时候殷商已经内外交迫,犬戎见风使舵,很可能也不再与周人敌对了,帝乙三年,「 ”王命南仲,西拒昆夷,城朔方”,可以看到,昆夷/犬戎也加入了围困殷商的大军之中。周人因势利导,成为西部和南部众多反商力量的盟主,终于在牧野之战灭亡了残暴的殷商。 最后,周人的祖述是存在明显漏洞的。关键就在于邠人与夏代的稷官之间是否真的是一脉相承?从各种线索来看,夏代的稷官窜入犬戎之间的邠地,引入或者发扬壮大了小麦种植,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否就是周人祖先,就难说的很了。(完) 西周猪尊




农业考古揭开周人身世之谜,伐纣克商的底气来自一种神奇农作物_百度知 ...
《后汉书、西羌传》:「 ”后桀之乱,畎夷人居邠,岐之间 西周 青铜面具 小麦传入才是关键 如上面所引的考古结论,小麦大约不晚于3600年(甘肃民乐遗址为准)进入河西关陇地区,且已成一定规模。这个时候正好是夏末商初。周人世系在这个关口上出现纰漏是容易解释的:这个时候新崛起了一支种植小麦的农人,居住于畎夷出没...

姓氏周的由来
“周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世家。最早源于古代的姬姓,这是炎帝和周人祖先后稷的姓,在中国算是最古老的姓氏了,周时迁至河南汝南。”(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范志亭著的《鲁迅与许广平》一书的第4页)。“从黄帝直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周姓有一个传说中的世家。经过西周一朝的发展,至周平王东迁,其次子烈封于汝坟...

周人被犬戎驱逐后,为什么要迁徙到周原?
不过考古显示,豳地的先周文化并没有中断,也就意味着,周人并没有全部迁离,至少还留下了一部分族人。这一部分族人的命运,很可能是沦为了犬戎贵族的农奴。 我们在前一篇文章中说过,周原并不是无主之地,而是羌戎的地盘,那么凭什么亶父可以率领族人,占据周原呢? 原因就在于,周人曾经与羌戎联姻,亶父的正妃太姜...

周朝最神秘的天子周携王,为什么史书上找不到他?
史书上是有的,只是他作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实在没有什么作为。携王,《清华简·系年》作携惠王、惠王。姬姓,名余臣,一作余,西周末年及东周初年人,周幽王之弟。生平周幽王因宠爱褒姒,废王后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后及太子宜臼被迫出奔至申国。前77...

周生辰是谁的儿子
2. 周生辰的身世之谜揭开,他并非秦婉的亲生儿子。3. 周生辰出生于一个极其显赫的家族,尽管物质富足,但他并非周家太太所生。4. 周生辰的生母并未真正成为周家的一员,她生下孩子后不久便去世了。5. 周生辰的父亲希望给予儿子一个合法身份,同时也想为秦婉提供一个名分,因此让她成为了自己的...

周武王的后代姓什么?
周姓可能可周武王的子孙,其它姬姓,比如毛姓可能是周文王家族的姓氏,不是周武王的后代,周姓可能是的。 燧人氏后人姓什么 可以说中国炎黄子孙大多都是伏羲后人,这里举几个例子。 一:宿姓 1、出自风姓,是上古伏羲氏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其中远古伏羲氏的后人被封于宿(今山东省东平...

西周时期的历史概述
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后期...

《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身世之谜被揭开了吗?
揭开了。在第51集剧情介绍中:本已离开的周老四为了拿东西还是回来了,替女儿挡下了胡咏梅的最后一击。那是用尽全身力气的一刀,带着无尽的戾气与恨意,根本来不及躲闪。周老四强忍着伤痛,他最后给了女儿身世的线索,是三原孟店一个姓周的耕读之家。说完之后,这个浪荡一生乐观一生的人,便气绝身亡...

夏文化的考古发现
由汤伐桀、武王伐纣引发的夏、商王朝和商、周王朝更迭对考古学文化带来的不同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夏王朝建立与考古学文化变迁的关系将十分有益。二里头文化一、二、三、四期遗存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桀的都城遗址,现已成为学术界多数人的共识。但二里头一期文化是否是最早的夏文化,学术界仍存在争论。过去我曾...

发现东周大墓,为什么一坑多棺?
今天所说江西发现东周墓葬也是因为一起盗墓案件展开,在专家赶到现场之后却此墓主人不是人,这是为什么呢?2006年,中国旅游业正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在江西省靖安县的偏远山村因为景色优美,也常有人来此处寻幽探险,村民们有一次发现村子来了很多外地人,以为是旅游的所以并没有过问。甚至还有外地旅游之人...

麟游县15167787620: 武王伐纣的断代是什么
佐帝盐酸: 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未解之谜,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一个交点,若不能解决,所有相关事件的具体时间将不能解决,若此问题一解,其它问题将迎刃而解.所以确定这个年代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史学界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学者200余人与1996年-2000年正式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经历多方考证,包括钟鼎铭文、史书记载、当时天文观测的记载、墓葬考察,最终确定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是在这一天的天亮之前对朝歌城发动总攻的,当时有武王的史官猛回头看了一眼南边天空中的天文景象,记录下了当时的情况,当时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哈雷彗星.

麟游县15167787620: 《生民》诗歌主题思想 -
佐帝盐酸:[答案] 《生民》选自《诗经·大雅》第十一篇,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追述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事迹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为先秦时代汉民族的史诗之一,追述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事...

麟游县15167787620: 周家族衍变的历史 -
佐帝盐酸: 周姓乃中华之望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诸史籍,周姓系姬氏周代之帝胄,姬姓属黄帝制定十二姓氏之帝裔. 查本源,黄帝作为中华部落联盟的首领,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黄帝生子玄嚣,嚣生极,极生帝喾.周乃帝喾后裔,“弃...

麟游县15167787620: 春秋商的资料 -
佐帝盐酸: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麟游县15167787620: 为什么说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
佐帝盐酸: 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在武王克商以前的周文化称先周文化,那么在武王克商以后的周人,在继承先周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商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我国历史上独树一帜的周文化, 这种文化全面反映...

麟游县15167787620: 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历史?
佐帝盐酸: 比以前的确有了更大程度的承认,但是仍有不少人存有异议.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武王伐纣”的年份问题等.断代工程的专家们选取了碳14测年作为第一个限定条件(...

麟游县15167787620: 中华文明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
佐帝盐酸:[答案] 考古界认为: 中华文明正式开始的标志是良渚文化的出现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鶡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实际上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考古研究表明,在...

麟游县15167787620: 商汤王中 汤 怎么发音 -
佐帝盐酸: 商代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商族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悠久的部落,为东夷的一支,以玄鸟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