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出自哪个典故

作者&投稿:彩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请问有商鞅变法中“徙木为信”这个典故的翻译吗?跪求!!!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

关于古时信的典故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立身之本。你知道古代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精选8则),欢迎阅读。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1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

《徙木为信》是关于诚心的历史典故吗
应该是的。商鞅变法,徙木为信,表示自己说到做到。商鞅变法,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

立木为信典故
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建立县级管理体系,迁都咸阳以强化中央集权。改革过程中,商鞅严格执行法律,如太子违法,其师傅受到严惩,使得贵族大臣不敢再挑战新法。十年后,秦国国力大增,被周天子封为“方伯”,魏国被迫割让河西并迁都。商鞅的两次改革,不仅改变了秦国...

立木为信是讲述谁的故事
立木为信的典故说的是谁 立木取信的主人公是商鞅,讲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的故事。在当时朝代战争不停,为了树立威信,也推进改革。当时变法的法令已经制订完成,但是没有像百众百姓们公布。而商鞅为了在当时确保新的法令公布下去之后,能够得到民众的信服,就让属下在...

徙木为信的典故
原文:徙木为信令①既具②,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③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④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⑤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⑥下令,令行于民。译文: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

徒木为信什么意思
徒木为信的意思是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

徙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毛泽东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

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的典故: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卫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卫鞅)就又宣布命令说:“...

徙木立信的典故是什么?
徙木立信的典故如下:战国时期 ,秦国孝公刚即位期间。秦国经历过内斗和战争,已经是千疮百孔,落后于其他国家。秦孝公发出求贤令,求天下士子入秦,只要能使秦国强大,就封他做官。魏国的中庶子卫鞅看到求贤令后,便来到秦国。秦孝公接见了卫鞅,二人聊的很投机,接着又是三天三夜的讨论,孝公确定了...

金秦13357596496问: 立木为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中的典故) - 搜狗百科
闻喜县前列回答: 不是说出来的,是有典故的.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

金秦13357596496问: 立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
闻喜县前列回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立木为信讲的是诚实守信

金秦13357596496问: 立木为信什么意思 -
闻喜县前列回答:说的就是诚信的意思.一般在文中是当成典故引用.下面是典故故事: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

金秦13357596496问: 几个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
闻喜县前列回答: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

金秦13357596496问: 立木为信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与战争有关的故事吗?
闻喜县前列回答: 商鞅的徙木立信吗?商鞅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他又将赏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五十金,以此来取信于民.

金秦13357596496问: 古代君王为了确立诚信,然路人搬木头赏黄金 -
闻喜县前列回答: 商鞅立木建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

金秦13357596496问: 历史:立本为信的目的 -
闻喜县前列回答: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金秦13357596496问: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五个? -
闻喜县前列回答: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

金秦13357596496问: 成语"徙木为信"的典故是怎样的? -
闻喜县前列回答: 原文: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译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