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用来证明什么

作者&投稿:融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指的是带有侮辱性或不怀好意的施舍食物。嗟来之食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食物。现在多用来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和帮助。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别人带有侮辱性质的施舍。通过这种方式,这个成语被...

嗟来之食文言文
⒀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恩赐。 ⒁斯:此,这种地步。 ⒂从:追上去。 ⒃谢:道歉。 ⒄终:最终。译文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过了很久,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

“嗟来之食”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这个可以从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来看: 1,正面理解:可取。不食嗟来之食,保持自己的人格完整和气节上的不屈;值得赞赏;例子,闻一多宁肯而死不接受国民党的救济;2,反面:不可取。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大丈夫之志也。例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二者皆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最终大业有成; ...

什么是嗟来之食?
问题二: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喂”。 《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时齐国闹饥荒,黔敖在路旁施舍食物,对一个饥民说:“嗟!来食。”饥民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后用“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

“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之士不会饮用盗泉之水,廉洁的人不会接受带有施舍意味的食物。解释:1. “志士不饮盗泉”:这里的“志士”指的是有道德、有抱负的人。“盗泉”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词,代表着不正当的利益或手段。整句的意思是,真正的有志之士不会...

行道之人和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文中列举“行道之人”和“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目的是说明连“行道之人”和“乞人”都可以为守义而舍生,一般人更应如此,以此证明舍生取义的重要性,也与下文列举现象形成对比,说明见利忘义的做法应该停止。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

《嗟来之食》的故事有什么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在存在的当今社会,这 ...
那要看每个人的理解了.当今社会上,比如说乞丐啊,就是每天受着嗟来之食,虽可怜,可人人得尔唾之.嗟来之食让人颓废,没有上进心;如果没有上进心,那社会岂不停滞不前了.<<嗟来之食>>只是讽刺故事.这种精神根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有的也只是含有鞭笞之意了 ...

嗟来之食的嗟是什么意思
嗟来之食的“嗟”字表示的是招呼、呼唤的意思。解释如下:在成语“嗟来之食”中,“嗟”字是招呼、呼唤的意味。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呼唤而来的食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不劳而获或者勉强接受别人的施舍。它出自古代的一个故事,描述的是齐国发生饥荒,有人用食物来招揽饥民,这种做法被当时的人...

嗟来之食的意思和简短故事情节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出自《礼记·檀弓下》故事情节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征战,老百姓不得太平,如果再加上天灾,老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3个月没下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死了,穷人...

南辕北辙 嗟来之食 北人啖菱 这三个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济南出版社...
嗟来之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黔敖为食于路 ⑵以待饿者而食之 ⑶嗟,来食 ⑷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⑸以至于斯也 ⑹可去 ⑺其谢也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嗟,来食 ⑵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⑶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4.你对曾子...

祝航18653185228问: 用嗟来之食这一生动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
阳曲县耐乐回答: 你想论证什么?在“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里,那个拒绝别人施舍的人最后被饿死啦.命都没啦,还有什么尊严?难道你认为那个尸体有尊严?这是一个宣传儒家“克己复礼”思想的小故事.肚子饿没关系“克己”嘛,我们要“复礼”(实现理想).在儒家理想中,人是有尊严的.“复礼”的内容之一就是要重建人的尊严.说起来,重建人的尊严也不能算错.可是不顾实际情况,饿死啦还怎么“复礼”?“实事求是”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容易的.很多时候,在原则与现实之间如何选择,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祝航18653185228问: 嗟来之食的寓意是什么 -
阳曲县耐乐回答: 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吴晗在《谈骨气》中引用这一故事为论据,说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有骨气的.范晔《乐羊子妻》中的乐羊子之妻以这个典故奉劝丈夫,要他做一个品行廉洁而有志气的人.这个故事流传千百年,有着积极的意义,引导我们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忧乐美 团队---生同一个寝】为您解答 =====满意请采纳为满意答案吧====

祝航18653185228问: 嗟来之食故事 启示 -
阳曲县耐乐回答: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 那人瞪大他的眼睛...

祝航18653185228问: 嗟来之食的意思,寓意,启示! -
阳曲县耐乐回答: 贬义词 《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时齐国闹饥荒,黔敖在路旁施舍食物,对一个饥民说:“嗟!来食.”饥民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后用“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祝航18653185228问: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启示 -
阳曲县耐乐回答: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启示:做人要有骨气.“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

祝航18653185228问: 嗟来之食 -- 意思是什么?(越快越好) -
阳曲县耐乐回答: 嗟,相当于用于提醒人们注意的语气词“喂”,但是带有十分傲慢的色彩. 典故来源于战国时一个叫黔敖的富人,看到路边很多因战乱而没有饭吃的穷人,便拿了一些吃的给一个穷人,很傲慢地说“喂!来吃(来食)” 后来用“嗟来之食”来形容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而多用“不食嗟来之食”来表明宁可饿死也不可丧失气节,任人侮辱.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mei)、辑屦(ju),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 檀弓下》)

祝航18653185228问: 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
阳曲县耐乐回答: 嗟来之食原意指的是别人施舍的食物,形容侮辱性的施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iē lái zhī shí,一般以不食嗟来之食来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表现的是做人应有的骨气、志气,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

祝航18653185228问: 嗟来之食用来比喻什么? -
阳曲县耐乐回答: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近义词】:盗泉之水、残羹冷炙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祝航18653185228问: 不食嗟来之食证明了孟子所说的哪句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
阳曲县耐乐回答:[答案] 不食嗟来之食证明了孟子所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

祝航18653185228问: 《不食嗟来之食》和《鱼我所欲也》中对于嗟来之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
阳曲县耐乐回答: 嗟来之食带侮辱性质,鱼和熊掌说明的是取好的和大义.两者没联系怎么搭配一起了?共同点可以说都说明了要有取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