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题西林壁》教案

作者&投稿:解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题西林壁教案 题西林壁的教案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

题西林壁教案
1、教学目标:学习“缘”这个生字;读懂诗句意思,理解古诗内容进而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2、教学过程:激发情趣,导入新课;了解诗人,理解题意;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吟诵古诗,品悟诗境。总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色的赞美,更...

题西林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题西林壁》的诗词内容及意境。2. 感受诗人苏轼的人生观与哲学思想。3.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与审美情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词含义,体会诗人情感。难点:深入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及其哲学思想在诗中的体现。三、教学内容 1. 诗词背景介绍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庐...

题西林壁教学教案设计
庐山不仅瀑布有名,山也特别有名气,李白以庐山的山为背景还写过一首另一首诗《望庐山五老峰》中有一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3.同样以庐山为背景,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苏轼就曾经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还将最后一首题于西林寺的墙壁之上,这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西林壁》
作业:背诵《题西林壁》。五、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视角:横侧、远近高低 变化:岭、峰、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经验不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是现阶段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哲理,例如提出“在生活中,我们碰到过...

二年级古诗题西林壁教案
1、 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题西林壁》(板书)。让我们随着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二、 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把课前...

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教案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六、作业 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附: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题西林壁》教案
告诉我们无论看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盲人摸象 画杨桃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尝试把《题西林壁》根据《世上只有妈妈好》改编成一首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经典教案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写不同的事物。而古诗教学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诗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

里忠15515984264问: 《题西林壁》 -
涟水县乳果回答: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里忠15515984264问: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什么做人的道理 -
涟水县乳果回答: 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

里忠15515984264问: 题林西壁全解 -
涟水县乳果回答: 编辑本段]作品概述 【名称】题西林壁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

里忠15515984264问: 古诗《题西林壁》分析、讲解、意思 -
涟水县乳果回答: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正面看庐山是蜿蜒的山岭,从侧面看是险峻的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看过去,庐山的景色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 部分.

里忠15515984264问: 《题西林壁》主要讲什么 -
涟水县乳果回答: 主要讲的是诗人游历庐山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山体时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后面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来比喻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却不能理智或者恰当地处理或者分析所发生的事情.

里忠15515984264问: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谁?还有教学ppt -
涟水县乳果回答: 《题西林壁》 著名学者、书画篆刻家洪亮先生作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来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

里忠15515984264问: 《题西林壁》这首诗 -
涟水县乳果回答: 题西林壁

里忠15515984264问: 《题西林壁》 -
涟水县乳果回答: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

里忠15515984264问: 题西林壁
涟水县乳果回答: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里忠15515984264问: 苏轼的《题西林壁》? -
涟水县乳果回答:[答案]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