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牧民篇原文及译文

作者&投稿:攸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於子论治国》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

比较与对比的不同
2. 介词,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这项政策贯彻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前一时期又有所提高。3. 副词,表示具有一定程度:这篇文章写得~好。基本解释比较bǐjiào[compare] 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把译文和原文比较一下比较bǐjiào[fairly;quite] 表示具有一定程度说得比较清楚形式: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

求2007上半年,2007下半年,2008上半年,2008下半年,2009上半年的5篇关...
牧民们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

厚德而广惠这句话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鹿弭不卵,以成鸟兽之长,畋渔以时,童不夭胎,马不驰骛,土不失宜。土可犯材,可蓄润湿,不谷树之竹苇莞蒲,砾石不可谷,树之葛木,以为絺绤,以为材用。译文:文王受命的第九年,时在暮春三月,文王在镐京,...

关于汉服同袍的诗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参考译文)怎么说没有战衣?与你共同穿战袍。国家调兵去打仗,修好咱们的戈矛。与你共同去杀敌!怎么说没有战衣?和你同穿一...

管子·权修·译文
只有王者之门才能够做到。原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出自《权修》,选自《管子》第三篇,《管子》相传为春秋管仲所作。

子曰: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句的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子路篇》。此警句,在当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现实意义。

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择题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译文: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译文: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答: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shti\/cusan\/...

寓言四则的意思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

给他忠告文言文
原文: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白话译文: 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

革进13792572784问: 管子牧民原文及翻译 -
汨罗市他克回答: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 ,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

革进13792572784问: 凡牧民者,必加其疾 翻译 -
汨罗市他克回答:[答案] 你写错了 是必知其疾出自《管子》的 小问 啦!原文是“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你要上下文一起看,联系就能理解在这里牧--管理 民-人...

革进13792572784问: 求助古文翻译《管子·牧民》错国于不倾之地者....则下亲其上. -
汨罗市他克回答: 原文是: 错国於不倾之地,积於不涸之仓,藏於不竭之府,下令於流水之原,使民於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於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於不涸之仓者,务...

革进13792572784问: 解释一句话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具体含义?谢谢具体一些,每句话都解释一下... -
汨罗市他克回答:[答案] 原文: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

革进13792572784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桓公问治民于管子 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 -
汨罗市他克回答:[答案] 1.B 2.A 3.C 4.(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 (3)您想要称霸诸...

革进13792572784问: 凡牧民者,必加其疾 翻译 -
汨罗市他克回答: 你写错了 是必知其疾 出自《管子》的 小问 啦!! 原文是“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你要上下文一起看,联系就能理解 在这里牧--管理 民-人民 因为你写错为“加”所以理解有误其实是知 疾 在这里是痛苦的意思 总的解释为 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

革进13792572784问: 《管子》牧民的历史价值 -
汨罗市他克回答: 管仲

革进13792572784问: 文言文翻译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 -
汨罗市他克回答: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 译文:只有当粮仓殷实时,(百姓才不会饥饿)才能明了礼仪节制;只有当衣物和食物丰足时,百姓才知道区分荣耀与耻辱;只有当朝廷内上行礼度时,六亲才能各得其所而感恩朝廷使之更加团结稳固. 仓廪:储藏米谷之所知:晓得,明了; 使知道服度:遵守礼法;一说,服御物有制度 服,行也

革进13792572784问: 仓廪实而知礼节 译文
汨罗市他克回答: 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原文为: 管仲既任政相齐①,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②.故其称曰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④.四维不张⑤,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⑥,令顺民心....

革进13792572784问: 关于《管子》的古文翻译 -
汨罗市他克回答: 道畜民和,德养民合,人民有了道德畜养,便不能伤害,便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管子从兵法的角度来论述,因此“畜之以道则民和”可以理解为照事物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管理和辅助人民就可以使得民众和平共处..“养之以德则民合”可以理解为:只要有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并遵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和民众就会有很好的结构和互助功能.“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这一句主要的用音律谐和来形容“和”与“合”的功效,并说明达到这样的状态就能很好的组织民众.(辑:聚集、和睦的意思)“谐辑以悉,莫之能伤”较为容易理解,就是民众和谐又能组织得好,则没有什么外部的因素能够伤害这样的结构.英语你自己翻吧,光帮你查这些就让我头大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