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六十六章原文

作者&投稿:闭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赏析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什么意思
此语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意思是,要领导人民,必须对人民谦恭;要引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人民之后。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

道德经·莫能与争出处
在古老的中国哲学经典中,有一篇引人深思的篇章名为《莫能与争》,它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这部著作,全称为《道德真经》或《老子》,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被认为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鹿邑人)的智慧结晶,对道家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道德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分为上下两篇,原...

道教经文经典语录
——《老.子·德经·第七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德经·第八...

老子《道德经》求全文,别错字,最好带翻译,原文写完再翻译,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经典的话
——《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道经·第九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经·第二十八章》圣人终不为大,...

道德经大全集图书目录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迹,主张行善而不求回报。下篇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倡导最高德行的境界。第四十二章:损之而益,揭示事物的辩证发展。第四十八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的治理之道。第六十六章:不争之争,揭示智慧的冲突解决之道。第七十四章:勇于不敢,提倡谦逊与勇气并存。

道德经一共有多少章?
《道德经》全书一共九九八十一章,由前面37章的道经和后面44章的德经组成。如果我们只是像普通的书那样一章一章的去阅读,确实会读傻了。一是因为它自带有哲学的高深;二是它不像《孙子兵法》那样按道法术逻辑严密的顺序展开;所以我们必须要一层一层的把它解剖开来才能看明白。如果我们一刀切开从侧面...

请告知老子《德道经》与《道德经》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版本,为什么?请尽量...
无所谓正确不正确,比较古老的版本是“德”在前,可能是因为以人的角度来说,只有先修”德“才能得”道“。但是后人可能从自然的角度考虑,“道”是先于“德”而存在的,所以把“道“放在前。

谁有月下泛舟朗读的《道德经》全文啊?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羿仲15075882701问: 翻译文言文 -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 出自老子道德经 正文 第六十六章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成为千百河谷之水归顺之处,是因为它在河水的下游,所以才能成为千百河谷的统帅.因此,要想作万民之君王,必须在言语上表示谦下,要想站在百姓前面,必须先把自己放在百姓后面.因此,圣人在百姓之上,但百姓不觉得他是累赘,虽在百姓前面,但百姓不觉他能造成侵害.这段话实际上表述了老子的治国之道,他认为道作为万事万物的本原和根本规律,是自然而然的,即道法自然,人道的运行也必须以大道运行为依据,即人法道.这个“法道”,就是法道之自然,即法天地之自然,人之自然.依照大道运行规律,就应当贵谦处下,贵阴守柔.这个观点集中体现在治国之道上就是无为.

羿仲15075882701问: 道德经第56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应该怎么理 -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可得:即得到.不可得:即得不到.引申为放下、没有.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意思是 (道的境界)没有亲近、亲密;没有疏远、冷落.

羿仲15075882701问: 道德经全文是什么?? -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 展开全部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

羿仲15075882701问: 道德经第56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应该怎么理解? -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 说实话,对于老子的这一章,我最欣赏的就是第一句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和第81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近同,还有第23章的,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

羿仲15075882701问: 求道德经66章详解 -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解释;水能利万物而不相争,这是谦下之德.不争自然无物以争,所以能成为百谷王. 若想超过众人,就得谦下自己.有才而不争自然无祸.所以圣人虽然才之过人但不与其相争者无所不利.这样子与利众人所利融众人之德,者自然能成众人之领而不害也.所以不相争者天下没有谁能与之相争,这是人德应效法水德. 我也是刚领悟的,说的不好还想谅解.

羿仲15075882701问: “江海善下故成王,圣人言下则欲民”谁能解释一下意思能解释的透彻一点更好! -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答案] 出自《道德经》六十六章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 江海之所以...

羿仲15075882701问: 道德经全文诵读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羿仲15075882701问: 关于老子道德经第六章 -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注释: 谷: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神,神灵、灵验. 玄字本意:搓线、编草绳,最后笔画,那一点就是新续的草. 牝,畜母也《说文》.门,出入口.存,绵绵...

羿仲15075882701问: 《老子》第六十六章体现了老子怎样的处世哲学 -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 体现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点“谦虚”.大了方面说讲的是“不争”的政治哲学.老子通过大国与小国的关系,讲了“大者宜为下”的道理,也讲了“圣人”也要“为下”.小了方面说就是个人的为人处世修养,以不争来争.还有要说明 谦虚指的是有能力的人才能自称谦虚,什么都不懂那根本就是无能.

羿仲15075882701问: 老子道德经 -
日喀则市异氟回答: 老子道德经分为上下两部分,【道经】阐释天道-自然规律,【德经】揭示人德-人生行为准则.九九八十一章,每一章节内容不尽相同.纵观《道德经》全篇,其中“道”贯穿始终.究竟何谓“道”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道可道,非常道”,任何语言及人类的想象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它客观存在但大道无形,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道”诸多表象即“德”,“德”是形式“道”是内容.非要以世间有形事物为“道”立意那应该是水,《道德经》第八章不争无尤:“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