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

作者&投稿:壤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先秦散文·墨子·非命下》原文鉴赏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①。若不先立仪而言,譬比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②,吾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恶乎原之?察众之耳目之请。恶乎用之?发而为政乎国,察万民而观之。此...

文言文《石门亭记》的全篇翻译
(以求其疾忧,)来访求他们的疾苦忧患,(其有壅而不闻者乎?)难道还会有无法沟通、下情不明的情况吗?(求民之疾忧,亦仁也。)访求民众的疾苦忧患,也就是仁的体现。(政不有小大,)政事不分大小,(不以德则民不化服。)不以德治民,民不会教化。(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众教化...

求《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陈亮的,全文翻译。
陈亮在实践中觉察到,专制制度正是以压抑人才,销蚀智慧来求得其政权的稳定的:“艺祖皇帝一兴……士以尺度而取,官以资格而进,不求度外之奇才,不慕绝世之隽功,……以礼义廉耻婴士大夫之心,以仁义公恕厚斯民之生,举天下皆由于规矩准绳之中,而二百年太平之基由此而立。”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大臣胥吏对“圣意”...

《庄子·杂篇·渔父》原文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子审仁义之间,察同异之际,观动静之变,适受与之度,理好恶之情,和喜怒之节,而几于不免矣。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

孟子全文翻译完整文言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注释】 ①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译文】 公孙丑说:“道倒是很高很好的,但就像登天一样,似乎高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孙子兵法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道者,今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

以下论语的翻译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墨子·修身》的翻译及原文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

孔子的名言
(《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

孙子兵法全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游赖15832259301问: 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什么意思 -
德城区抗乙回答: 制定法律不体现民情民意就缺乏威信.

游赖15832259301问: 商君书读后感 -
德城区抗乙回答: 革新思想 商君书中最能体现的他的革新思想的莫过于第一篇《商君书-更法》.商君在自己的思考中提出“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其指出“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并进一步指出“圣人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信而为更法.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而不成;治不宜时而行之则不干”.并立论“立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讥讽道“知者作法,而愚者制”“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现在读来令人唏嘘不已,千年过去,还有这么多守旧之人,实在令今人汗颜.

游赖15832259301问: 诸位有没有听过法贵在变这意思的话,有的话出处内容写一下,实在不行自己写我也不介意,不过要声 -
德城区抗乙回答: 没有听过 但是让我想到类似的二句话.1.商君书·壹言第八 ,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2.是战国时期商鞅所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也就是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提倡效今不法古,是说在旧方法(即古法)已经失效的情况下,就不应该死守了,必须创新.

游赖15832259301问: 法家治社会好吗 -
德城区抗乙回答: 历史发展到今天,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已步入正轨,并且有着明确的目标: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让我们联想到了法家思想的法治理论,早在数千年前,法家思想的先驱们就树立起了“法任而国治矣”“法律政令者,吏民规...

游赖15832259301问: 高分求古今中国的法治人物及其名言 -
德城区抗乙回答: 我帮你找找.孔子,“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子产,“民不可逞,度不可改”.商鞅,“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韩非子,“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一民之轨...

游赖15832259301问: 孟子与韩非子各提出哪些治国方略?
德城区抗乙回答: 孟子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贵君轻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朱熹解释说:“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

游赖15832259301问: 关于 民不信不立 《论语》的故事 -
德城区抗乙回答: 民无信不立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引申出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的意思.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

游赖15832259301问: 《论六家要旨》原文与翻译 -
德城区抗乙回答: 原文: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

游赖15832259301问: (《曹刿论战》)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
德城区抗乙回答: 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忠于职守,是取信于民的关键,所以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胜的先决条件.

游赖15832259301问: 想知道一些关于荀子《成相篇》的资料 -
德城区抗乙回答: 受篇幅字数限制,只能将“成相篇”的题解、原文和翻译传给你,而注释,你可在百度查找. 【成相题解】本文运用诗歌的形式单核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文字通俗,观点鲜明.全诗共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