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而不知于人的启示

作者&投稿:掌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是什么意思
意思: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出自:《论语·为政篇》原文选段: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释义:...

论语20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
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智慧的核心体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这句话教导我们,不要将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物强加于他人,这是一种宽恕待人的仁爱表现。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阐述了“仁”和“恕”的重要性,提倡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则处理...

论语中的两句话以及意思还有对你的启示,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做人方面要能不断反省自己,保持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短处,才能不断提高;还要有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自己;做人还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还有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一则: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做人不能只顾自我,不要把自我不想的事情强行加在别人的身上。做人要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构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我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

知与不知文言文启示
5. 文言文《镜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啊 来个原文及翻译先: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知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染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启示是什么?
做人不能只光顾着自己,不要把自己不想的事强加在别人身上。

知与不知文言文启示
1. 作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启示 待人处世,首贵真诚,为学求知亦是如此。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待知之事却无穷无尽。如果强不知以为知,自以为是、道听涂说、以偏概全,小则炫耀自己,哗众取宠;大则贻误苍生,害人无数。为师者,强不知以为知,必致误人子弟;当权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出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对比阅读题类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文六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都届19176195835问: 孙子兵法思想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与个人实际的联系 -
明山区尔复回答:[答案]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说要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掌握主动权的意思.联系到个人,在生活与工作当中,也要掌握主动权,处处占据主动,不受制于人,才能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做出成绩,干出一番事业.

都届19176195835问: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什么意思?最近在一本书中看的讲《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致人而不致于人" ,不明白什么意思希望有人能回答一下 -
明山区尔复回答:[答案] 这是说,在战争中要掌握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致,招致.就是招致敌人听从我的,而我不听从敌人的.

都届19176195835问: 治人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明山区尔复回答: 语出《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有的人脑力劳动,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 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评说:情况非常清楚,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论断是讲的社会分工问题.而且,《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已经说过:“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所以,体力劳 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在孟子的时代早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现象,他不过是对这种现象加以概括,而在“或劳心,或劳力”的 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著名“公 式”而已.

都届19176195835问: 孙子兵法中“致人而不致于人”是什么意思? -
明山区尔复回答: 如若想取胜,就要支配敌人而不能被敌人支配.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著名论断,阐明了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的战争指导思想.《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都届19176195835问: 孙子兵法虚实篇的主要思想 -
明山区尔复回答: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本篇的主要思想,也是本篇的灵魂.就是积极夺取作战的主动权,创造条件,争取优势,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都届19176195835问: 孙子兵法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及感悟 -
明山区尔复回答: 致人而不致于人.我觉得孙子兵法这一思想最具有实用性.不致于人,就是先从自身做起,先为己之不败,打铁先须自身硬.致人,就是找对方的漏洞,待敌之可胜.在孙子兵法里,很多地方都印证这一观点:诡道12法,形、势、军争等随处可见.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真到了竞争的时候,还是谁胜利算谁厉害,所谓成王败寇罢了.

都届19176195835问: 《孙子》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译文是什么?
明山区尔复回答: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致人 而不致于人”的著名论断,就是说作战中要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阐明了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的战争指导思想.致,就是受制,这里指调动. 于就是被的意思.

都届19176195835问: 孙子兵法虚实篇提到“避实就虚”,“攻其所必救”,“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先出战地而待敌”,“致人而不致于人”我的问题是1.2.怎样把这句话运用到... -
明山区尔复回答:[答案]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者,出其所必趋也.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都届19176195835问: 致人而不致于人什么意思? -
明山区尔复回答: 主要含义是在战场上要把握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能被敌人调动

都届19176195835问: 中学生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明山区尔复回答: 读书明志,文明弘扬;手捧国学,百遍不倦;珠玑格言,与君共勉;诚信惟善,孝义... “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不愧为《孙子兵法》之最,短短7个字使我领悟到了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