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佛经,人所具有的这种六根八识的认知系统是如何形成的?是被设计出来的吗?

作者&投稿:赵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教:佛经里关于六根的鼻根障碍的开示~

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当六根接触到六尘所升起贪嗔痴等让心不得安宁,迷惑颠倒,这就障碍人觉悟,最障碍人的就是眼根,眼睛最喜欢往外面跑,被种种色相所迷,而鼻根贪恋香气,厌恶臭味,使人升起贪嗔之心,障碍了觉悟,而修行想要成就就必须要在好与坏的境界里磨练,六根遇到好境界心不贪爱,遇到坏境界心不嗔怒,心经说,无六根,无六尘,金刚经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虚妄是假的又何必住心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藏。
此心配合自己所出生之七转识,则能直接、间接、辗转出生万法。佛地真如心体者,因地本即存在,即是众生同等皆有之阿赖耶识心体也。
如来藏本来自有,性如金刚,即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亦即禅宗参禅证悟的标的。三乘菩提皆以如来藏为核心而演述。他是法界实相,是佛法的根基,是众生成佛的基础,一切修行皆离不开如来藏。

扩展资料:八识概述
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第八识为如来藏。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
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
《华严经》又说:证得阿赖耶识心体的人,即是证得本觉智的圣者。世尊开、示、悟、入如来藏妙理,是佛法迥异于世间宗教的精髓所在,六识论否定第七、八二识,则失去佛法本质。佛法是义学,菩萨五十二阶位皆可实证和现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来藏

  阿弥陀佛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根有能生的意思,也就是说六根能生六识。
  “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是六根所缘的外境,因能染污人们的心灵,所以叫六尘。
  “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对六尘而产生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就是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称为十八界。

  读温陵大师《楞严经要解》卷第八笔记
  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身香味触法为六尘,因无始无明,一念不觉,被外境染,随起惑造业,流转生死,往来无穷。而若能一念返照,转染向净,则知根尘虚妄,元无自性,本来清净。故迷此成妄,是为众生,悟此见本,是为贤圣。那最初六根是如何形成的呢?佛在楞严经说得非常明白。即如佛以结巾喻,若欲解结,当知结处。意为知因则明果,修因则得果也。下文只论眼根,余皆同理。

  经云: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
  解:此说六根非一,如耳不能见,眼不能听。故不可以为一也。但亦非六,因耳闻声时身口有受应,故不可以为六也。
  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来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
  既无定趣。则一六之义。非本元有。由颠倒生。
  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六者(六尘)。粗惑妄结(即见惑八十八使)也。一者。法执细识也。须陀洹已断粗惑。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得六销(金刚经云,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而尚滞法执。是未亡一也。以后文证之。此乃方得人空。而未能成法解脱。至俱空不生。乃亡一矣。然小乘必消六然后亡一。大乘直亡一使六自消。叔世(末法)穷道。虽曰得妙。竟涉离微。求其真能亡一者。不可多得。覆寻圣言。盖深有所发也。

  经云: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解:虚空本非同异。喻湛圆本非一六。合器(如方圆等不同形状之器皿,则非一)除器(则非六)。喻一六义生之由也。知太虚之同异。是非了无所立。则一六并亡而湛圆不分矣。
  △三原妄。一六既无。而现有六根者。由粘湛妄发耳。故原其妄发之源以示之。文七。一原眼。

  经云: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
  解:妙湛圆明。本非见觉。由粘妄失真。于是发见。
  经云: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名)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解:见精眼识也。色眼尘也。二者妄结以成眼根。此根之元。揽四大而成体。以未奔境。故名清净。方是之时。如蒲萄朵而已。盖体虽具而识未流。所谓但如镜中无别所知者。是也。及乎流逸奔境则染。故转名浮根四尘。而不名清净四大。

可以看看《智慧设计论》,当然,有人认为这是上帝造人说的变种,但是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这么武断。

不是被谁设计出来的,而是:
第八识(如来藏)生出第七识(意根);
第七识借助因缘,生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六根接触六尘,生出六识。

具体可参见《佛法真实义 - 三乘菩提概说》一书,或平实居士之著作,或百度“华严妙智”。

恭祝师兄身心轻利,学法无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世尊
南无十方一切常住三宝

如果不得觉悟,舍身受身无不是业力牵引,而业力非外界强加,自己造作所致,强者先牵。
习恶必定得生恶道,习善必定得生善道,修清净平等,是名净业,自然出六道轮回,得生平等法界,而平等法界和六道是一处,若非真实智慧,这并不是我们容易理解的,一切疑惑都是因为我们不明了真相,妄想所生,如同您说的所谓的“认知系统”,而事实上并无这些,是自然而然,不是因为谁说了就有,佛以方便说法,奈何我们却常执着,不能取其妙意,是这个道理。
希望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

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其他世界的众生有木有,这个估计谁也不知道。。。


佛教的五眼六神通 五眼怎么回事
如果说,世界上有人顿悟而成佛,立地就转而具有这五种功能的话,那么他所证的佛法,大致就是对的;如果在理论上认为自己悟了,而这个五眼功能没有发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谈。所以我们晓得佛说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门。这也是每一个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们因为没有经过修持,所以发不起来。

看看佛经是如何解释人类起源,婚恋,人类灭
天人本来具有的与神沟通的能力,后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渐渐消失,成为不能飞腾虚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起世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地味便没,续生...

