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浮根四尘

作者&投稿:温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译文:“由恬淡、变味等两种味尘互相参对,而于妙觉圆湛性中,‘黏起’湛性,而发为尝精,此尝精对映色尘,遂揽纳味尘成胜义根。此根初成时原只名为清净四大所成,因此胜义根所成的浮尘根名为舌体,形状如初偃月,此浮尘根由四...

四尘的解释
”《楞严经》卷一:“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祗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真鉴 注:“四尘者,色、香、味、触也。” 参见 “ 六尘 ”。 词语分解 四的解释 四 ì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 四方 。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

佛教怎么看待和解释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如何能好?
精神分裂症不仅仅是精神方面的问题,还有身体方面的问题。身体上的问题可能还无法用现代医学仪器检测出来。在佛学上来说属于六根的问题。(楞严经)中讲: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浮根四尘,流逸奔色奔声奔香奔味奔触奔法。幻听属于耳根的问题,幻想属于意根的问题。根中有恶业,由此而成的身体器官功能就...

心不在内,心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楞严旨趣
我见(现)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佛告:心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若一切无著,亦无是处。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粲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

佛教中的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分别是什么?
“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的出处很多,很多佛经都有说明,最详尽应该是《楞严经》,该经通过对世间的“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剖析,达到破妄显真,达诸佛理的目的。《楞严经》是佛教上的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

请教《楞严经》七处征心的问题,大疑惑。(没分了,但诚心请教各位)_百度...
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祇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这个“识心”,是阿难认为的“心”,我觉得应该不仅包括眼睛,应该“浮根四尘”都在这个识心的作用下。面上的“浮根四尘”应该是眼、耳、鼻、舌四个方面的。佛学里的“六根”、“六尘”、“六识”这些词指的是什么,应该先搞清楚。所以我...

睡觉的时候 六根处于关闭状态?
楞严经,明暗两种相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如琉璃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又,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彼人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消灭。由此可知,睡觉时,见闻觉知性是不昏的。既然其性不昏就能映色映声映触映...

经常听见有人说要“六根清净”,到底是哪“六根”呢?
又据法华经及涅盘经中说,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所谓六根互用,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尝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尝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六根清净了,就能六根互用,这在一般的读者看来...

根据佛经,人所具有的这种六根八识的认知系统是如何形成的?是被设计出...
经云: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名)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解:见精眼识也。色眼尘也。二者妄结以成眼根。此根之元。揽四大而成体。以未奔境。故名清净。方是之时。如蒲萄朵而已。盖体虽具而识未流。所谓但如镜中无别所知者。是也。及乎流逸奔境...

在佛教中眼耳鼻舌身意中意指的是什么?
眼根对色尘,耳根对声尘,鼻根对香(气味)尘,舌根对味(滋味)尘,身根对触(接触)尘,意根对“法”尘!前面的身体通过接触产生冷暖软硬舒适,贪图安逸享受,而厌恶劳累受鞭鞑,这前五种都很容易明白和理解,唯独这意根,从佛所讲楞严经里的也是古人翻译的文言文,古文底子不好的也感觉坚涩难懂...

阚差18795971849问: 请教《楞严经》七处征心的问题,大疑惑.(没分了,但诚心请教各位) -
绍兴县毛冬回答: 您好!其实这两天我也在整理经书,没有看太细,准备看个大概再听听讲座的.七处征心我只是看个大概,知道阿难说的都不是,而心本无动摇,非动非静,不要被妄尘迷惑.至于阿难说的哪七处心我都没太在意去研究. 你说的问题我就把我的...

阚差18795971849问: 心在哪里?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七处征心 -
绍兴县毛冬回答: 在佛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莫过于我们的心了.说起我们的心,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的很清楚: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这一切世界、六道轮回莫不是我们的心所生起,通过众缘合和而有.可是既然心是如此重要,那么...

阚差18795971849问: “六根清净”的六根是哪些?
绍兴县毛冬回答: ﹝出首楞严经﹞ 根,即能生之义.谓六根能生六识,故名六根. [一、眼根],谓眼能于色境尽见诸色.瑜伽论云:能观众色.是也. [二、耳根],谓耳能听闻众声.瑜伽论云:数由此故,声至能闻.是也. [三、鼻根],谓鼻能嗅闻香气.瑜伽论云:数由此故,能嗅于香.是也. [四、舌根],谓舌能尝于食味.瑜伽论云:能尝众味,数发言论.是也. [五、身根],谓身为诸根之所依止.瑜伽论云:诸根积聚.是也. [六、意根],谓意于五尘境界,若好若恶,悉能分别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阚差18795971849问: 十番显见,是《楞严经》最难的一段,见不见性就在这 -
绍兴县毛冬回答: 通过十番显见让修行人见性尽管是个难点,但这也只是一个契机,《楞严经》最终目的是让修行人信解契入如来藏妙真如性,依体起用,如所修行.

阚差18795971849问: 关于《楞严经》 -
绍兴县毛冬回答: 在《楞严经卷六》五种清净明诲中,佛陀严肃的指出: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

阚差18795971849问: 请教《楞严经》卷四中的疑惑. -
绍兴县毛冬回答: 呵呵,这是比较六根的功能和作用.眼、鼻、身为八百,是因为这三根带来的都是烦恼,只能为自身服务,除了污染别无用处.耳、舌、意为千二,这三根除带来烦恼、污染之外,妙就妙在人就靠这三根闻法、说法、悟法,多个好处,圆通了当然功德就多啊. 特别是意,它比那五根更重要,与悟是密切关系的. 瞎猜的,别见笑.

阚差18795971849问: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什么意思 -
绍兴县毛冬回答: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这是楞严经上佛陀讲的四种清静明诲之一.四种清静明诲是不杀,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你发的这段话不知道你在哪里看到的,意思完全不通啊.经文大意:阿难,如何摄心,我把它称之为戒呢?如果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其心没有淫欲,则不再跟着生死轮转.你修习三昧正定,本来是为了生死,出轮回,淫欲之心若不除去,生死轮回不能了.

阚差18795971849问: 受持楞严经要多大的善根 -
绍兴县毛冬回答: 《楞严经》是大乘了义经典,其重要性与经中之王的《法华经》一样,所以有个说法叫“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其实也可以说“开悟的法华,成佛的楞严”,因为他们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可以说是一部经.在《楞严经》中,没有直接说...

阚差18795971849问: 如何理解《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修法 -
绍兴县毛冬回答: 经典上有开示,要说可不容易啊,毕竟是第一了义,其实前面几卷都是讲的这个.闻性不灭.也就是自性不生不灭.你要入到这不生不灭,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凡夫都是着相,都是入于六尘,可这是入于实相,入于如来藏性.所以,不简单....

阚差18795971849问: 问楞严经的里面的一个句子 -
绍兴县毛冬回答: 【注释】 “诸善男子”:这是包括了与会的四众,而以“善男子”为代表. “色、心、诸缘”:“色”,为色法,有十一种.“心”,即心法,亦即八识心王,有八个.“诸缘”,指心的生起所必需的四缘:亲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又名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