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承天寺寻张怀民

作者&投稿:缑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和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翻译
这句的翻译是这样的: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出自:苏轼 〔宋代〕《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宋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写作背景: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排遣忧郁心情,写下此文。宋代文学家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记承天寺夜游》的翻译简短
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

苏轼的 记承天寺夜游 翻译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译文:元丰六年(不可解释为1083...

《记承天夜游》 苏轼见月色而想到“寻张怀明”的原因
因为两人是境遇相同的好友 原文:《记承天寺夜游》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

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是什么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元丰六年十月...

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写作背景:元丰六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排遣忧郁心情,写下此文。宋代文学家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翻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白话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的与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的“与”的意思:和,跟我一起。出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

路希13491425126问: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 -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答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步于中庭”的时候,目光为满院月光所吸引,引起一种错觉:“积水空明”,空明得能够看清横斜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碧...

路希13491425126问: 苏轼古诗赏析题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答案] 诗人借中秋明月抒发出来的矛盾精神,借骨肉离情体现出来的全缺观念,是互为表里的.全是理想境界的现象.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可贵的是在诗情起伏过程中,诗人是中能以高昂旺盛的乐观主义来对待残缺的现实,并坚持完美的理想.一轮光辉灿烂的...

路希13491425126问: 5.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 -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答案]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张怀民 起因:月色入户 翻译: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里没有这样的竹子? 和他一起在中庭走路.

路希13491425126问: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路希13491425126问: 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答案]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这句话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照在庭院中,如水充满整个院子,透彻明亮.不仅仅是月色如水,而且这个比喻更加具体形象,让人可以直接感受到水的存在,竹...

路希13491425126问: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答案]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错误;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

路希13491425126问: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答案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 -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答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朝(朝代)文学家.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成员.2、翻译下列句子.①念无与乐者.(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②庭下如积水空...

路希13491425126问: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答案] 1.A(2分)2. 1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或“想到没 人与我同乐”.(2)我有一斗酒,已存放(收藏)了很久.3.【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路希13491425126问: 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及翻译 -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路希13491425126问: 记承天寺夜游为什么不写一写作者是怎样寻张怀民的 -
牙克石市百定回答:[答案] 没有必要写,因为在作者看到月色时是“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是非常快的,完全不用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要去找谁一起来欣赏月色.而且“遂至承天寺”由此可以知道作者是知道张怀民在什么地方的,所以没有必要写,如果写了便是费话.并且张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