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其光同其尘

作者&投稿:定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德经·第五十六章 作者:李耳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译文及注释 译文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

老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挫磨掉锐气、锋芒和棱角,解脱纷争,融入光明的万象,混同于大地尘土,至大也是至微,这就叫做玄妙的同化,微妙大统一的法门。语出《老子·下篇:德经·五十六章》,原文如下: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什么意思
“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意思是: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出自西周·李耳《道德经·象帝之先》。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孰子,象帝之先。译文: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

和光同尘的含义和道理
"塞其兑,闭其门",是说要抑制个人的欲望,"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则是倡导我们平和处世,与尘世和谐共处,即使看似微小,却蕴含着至高的智慧。这种玄妙的同化,是超越世俗亲疏、利害、贵贱的境界,达到"玄同"的人,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受到世人的尊崇。因此,和光同尘不仅是一种...

何谓“和光同尘”?
” 《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和生产工作总结、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也是一种处世态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需“和光同尘”。

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怎么解释
大道安宁,它的作用明明朗朗,无时无刻。我不知道它是从何而生,只知道它还在天帝诞生之前。参和它的光景,互同它的尘象,但它依然是澄澄湛湛,和而不杂,同而不流的若存若亡于其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同尘:1、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2、比喻与万物一体。3、比喻混同于尘俗,不...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是什么意思?
自然就不会与人发生纠纷。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也有比喻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世相同。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出处《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和光同尘,与其舒卷的含义?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意思是:入世之法,并非同流合污,而是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出自《老子》。一种处世态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需“和光同尘”。《晋书...

老子经典的话
——《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老子·道经·第四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经·第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道德经读后感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不笑天下可笑之人!进入QQ,只为缘而来,为朋友而来,为美好的心情而来,又何必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之事?又何必上纲上线,轻松事要严肃为?笑一笑,十年少。一笑泯千愁!! 道德经读后感11 16日——20日,我参加...

侯荷18450312531问: 老子的话老子说过一句话"和其光同其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杨凌区消喘回答: 《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即与光同光,与尘同尘,融为一体,没有冲突和对立. 随俗而处,不露锋芒,

侯荷18450312531问: 和光同尘是什么 意思 出自那里 -
杨凌区消喘回答:[答案]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也有比喻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

侯荷18450312531问: 和其尘 同其光怎么理解? -
杨凌区消喘回答: “和其光,同其尘”,语出《老子·第五篇道章 [王弼本四章]》、《第十九篇德章 [王弼本五十六章]》,后来变为成语“和光同尘”,王弼注:“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没有特别推崇的,物(生命体)的竞...

侯荷18450312531问: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的启示是? -
杨凌区消喘回答:[答案] 原文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原文的内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原文的大...

侯荷18450312531问: 老子“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
杨凌区消喘回答:[答案]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前面三节构成了绪论,分别是恒道、圣人之德和圣人之治.下面开始讲的是道的特征.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最常引用...

侯荷18450312531问: 请问老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
杨凌区消喘回答:[答案]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注释】挫其锐,解其纷:意谓用虚柔不盈的方式来化解纷扰.和:涵蓄.同:相同,混同.玄同:微妙的同一. 译文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

侯荷18450312531问: 道德经中,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如何理解?
杨凌区消喘回答: 意思是说把自己的锐气搓搓平,去解决纷争的世界,与光明同在,与死亡打交道.老子的意思是清静无为.

侯荷18450312531问: 道德经第56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应该怎么理 -
杨凌区消喘回答:[答案]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可得:即得到. ...

侯荷18450312531问: 和光同尘是什么 意思 出自那里 -
杨凌区消喘回答: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也有比喻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解释为 挫去锋芒,解脱纷争,收敛光芒,混同尘世,这就是深奥玄妙的“同一”境界.这里泛指合于“道”的智者所采取的韬光养晦的做法,并非贬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