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卫鞅取信于民》

作者&投稿:东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徒木立信,它有哪些故事
徒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古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卫鞅取信于民>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因为: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所以,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商鞅立木,取信于人的故事
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徏木立信的成语故事
徏木立信的成语故事如下:徙木立信,汉语成语,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

商鞅立木文言文注释
2.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

《商鞅南门立》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
“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体现了商鞅诚信的品质,给我们的启示是:诚信是宝。 诚信的作用: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

卫鞅在行令前为什么要“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
简单的说他怕百姓不信任自己,以至于新政的法令得不到实施。所以才想了这么个办法。一开始果然没人信,他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这时有人把木头移走他果真给了五十金。自此百姓便知他言而有信,赏罚分明。法令也就能很好的实施了。

商鞅南门立木“立木取信”一事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立木取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

“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为什么能让秦国迅速强大呢?
答: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4个字:取信于民。《南门立木》说明了这一点。为什么秦国能迅速强大起来?商鞅变法做了三件大事:一,加强社治安,实行连坐法。二,奖励发展生产。百姓努力生产,粮食布帛贡献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弃农经商违犯法令,全家为奴!儿大必须为家,避免露户逃税。三,奖励杀敌立功。保家卫国。同时官爵大小...

卫鞅变法第一段用那四个字成语概括
取信于民

彘看19679947846问: 卫鞅取信于民 - 搜狗百科
南海区海正回答:[答案] 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

彘看19679947846问: 卫鞅取信于民 -
南海区海正回答: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

彘看19679947846问: 语文文言文 -
南海区海正回答: 11.C12.太子,君嗣 也,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黥 其 师 公 孙 贾 .13.老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动.14.严法制 言出必践 取信于民

彘看19679947846问: 令既具未布文言文翻译 -
南海区海正回答: "令既具未布"是一句文言文,可以翻译为 "令(命令)已经具备,但尚未布告".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某个命令或指示已经准备好,但还没有正式发布或公布出来.其中,“令”表示命令或指示,“既”表示已经,具备,"未"表示尚未,"布"表示发布或公布.整句话强调了命令已经准备好,只是还没有正式宣布执行.

彘看19679947846问: 商鞅取信于民的典故说明商鞅变法的什么理念 -
南海区海正回答:[答案] 决心! 说明秦要变法的决心,那时候百姓对秦国缺乏信任,可以想象秦国的政令差不多都是朝令夕改,朝廷无法取信于民,民众不信政府能坚持改革.他就做出一个表率.

彘看19679947846问: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商鞅立木取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 -
南海区海正回答:[答案] 译文: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倍半...

彘看19679947846问: 商鞅立木取信要文言文的 -
南海区海正回答:[答案]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

彘看19679947846问: 商鞅立木取信 -
南海区海正回答: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彘看19679947846问: 商鞅变法 - -《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及译文 商鞅欲变法那句 -
南海区海正回答:[答案] 原文: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