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立信的典故是什么?

作者&投稿:载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徙木立信的典故如下:

战国时期 ,秦国孝公刚即位期间。秦国经历过内斗和战争,已经是千疮百孔,落后于其他国家。秦孝公发出求贤令,求天下士子入秦,只要能使秦国强大,就封他做官。魏国的中庶子卫鞅看到求贤令后,便来到秦国。

秦孝公接见了卫鞅,二人聊的很投机,接着又是三天三夜的讨论,孝公确定了卫鞅的思想,决定开始变法,用法治国,并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全权负责变法。可是变法初期,怕国民不信任。

于是,卫鞅在国度南门处,立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百姓们,谁能够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百姓们议论纷纷,都表示官府一定在欺骗人,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搬。卫鞅看百姓无动于衷,就加钱到五十两金。百姓十分惊讶,但更加不相信了,认为官府一定拿人寻开心。

这时,有个人跑出来,说要试试看,说罢扛起木头就往北门走,其他人见此都笑他是傻子,这个人没有理会,不一会他就搬到了北门。卫鞅立刻把五十两黄金赏给了那个人,百姓见此对官府有了信任,卫鞅变法也进行的很顺利。




关于诚信的故事(三条以上)拜托!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为了推行新法,就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宣布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金。百姓们都不相信,没人敢尝试。商鞅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果然给了他五十金,然后再颁布新法,是为徙木立信的典故。以上三个故事都展现了诚信...

关于诚信的整首古诗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译文:从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现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中国历史上有关公平的事例有哪些
中国历史悠久,关于公平的事迹有很多,如包青天之铡美案、徙木立信、文成公主进藏、个税改革等等。1、包青天之铡美案 新科状元陈世美文才人品均获太后赏识将之招为驸马,朝野同庆。村妇秦香莲带着一对儿女春哥、冬妹却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寻夫,原来她竟是陈世美的妻小。陈世美当然不认,将母子三人逐出府去,...

商鞅变法的政治方面的背景
在此基础上,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委任商鞅为左庶长,正式领导秦国全面的改革运动。为了取信于民,树立新法令的威信,商鞅通过“徙木立信”首先在百姓中获得了威信。与此同时,商鞅还对破坏新法的人予以严厉打击。自此之后,商鞅就将一生的精力和学问,连同他宝贵的生命,完全奉献给了秦国。

关于诚实守信的诗歌
瓜田不纳履, 李下不正冠。 “抱柱之信”“信如尾生”“徙木立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与国人交,止于信”,“以信接人,天下信之。” 朱熹说:“诚者自然,信是用力,诚是理,信是心,诚是天道,信是人道”,“诚是自然底实,信是人做底实” 成语:一诺千金 典故:尾生抱...

由吕不韦产生出的一个成语,把木头放在那,谁扛到一个大门那,给多少钱...
吕不韦产出的一个成语是一字千金,把木头放在那,谁扛到一个大门那,给多少钱的是商鞅---南门立木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书有!!!

知存知亡是什么典故?
存则吴存 亡则吴亡的典故 这是何充对陆抗的评价 何充:“所谓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者。”陆抗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的次子,强得不行,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死后不久吴国为晋所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亡国写的那首诗之一的一句话我想知道这个句话的意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

关于吴起伏尸有什么典故
吴起在魏、楚两国军事、内政方面的成就在战国时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后任魏国国相的公叔痤在浍北之战获胜后主动将战功让给吴起的后人,并称获胜的原因是受“吴起的余教”。 与吴起同为卫国人的商鞅,受吴起的影响也很大,如在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和什伍连坐法都是仿效吴起的措施。

南门立木的典故
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

商鞅变法的典故
百家讲坛中讲到商鞅变法商鞅徙木立信的时候,反复强调,商鞅给予的奖励是十金。评论中说到“十金是十斤黄金?”为什么不是十两黄金,或者说古代的衡量单位标准跟现在不一样吗?... 百家讲坛中讲到商鞅变法商鞅徙木立信的时候,反复强调,商鞅给予的奖励是十金。评论中说到“十金是十斤黄金?”为什么不是十两黄金,或者...

泸溪县18949788914: 徙木立信(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务俊更年:[答案] 商鞅变法,为了改风气,时任第十六等官职,位不高,但有实权,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置10金,让人搬木头,有一壮汉做了 给10金 最后做到大良造(秦朝第四等官职,位高权重.总共20等)

泸溪县18949788914: "徙木立信"是什么意思? -
务俊更年:[答案] 徙木立信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

泸溪县18949788914: 徙木为信的典故 -
务俊更年: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卫国的大商人吕不韦,他到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在赵国做人质的人),并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异人为妻,待异人继位后,便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

泸溪县18949788914: 什么是徙木赏金?商鞅是怎么想出这个妙招的? -
务俊更年: 商鞅当时变法,为了让民众信任自己,于是就想出了徙木赏金这个办法.徙木赏金也叫徙木立信,当时商鞅将一根木头立在南门,如果有人能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可以得到十金,不过没人去搬,后来加到五十金才有人搬,完成后商鞅立马赏了五十金.

泸溪县18949788914: 商鞅“徙木立信”是怎么回事?
务俊更年: 商鞅在发布变法命令前,担心秦国老百姓对新法不相信,就叫人在国都的南门外竖了... “徙木立信”这一看似游戏的政治表演,却在中国政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北宋...

泸溪县18949788914: 徙木立信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务俊更年: 作用:表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树立政府有信用的形象.从而减轻变法阻力. 这个典故又称作“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

泸溪县18949788914: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务俊更年:[答案]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泸溪县18949788914: 商鞅立木城南的故事五十字? -
务俊更年: 商鞅在城南地区立下一个木头,说只要能搬动就给50金,围观的人都不相信,后来有一个人把这个木头搬动了,然后就得到了那50金,商鞅通过这个事件立下了自己的信用,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