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观与夷夏观

作者&投稿:苦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辛亥革命时,夷夏观念有没有被彻底打破?
辛亥革命时,夷夏观念并没有被彻底打破。毕竟这种观念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可能一下子被彻底打破。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民族观和天下观
=== 古代儒家民族天下观的基本内容是由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民族思想构成的一个整体。一方面,鉴于春秋战国时期“夷”犯“夏”的严酷形势,受中国早期夷夏观“夷夏有别”思想的深刻影响,先秦儒家强烈赞成明“华夷之辨”,主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旦出现夷狄“乱华”之事,儒家则义不容辞地高举“尊...

以新史观评价洋务运动。
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 才。 (2)从全球史观来说,洋务运动改 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始了从事学 习西方、实践西学的历程;洋务派提 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洋务 运动的近代化思想,这是当时思想领 域的一大变革。使中国人的价值观 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3)从...

中原王朝对四夷是怎样的态度?
第一,“不勤远略”,即不必费力去经营边疆的“四夷”。“夷夏观”对“夷夏”之间经济生活、道德文化优劣高下的“辨别”和判定,往往容易将边疆民族与中原在经济方式、文化制度上存在的客观差距,归之于双方本性上的根本差别。所谓“夷狄者,与中国绝域异俗,非中和气所生,非礼义所能化,故不臣也”...

传统夷夏体系崩溃是什么时候
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夷夏观已落后于世界潮流,势必被历史发展所淘汰,乃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夷夏”问题一直困扰着清帝,对于自关外入主中原的清朝而言,“夷夏”问题作为一种政治忌讳,时不时卷起风潮,触碰到清帝的敏感神经。清帝一方面采用严厉的删削、禁毁策略,对涉及到夷狄问题的图籍进行全面处理;另...

八佾第三原文和翻译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6【原文】季氏旅①于泰山,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子曰:“...

周朝的“夷夏东西说”是什么意思?
四夷说法来源 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西戎和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夷”经常是一种蔑称。这个称呼起源于周代,是周王朝用来区分“王母弟甥舅(华夏)”部族和四方“非王母弟甥舅(夷狄)”部族的称呼。后来居住在汉地的汉民族继承这种思想,认为本族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将原居于汉地九州以外的外族...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夷夏”对立的观念始终未被打破?
而以华夏文化为主导融合“四夷”的过程也不断继续下去。说相对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华夏文化对“夷夏”对立中的异质文化,表现出了适度的开放性和宽容,并能在不断的“以夏变夷”的方式中发展壮大。这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与政治的统一和发展,无疑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

清朝外交家郭嵩焘的主张 郭嵩焘故居在哪
当时有不少开明官员,比如魏源等人,认为可以在圣人典籍中寻找出路,于是有的就研究《老子》等典籍。总的来说,他反对再以夷狄看待当时的西洋各国,承认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从整体上却要优于中国文明(实际上是清朝文明)。这就打破了束缚人们思想的传统的“夷夏观”、“体用观”...

在历史上谁提出华夷一体观念?
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意思是: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

岛希19759142500问: 如何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民族观和天下观 -
邵阳县三维回答: 总的来看,当夷夏矛盾异常尖锐之时,儒家强调“攘夷”,强调“华夷有别”,这充分表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的一面;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儒家强调“礼分华夷”、向往“天下一家”,又充分体现出儒家民族观具有包容性和...

岛希19759142500问: 概述先秦时期华夏族形成时期的民族观念,并试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过程的影响 -
邵阳县三维回答: 中国古代的夷夏观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并成为“天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夏商周三朝处理民族关系、构筑统治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夷夏观最早是在华夏族中诞生的,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一)以文化和分布区域的...

岛希19759142500问: 什么是“夷夏观念”? -
邵阳县三维回答: 夏,指的是华夏民族,开始以炎黄部落为基础,后经过发展到了大禹,后来建立了夏.从此“夏”代表了整个民族,汉朝的汉武帝以后又称为汉族.夷,指的是除了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夷夏观念,是汉武帝建立汉文化圈后,也就是其他民族都向汉族学习,(包括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明灭亡后崇祯这个年号在朝鲜还用了好几百年,可见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多大),所以产生了优越感,以天朝自居.比较歧视其他民族,就是夷夏观念.

岛希19759142500问: 什么是传统夷夏思想 -
邵阳县三维回答: 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夷夏思想就是盲目自大的思想,目中无人,自封上国. 古代夏朝是中心国,四方都是蛮夷,夏朝对蛮夷是鄙视的. 这种思想延续了几千年,清朝的固步自封就是这样的.

岛希19759142500问: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 -
邵阳县三维回答:[答案] A项,“是建立理想世界秩序的重要保证,这对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困局有借鉴价值”不符合原文,原文最后一段“如上所述的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 故选:A

岛希19759142500问: ...完成下列各题.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 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 -
邵阳县三维回答:[答案] (1)D原文第五段中“厚往薄来”的意思是指“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怀柔之意”.本项“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的转述不正确.(...

岛希19759142500问: 什么是夷夏之防 -
邵阳县三维回答: 「夷」、「蛮」、 「戎」、「狄」分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不仅意味着少数民族方位的固定化,而且也意味着华夏中心观念的出现.与四方未开化民族相对的是居住在中心的文明之邦 「华夏」.把这种空间等级观念理论化的,就是上述...

岛希19759142500问: 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 -
邵阳县三维回答: 天下奇观的观和观潮的观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天下奇观的观: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2、观潮的观:看,察看. 二、出处不同 1、天下奇观的观: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观潮的观:明· 魏学洢《核舟记》: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文: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 三、侧重点不同 1、天下奇观的观:是名词词性. 2、观潮的观:是动词词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