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之辨观念

作者&投稿:郯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齐时代的道士顾欢,在( )中提到了民族概念。
南齐时代的道士顾欢,在夷夏论中提到了民族概念。《夷夏论》是南朝宋末齐初时,著名道教思想家顾欢所写,震动了当时的儒、释、道三家,影响甚为深远。《夷夏论》以儒家的华夷之辨为出发点,尊崇道教,排抑佛教,借儒家“夷夏之防”的民族观否定佛教在中国传播。夷夏之别强调华夷间种族不同,地域...

唐朝的“华夷之辨”和其他朝代有什么区别?
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蛮夷观念不断的发展。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鼎盛的朝代,给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唐朝在当时不仅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包容的胸怀气魄,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并且与此同时,中国“华夷之辩”也开始发生变化,在唐朝时期,“夷”“夏”的区分标准逐渐从地域、...

在历史上谁提出华夷一体观念?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民族观和天下观
一方面,鉴于春秋战国时期“夷”犯“夏”的严酷形势,受中国早期夷夏观“夷夏有别”思想的深刻影响,先秦儒家强烈赞成明“华夷之辨”,主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旦出现夷狄“乱华”之事,儒家则义不容辞地高举“尊王攘夷”大旗,主张严“夷夏之防”。另一方面,将“夷夏之辨”思想落实到政治操作...

“明夷夏之辨”谁能翻译是什么意思啊?
country;foreigner]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夷船由泥城。――《广东军务记》与夷决战。馀夷脱逃。另外,还要看你的“明夷夏之辨”这句话具体的出处,这句话是陈寅恪说过的,如果真是出自于陈寅恪的文章,就是“外国“之意。那么”明夷夏之辨“,意思就是分清楚中国与外国的区别。

评价李鸿章
顽固守旧派要恪守严夷夏之辨的传统信条,对外来事物持排斥态度,既阻碍了本国的发展,又往往用一些不恰当的措施去激化与西方列强的矛盾,酿成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祸。这些大祸的发生,西方侵略者当然有其罪责,那是须另行讨论的问题。这里我们着重看中国这一方的问题,守旧派给侵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也是不容讳言的事实...

儒、道、佛三教的关系
这个时期有几本佛道之争重要的著作,其一是宋末道士顾欢所作的《夷夏论》,从夷夏之辨的角度来讨论佛道关系,一方面他似乎在调和两家,称佛者道也,道者佛也,佛道可以同源同道,另一方面却又认为,华夏民族是一个文明的民族,儒道对之最为适合,而佛教则更适合夷狄之帮,因为夷狄之人比较野蛮粗俗,所以佛教讲的天堂、地狱...

华夏是什么意思?“夏”是夏朝,“华”又指什么?
华、夏两个字是可以联用,也可以互相通用的。故此又可以称之为“华、夷之辨”,辨的是中原诸侯国和周边部族的根本区别。蒋庆先生 《公羊学引论》中说: “夷夏之辨的标准在于文明程度的不同,具体说来,文明程度低、无礼义文教者谓之夷狄,文明程度高、有礼义文教者谓之诸夏。也就是说,夷夏之辨...

佛家和道家是什么样的关系
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以后,自附于鬼神方术,这就同道教发生了关系。当时许多帝王,比如楚王英和桓帝并祭二氏。《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楚王英传》说:“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但是佛道二家也有矛盾。从理论基础来看,佛教有一整套的理论。道教的理论底子就比较薄,最初实在拿不出...

夏商周等王朝统治的子民是否只有汉族?
这种观念在夏时就产生了,发展到商周便比较稳定了。例如,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了夷(尸)、狄、戎、蛮等字,是对四方民族的称谓。有关周朝的记载,《礼记·王制》云:“中国夷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冉面13291228402问: 什么是夷夏之辨 -
道里区可泰回答: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

冉面13291228402问: 夷夏之辨的实质是什么 -
道里区可泰回答:[答案] 夷夏之辨,从本质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而这种民族文化认同,却对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以地域关系来辨别夷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华夏与夷狄地缘关系被打破,礼义文化则成了...

冉面13291228402问: 华夷之辨的意思 -
道里区可泰回答:[答案]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

冉面13291228402问: 什么是“夷夏观念”? -
道里区可泰回答: 夏,指的是华夏民族,开始以炎黄部落为基础,后经过发展到了大禹,后来建立了夏.从此“夏”代表了整个民族,汉朝的汉武帝以后又称为汉族.夷,指的是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夷夏观念,是汉武帝建立汉文化圈后,也就是其他民族都向汉族学习,(包括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明灭亡后崇祯这个年号在朝鲜还用了好几百年,可见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多大),所以产生了优越感,以天朝自居.比较歧视其他民族,就是夷夏观念.

冉面13291228402问: 求通俗易懂的“夷夏之辨”意思 -
道里区可泰回答: 夷,外族,少数民族;夏,华夏民族,即中华民族.夷夏之辨,就是要辨别外族和华夏民族.在传统论点中,外夷是落后愚昧的,华夏民族是文明进步的.辨夷夏,就是要顾大统,分是非,论曲直,正本源的意思.

冉面13291228402问: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民族观和天下观 -
道里区可泰回答: 总的来看,当夷夏矛盾异常尖锐之时,儒家强调“攘夷”,强调“华夷有别”,这充分表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的一面;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儒家强调“礼分华夷”、向往“天下一家”,又充分体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包容性和...

冉面13291228402问: 什么是传统夷夏思想 -
道里区可泰回答: 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夷夏思想就是盲目自大的思想,目中无人,自封上国. 古代夏朝是中心国,四方都是蛮夷,夏朝对蛮夷是鄙视的. 这种思想延续了几千年,清朝的固步自封就是这样的.

冉面13291228402问: 夏夷之防是什么意思? -
道里区可泰回答: “夏夷之辨”、“夏夷之防” 作为先秦华夏民族观的来核心历来被称为 “春秋大义” , 每当民族危机之时便被发扬光大. 也就源是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了“夏”的概念,而与之对应的知一个概念叫 “夷” .中国自 古以来就有很明显的夏夷之分,夏就道是中央、华夏.

冉面13291228402问: 请问夏夷观念指的是…?谢谢哈 -
道里区可泰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的夏夷之辩是以礼乐教化来分辨夏夷 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即是华夏 不读圣贤书不行仁义事就是蛮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