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民苏轼夜游承天寺

作者&投稿:福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亦:也。寝:睡,卧。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好像沐浴在清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光...

《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特点
第二层写景。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气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第三层便转入议论。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苏轼夜游承天寺是在哪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承天寺”指的是湖北黄冈县城南的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记叙了作者被贬黄州时与友人张怀民共游承天寺一事,全文不仅描绘了承天寺的月夜美景,也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记承天寺夜游》的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霍松林)苏轼自己评论他的...

都说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很有名,这篇游记好在哪里?
于是,游完承天寺后,苏轼将这种心灵体验汇聚于笔端,写成了这篇游记《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有一篇古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80余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认天寺夜游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夜游天寺是因为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苏轼夜游是因为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心中苦闷,恰逢正欲就寝时,看到了美好的月色,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张怀民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

《苏轼月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写景的名句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原文,其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写景的名句...

继承天寺夜游,续写张怀民和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该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后的一个生活片段。体现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表达了他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

芷杨17816266882问: 《记承天寺夜游》的译文 -
松岭区赛尼回答: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③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芷杨17816266882问: 苏轼古诗赏析题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松岭区赛尼回答:[答案] 诗人借中秋明月抒发出来的矛盾精神,借骨肉离情体现出来的全缺观念,是互为表里的.全是理想境界的现象.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可贵的是在诗情起伏过程中,诗人是中能以高昂旺盛的乐观主义来对待残缺的现实,并坚持完美的理想.一轮光辉灿烂的...

芷杨17816266882问: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是怎样的? -
松岭区赛尼回答:[答案]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

芷杨17816266882问: 苏轼的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
松岭区赛尼回答: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芷杨17816266882问: 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3分) -
松岭区赛尼回答:[选项] A. 小斋幽敞明朱曦B. 一闪一闪的萤火虫 C. 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D. 猫头鹰飞扑捕食

芷杨17816266882问: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
松岭区赛尼回答:[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错误;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

芷杨17816266882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的解释 -
松岭区赛尼回答:[答案]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

芷杨17816266882问: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
松岭区赛尼回答: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芷杨17816266882问: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和张怀民的友情是如何体现的 -
松岭区赛尼回答:[答案]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虽说是因为自己孤单没有同乐的,但能第一时间想到张怀民而且在朋友未睡时一起散步,也算是在两人同时难眠时相互陪伴着度过漫漫长夜,难兄难弟不正式友情的最好体现嘛

芷杨17816266882问: 记承田寺夜游 苏轼夜游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 -
松岭区赛尼回答:[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夜游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再短点儿就是:月色入户···· 月色非常的美好,所以他想欣赏一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