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应物而无累于物

作者&投稿:函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物物而不物于物什么意思?
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物欲),而不为外物(物欲)所驱使。庄子天道中》说:“单纯,天下不能与之争美。”在庄子看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简单和朴素。一个人境界越高,越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享受。念念而不念于念应该这样回复:1、念念而不念与念的意思是对他人的思念之情,若...

庄子对个体存在的思索哲学
而要想成为至人就要做到“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帝王》),要做到像镜子一样,能够映照万物之形而又不存在万物之形,既不主动逢迎、又不有意逃避,应物而不累于物,知智而不系于智。而庄子提出这些要求的原因即是“人与天一也”12(《山木》),天即自然,人亦自然,任何束缚人的理智和情感的行为都是对自然的...

分析王维诗歌中的禅境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独空无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当诗人一旦与禅思冥合,六根不胶着于物时,诗人就能以明境般的心涵容万物,对境无心,应物而不累于物。这种水月相忘的圆融境界,圆融得脱落了圆融念,便是平常心。他们饥来吃饭,寒即...

杨德昌的人生哲学,《一一》道来
而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性?真正的理性,不仅仅是能够认清人生的荒诞和无意义;而是 在认清之后,却仍热衷于为它寻求意义、赋予意义。 真正的理性,虽能认清感情和欲望的存在与虚无,但不会因此而拒绝、逃避感情和欲望。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故谓圣人有情而无累。 先教你认清痛苦,再教你消弭痛苦...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什么意思?
“物”本来就是用来“物”的,人要主导、驾驭、使用“物”,而不是被“物”所“物”、所“累”、所“役”。如果“物于物”,“物”反而成了负担、累赘,人也就成了“物”的“奴”。心为物役,是一件可悲的事。“物物而不物于物”揭示的正是一种平衡之道,当秤盘里的“物物”过重,...

求一篇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的详细内容
我们知道,真正的审美超越是深深地植根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它只能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的审美观照的基础上,并对现实的人生态度和生命方式深邃洞察,从而随时使自己处于一种超然物外的“无我之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应物而无累于物”。(王国维《人间词话》)因此,审美超越要求...

利用哲学的知识提出建议如何消除手机病
应物而无累于物。手机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发现自己很难摆脱手机的诱惑,就像吸毒的人无法摆脱毒品的诱惑一样。手机对人的操控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是欲望对人的操控,手机只不过是刺激欲望、满足欲望的媒介而已。如何使用手机只是如何对待欲望的一个小小的分支罢了。

魏晋风度是什么?怎么形成的
何说圣人与人无同,“(圣人)无喜怒哀乐”王说“(圣人)应物而无累于物”。这都是人们对于个人精神的一种自省即我与自我的觉醒。到了王戎他说:“圣人忘情,最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是对魏晋风度产生最好的诠释。圣人可以忘掉普通的感情不为情所累,天下真正能理解感情的人正是我们...

南怀谨:薄情、深情、忘情
学会转身和抽离,并非心中无情,而恰恰是情太深,尝尽了其中滋味而终于看透,于是做得到放手。如何才能达到忘情境界?如王弼所说: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也如庄子所说:得者,时也;失者...

论寄图书目录
本文探讨了寄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特征,从美学范畴的确立到与审美范型的关系,深入剖析了寄的审美内涵和表现形式。首先,第一章阐述了寄的概念从假物和寓物发展到"应物无累于物",以及从感物到情感借物而生的历程,强调了寄作为美学范畴的确立及其审美内涵的丰富性。第二章分析了寄的审美特征,包括...

盍狭13062283950问: 应物而不累于物,钟情而不溺于情.出处? -
北海市肝精回答: 王弼(226--249)三国魏玄学家.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曾任尚书郎,少年即享高名,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消谈风气,竞事清谈.认为"道者,'无'之称也",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盍狭13062283950问: 且夫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一切嗜好,固无足以累之. 翻译 -
北海市肝精回答: 圣贤之辈不裹足不前,而是顺应事物发展,不迷恋外物,不玩物丧志.

盍狭13062283950问: 何晏为吏部尚书如何谈玄学 -
北海市肝精回答: 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与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他认为“道”或“无”能够创造一切,“无”是最根本的,“有”靠“无”才能存在,由此建立起“以无为本”,“贵无”而“贱有”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学说.还认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圣人无累于物,也不复应物,因此主“圣人无情”说,即认为圣人可完全不受外物影响,而是以“无为”为体.在思想上重“自然”而轻“名教”,与其仗势专权的实际行为多相乖违,故当时的名士傅嘏说他是“言远而情近,好辩而无诚,所谓利口覆邦国之人也”.

盍狭13062283950问: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北海市肝精回答: 这句话出自《屈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是说凡是圣人,都不被外界事物所拘束,能够顺应时世的转移变化.

盍狭13062283950问: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是哪位学家说的?具体的意思是什么? -
北海市肝精回答:[答案] 出自【屈原列传】 为(西汉〕 司马迁所著. 这句话是说:是说凡是圣人,都不被外界事物所拘束,能够顺应时世的转移变化.

盍狭13062283950问: 圣人役物,而不为物役.什么意思 -
北海市肝精回答: 意思是,有德行的人可以引导或影响事物的发展,而不自己被事物所左右.这样说,是因为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能够顺着客观规律办事,因此可以主动影响和引导事物的发展.如果没有掌握这个规律,必然处处被动,无法掌握主动权.

盍狭13062283950问: 圣人有情而无累 解释 -
北海市肝精回答: 此处之情 当释为仁慈 无累即虽仁慈而不起私情 不起私心即不为情想偏私所累

盍狭13062283950问: “圣人不凝滞于物”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北海市肝精回答: 圣人:指品德最局尚、智慧最局超的 人.指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能够随 时应变.这句话出自《楚辞•渔父》:“圣人不凝 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 堀其泥而扬其波?”

盍狭13062283950问: 晋书王弼传 全文 麻烦给发一下 -
北海市肝精回答: 《晋书》里没这个! 是《全晋文》里的!《全晋文.王弼传》 王弼传 弼幼而察惠.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父业为尚书郎.时裴徽为吏部郎.弼未弱冠.往造焉.徽一见而异之.问弼曰.夫元者.杖f物之所资也.然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

盍狭13062283950问: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如何翻译
北海市肝精回答: 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