陈如怎么读
这是什么人所具有的?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就是一种同情的心,又叫爱见同情。 怎么叫爱见悲呢?因为我们人类,和你近的,你就爱他,就怜愍他;和你远的,你就不爱他,不怜愍他。所谓亲,如果有什么困苦、艰难,你可以帮助他;你这个亲戚朋友和你最好的朋友,你都可以帮助他,看见他有痛苦,你会尽你的力量去...

世界上人有灵魂吗?
据近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之研究,推测距今二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之人类,已具有灵魂之观念,或人死后灵魂继续生活之观念。然大抵而言,原始人所具有的简单古朴之灵魂观念,往往含有强烈的物质性格。直至宗教、哲学渐次发达之后,人类之灵魂观始趋向非物质化之‘精神统一体’。例如某些宗教、哲学相信灵魂可以独存于肉体死亡...

佛教的八大守护神是谁?他们都分管什么?
佛教密宗本命佛是千年以来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能使众生逢凶化吉、事业顺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人的运气本有盛衰之别,人们在面对不可知的命数时,往往显得茫然无助。一直以来人们都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误区,但您可知道据佛经记载,每个人从先天一生下来就有位菩萨或佛在守护您,所生之日与有缘之佛结缘,...

学佛教对人生有什么益处
一般说来,宗教对于悲观的人,具有安抚慰藉的作用;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更具有吓阻警惕的效力;对于纯洁善良的人,同样地亦能有所鼓励与嘉勉。本章所要讨论的是信仰佛教的好处,首先要声明的是,这并不意味著信仰其他的宗教,就不能得到好处。诚如张澄基博士在‘什么是佛法’一书所说的:‘佛法绝不诋毁其他宗教。佛法相信...

人死后还有意识吗?
也就是说胎儿磁场的产生也会收到周围磁场的影响,这就包括父母的,地球的以及其他的。而我们知道在磁铁的不同位置,所具有的磁场力度,磁场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地球作为一个大的“磁球”在不同地方所具有的磁性也不一样。因此,它影响胎儿磁场的效果就会不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现象也...

七情六欲包括食欲和睡欲吗?
我来给你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七情六欲 七情指:喜、怒、哀、乐、惊、恐、思。 六欲指:食欲、性欲、情欲、占有欲、求知欲、出类拔萃欲。七情六欲是人之本能,是驱动人每日奔波劳碌的内在因素,没有了七情六欲,人要么成行尸走肉,成植物人;要么成了神佛或鬼怪。七情六欲影响着人的品位、生活...

信佛的一般都是什么人
愿意向善道的人,相信佛经所讲的人,相信轮回的人。学佛的人,因为会相信佛,并向佛学习,所以人的性格会是善良的,是慈悲的,也许有点缺点,可是有一点,绝对不会有害人之心,愿意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尽量去帮助别人,不会违背佛陀的教导,这种人称佛教徒。信佛的人,虽然信佛,可是并不太会向佛学习,...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出自哪部经书...
反思其根本,就是因为对色身的执着。害怕一直爱恋着的身体,受到伤害。因为烦恼心的加持,所以痛苦。对于外在的财、色、名、食、睡也是一样。因为爱着的缘故,就想追求。求不到时固然忧愁,但是求得时也是不安的,因为害怕失去!怕被人夺去所爱,因此忧愁怖畏之心,也就生起了。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经里所说的人有八识分别是 -
貊义益肺: 唯识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诸种认识活动的佛教用语.所谓八识是:第一眼识,实即视觉;第二耳识,实即听觉;第三鼻识,实即嗅觉;第四舌识,实即味觉;第五身识,实即触觉,此五识,通称“前五识”.第六意识,义近通常所说的意识.前五...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教八识都是什么 -
貊义益肺: 佛家所说八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眼识——眼睛——色(形象);2、耳识——耳朵——声(音声);3、鼻识——鼻于——香( 香奥之气);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5、身识——皮肤——触(感受冷热痛痒);6、意识;7、末那识,又叫污染识;8、 阿赖耶识.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教第八识是什么 -
貊义益肺: 佛教八识第八识阿赖耶识 佛家所说八识般包括内容:1、眼识--眼睛--色(形象);2、耳识--耳朵--声(音声);3、鼻识--鼻于--香( 香奥气);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5、身识--皮肤--触(受冷热痛痒);6、意识;7、末识叫污染识;...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教所说的六根清净中的六根指的哪六根?六尘、六识指的又是什么? -
貊义益肺: 六根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 六根 】《佛学大词典》:梵语s!ad! indriya^n!i.又作六情.它指五种感觉器官,和反应能动能力,为十...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貊义益肺: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所说的无眼耳鼻舌意这种境界要不要经历感觉有没有感觉了 -
貊义益肺: 阿弥陀佛!先要知道,这些都是佛学的基础知识,五蕴,六根,八识,四谛十二因缘,这些都是入门的知识.还有的是佛家的典故,发生过的事情,这都是佛家人要明白和了解的,这无关福报智慧,只是常识,就像你自己的亲戚关系和每个人的...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教“八识”是哪八识? -
貊义益肺: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语中所说的六根是指哪六根? -
貊义益肺: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新闻记者,便会在报纸上大做他们'六根...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教的“六根清净”是什么意思 -
貊义益肺: 南无阿弥陀佛 宣化上人-----“六根清净”就是眼见了色,不为色尘所摇动;耳听了声尘,不为声尘所摇动;鼻不为香尘所摇动;舌不为味尘所摇动;身不为触尘所摇动;意不为法尘所摇动;能不为境界所摇动,这叫三昧,也就是定.“定”不一定打坐才有定,行、住、坐、卧都在定里面.

贞丰县19730055816: 佛语中,六根清净的六根是指什么? -
貊义益肺: 1.【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 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 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 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 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 名为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