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信的故事

作者&投稿:褒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徒木为信的故事是什么
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商鞅立木的故事概括是什么?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

商鞅文言文故事
”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魏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3. 课外文言文《商鞅立信》的答案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⑴具⑵,未布,恐⑶民之不信己,乃...

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而立木赏金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它的主要故事内容是...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

中华传统美德—(信)的有关篇章,历史人物,故事,格言警句,理解感悟,运用...
【译文】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二百两。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一千两。”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一千两的重赏...

商鞅南门立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直到一人挺身而出,成功搬运木头后,赏金如约给予,此事在秦国引起了轰动,民众开始相信新法令的严肃性。商鞅趁势公布了他的新法令,强调以军功定官爵,鼓励农业生产,惩罚懒惰和商业投机。这一系列改革使秦国的农业生产增长,军事实力增强,从此,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成为了历史的佳话,"南门立木"和"徙木...

商鞅南门立木,将相和是什么故事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摘自好搜 将相和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

商鞅变法的故事150字左右
此乃为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典故,成语“南门立木”和“徙木立信”就是从这里来的。 一、早年生平: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 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

立木取信的成语讲的是秦国什么的诚信的故事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二百两。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一千两。”于是有一个人半倍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一千两的重赏。这时,公孙鞅...

商鞅变法的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营泡15189247991问: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个什么故事?
重庆市诺福回答: 商鞅立木为信说的是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他五十两银子.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发展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

营泡15189247991问: 商鞅立信 -
重庆市诺福回答:[答案] 原文 商鞅令⑺既具⑴,未布,恐⑵民之不信己,乃⑶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⑷民有能徙置⑸北门者予十金⑻.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⑹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

营泡15189247991问: 商鞅立信(古文翻译) -
重庆市诺福回答:[答案] 原文: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①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②.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民信之,卒下令. 注:①令:指变法的命令.②金:...

营泡15189247991问: “立目取信”的历史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 -
重庆市诺福回答:[答案] 是立木取信.商鞅要将自己的变法在秦国推行,首先必须取得人民对他的信任,所以可以说为变法得以顺利施行提供了一定保障.

营泡15189247991问: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 -
重庆市诺福回答: 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就是商鞅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在施行变法前,发起了一个小活动.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诸侯国在秦国开展变法运动,便想在全社会寻求一位仁人志士,让他带领秦国走上富...

营泡15189247991问: 商鞅立信的文言文解释商 鞅 立 信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 -
重庆市诺福回答:[答案] 商鞅初上任便起草了变革法令,但害怕自己没有威望,不能使百姓听命于己.于是,他命人在秦都南门外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柱子,并宣布,谁若能将之扛到北门,便赏十两黄金.人们对商鞅的话将信将疑,竟无人肯试.于是,商鞅又把...

营泡15189247991问: 例子立木取信(商鞅) -
重庆市诺福回答: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营泡15189247991问: 商鞅立信出现哪一历史事件中 -
重庆市诺福回答: 商鞅变法. 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商鞅对民众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营泡15189247991问: 商鞅立木城南的故事五十字? -
重庆市诺福回答: 商鞅在城南地区立下一个木头,说只要能搬动就给50金,围观的人都不相信,后来有一个人把这个木头搬动了,然后就得到了那50金,商鞅通过这个事件立下了自己的信用,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营泡15189247991问: 移木建信故事,简短 -
重庆市诺福回答: 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由此上演:商鞅在南门立了一块三丈高的木头,告之谁把此木移到北门,奖赏十金.当时社会信用匮乏,众人以为游戏一场,无人当真.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金,有人抱着试试的心理移木到北门,果得赏金.“北门移木”后,国家信用深深植根于社会,社会信用由此孕育发展,秦国遂政行令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