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的故事启示

作者&投稿:花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立木为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 商鞅变法时期,立木为信的故事彰显了诚信的重要性。商鞅通过竖立木头并承诺奖赏,向民众展示了他实施变法的决心和对诚信的重视。2. 诚信不仅是个人品格的体现,也是社会交往的基石。守信的人能够赢得他人的信赖,而不守信用的人则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这会对其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造成负面影响。3. 该故事...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1.徒木立信的启示是:诚信是立国之基2.“徙木立信”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徙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

立木为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立木为信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会赢得依赖;反之,再不能取信于人,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的心中也会大打折扣。出自司马迁《史记》,原文:商鞍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没有...

商鞅立木告诉我们的道理 商鞅立木取信的道理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一个诚信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轻易改变,否则就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立木为信的典故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

<徙木为信>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
1.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确保法令得到人民的信任,采取了一个特殊的举措。2. 他在国都的集市南门外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宣布:谁能将这木头搬到北门,将获得十斤黄金的奖赏。3. 当时,百姓对此感到非常疑惑,没有人敢尝试搬动木头。4. 商鞅见状,又增加了奖赏,宣布:能搬动木头的人将获得...

立木为信读后感5篇
立木为信读后感1 《立木建信》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赢得彼此信任的 方法 ,只有人与人之间产生真挚的信任,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成功!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让老百姓信任朝廷,就在咸阳城南门挂上木棍,并告示大家如果把木棍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金20两,此话一出,无人相信,无人尝试。

立木为信的主人公是谁 立木为信主人公是哪位
立木为信的故事内容: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

《商鞅立信》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商鞅立信》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做事都要言而有信。商鞅用徙木立信的方法,先解决民众对于贵族统治阶层的不信任问题,为后期的条令条例的发布奠定基础。当然,仅仅是徙木立信还不足以化解民众对于统治阶层的不信任,还需要后来很多的信任叠加,才能顺利实施变法。秦国在秦穆公之后,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典故: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在秦国变法,为了变法顺利进行,取信于民,就有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商鞅把一个三丈高的木桩立于南门,悬赏十金没人敢去搬。后来赏金增加五十金,一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木桩从南门搬到北门,结果真的得到...

立木为信指的是哪个人物
立木为信意为诚信,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诚实守信,不能失信于人。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

包贪18511218746问: 立木为信的感想 -
洪雅县麦芙回答: 千里之途始于足下.可见第一步的重要性!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不只他变法如此,昭示了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言必行、行必果.立木为信,说明了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一切皆不可半途而废!

包贪18511218746问: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个什么故事?
洪雅县麦芙回答: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包贪18511218746问: 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是什么?
洪雅县麦芙回答: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

包贪18511218746问: 立木为信的问题
洪雅县麦芙回答: 在今天看来略显幼稚了, 但是仍然从某个方面反映出人心的力量, 要干好哪件事情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结果: 由于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自始至终遭到很多贵族的反对.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即位,“宗室多怨鞅”.于是,商鞅被“车裂”而死. 不过,由于变法内容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加上新法已推行多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最先进的强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从这点来看, 做的任何事情都不要过于激烈, 要顾及大部分人的利益,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决定这大部分人利益的统治阶级的好处.

包贪18511218746问: 商鞅南门立木听了商鞅的话人们会在心里想什么 -
洪雅县麦芙回答: 当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但当时秦王庭在百姓中的威信不高,于是商鞅出金悬商让人将木杆移至南门并当场兑现承诺以此取信与民,为自己后续变法减少阻碍,使变法能顺...

包贪18511218746问: 徒木为信的典故和含义? -
洪雅县麦芙回答: 就是当商鞅立法后,别人担心他说话不算数,商鞅为了取信于人,在一个地方立了一块木头,说把它移到某处奖励黄金,有人试了,果然有黄金拿,就是做某事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

包贪18511218746问: 徙木为信的典故 -
洪雅县麦芙回答: 原文: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译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包贪18511218746问: 徙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
洪雅县麦芙回答: 徒木为信 当年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