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马说》中有一句“一食或尽粟一石”,为什么不是“一石粟”呢?

作者&投稿:越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马说》中 一食或尽粟一石的食什么意思~

“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可以吃光一石粟.这里,“石”是粟的计量单位,读dàn.石,这里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现在粮食都称重量,古代是用斗量的.“石”还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担,也是重量单位.但是担和石(dàn)是不同的.还有个“司马担”.你要到香港买金首饰,说的两、钱、分,就是司马制的两钱分.

一顿饭吧,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的食物
一石粟:没有具体讲出是一天吃一石,还是一顿吃这么多,也不能详细的表现出千里马吃的食物要比普通的马多得多。且这的量词也错误摆放

此答案为自己所想,不敢保证是否正确

和“杀敌五千”不写成“杀五千敌”一个道理

望采纳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

文言文中表示量的词是放在物的后面


《马说》中有5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而食也——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句尾语气词。3、安求其能千里也——疑问或反问语气。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疑问或反问语气。5、不以千里称也——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马说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

《马说》一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翻译为白话文的意思是: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养马的人喂它的饲料不够,千里马吃不饱,没有力气,它的能力也就发挥不出来了。所以才会有“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中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广为流传,就是“千里马常用,...

《马说》的主旨句到底是哪一句?
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缺少去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到底该怎么解释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该怎么解释 韩素静在韩愈的《马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食或尽粟一石”.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把其中的“食”解释成“动词,吃”;有的老师解释成“量词,顿或者餐”.那么,“食”到底应该如何解释呢?出现上面第二种解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句话的翻译,这句话翻译成“...

《马说》中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我也是一个刚学过马说的学生,月考的考试篇目就是马说,之前做练习题时发现,基本上答案是“千里马常有”一句的理解性默写都是从论点、论证的角度问的,而表情的和主旨的大都是“其真不知马”一句,通过以往考试经验的推断,我觉得差不多是第二句.以上都是个人分析与想法,不一定准确,还是考完试问老师更...

《马说》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全文围绕“识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证,虽然总计不到二百字,却写得波澜起伏,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论述的本是识别人才的问题,却通篇没有一句提到人才。文章抒发的本是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却通篇没有一处提到自己,是一篇意在言外、文字含蓄而情感蕴藉的佳作。文章的句式随着作者...

初中文言文《马说》中有个问题: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该答原文的哪...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能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被埋没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能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在《马说》中的一句“不以千里称也”的“以”字的解释,我在网上查阅...
这是其中比较常用的十个。在这句话中,可以翻译为凭借,也可以是因为 ,用和把 也可以 但是没有前两个更准确,更好,前两个中可以你自己决定,但是个人觉得凭借比较好 ,其实文言文学习,你不必要字字去解释,只要整体理解,就可以。当然这也有现在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

《马说》中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我也是一个刚学过马说的学生,月考的考试篇目就是马说,之前做练习题时发现,基本上答案是“千里马常有”一句的理解性默写都是从论点、论证的角度问的,而表情的和主旨的大都是“其真不知马”一句,通过以往考试经验的推断,我觉得差不多是第二句。以上都是个人分析与想法,不一定准确,还是考完试问...

上高县13681275489: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什么意思 -
玉追清热: 日行千里的马,一餐也许会吃掉一石粟米. 之是辅助表示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无实义.“之……者”: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千里马,一顿饭有时要吃一石粮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吃一顿饭有时只吃十斗草料而已 这里的“马之千里者”就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式 所谓定语后置句,就是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与汉语一般的语序相反.现代汉语中,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通常是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组成“定中结构”.今天我们说“千里马”(“千里”实际上是“日行千里”的省略).古人一般地也说“千里马”,如《马说》中就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古汉语还可以处理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格式.

上高县13681275489: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到底该怎么解释 -
玉追清热:[答案]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该怎么解释 韩素静在韩愈的《马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食或尽粟一石”.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把其中的“食”解释成“动词,吃”;有的老师解释成“量词,顿或者餐”.那么,“食”到底应该如何解释呢?出现...

上高县13681275489: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的意思
玉追清热: 意思是: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出处:《马说》——唐·韩愈

上高县13681275489: 请问《马说》中有一句“一食或尽粟一石”,为什么不是“一石粟”呢? -
玉追清热: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要吃尽一石的食物 一石粟:没有具体讲出是一天吃一石,还是一顿吃这么多,也不能详细的表现出千里马吃的食物要比普通的马多得多.且这的量词也错误摆放此答案为自己所想,不敢保证是否正确

上高县13681275489: 用一句话归纳马说第一段的意思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玉追清热:[答案]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上高县13681275489: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玉追清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语出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谷子.

上高县13681275489: 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的或意 -
玉追清热:[答案] 或,是有时的意思

上高县13681275489: 马说里,一食或尽粟一石怎么解释? -
玉追清热: 第一个食:顿(饭) 或:有时 尽:吃光 (千里马)一顿饭有时能吃掉一石粮食

上高县13681275489: 《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石”的读音到底是什么?《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石”的读音有时是shi,有时是dan -
玉追清热:[答案] dàn ①[量]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②[量]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③[量]地积单位,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

上高县13681275489: 八年级下册的《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食”中的“或”怎么解释? -
玉追清热:[答案] "或”在文言文中有下列几种意思: 1(动)有. 2(代)代人.有人,有的人. 3(代)代事物.有的,有些. 4(代)表疑问. 5(副)也许. 6(副)间或,有时. 7(副)又. 8(连)倘或,如果. 9(连)表选择关系. 10(动)通“惑”,迷惑,奇怪. 此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