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原文朗读

作者&投稿:达奚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立木建信的商鞅布令
商鞅变法之令(1)既(2)具(3),未布,恐(4)民之不信(5)己,乃(6)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7)民有能徙(8)置(9)北门者,予十金(10)。民怪(11)之,莫敢徙。复(12)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13)予(14)五十金,以(15)明(16)不欺...

简写立木取信的故事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百姓能把木头搬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两金子。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木头)。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两金子。”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搬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发布公告,谁能把这根...

在《商鞅南门立木》中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商鞅南门立木》中商鞅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

古文--<<立木取信>>翻译是什么?
立木取信 - Standing timber wins other's trust.??? He..

城门立木是什么意思?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担心老百姓不信任,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诉大家谁能搬走就给谁十两黄金。开始大家谁也不信,后来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出来照做,并且领走了黄金。秦国的百姓确定了这位新上任的官员不是在开玩笑,商鞅的新法令公布后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也...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是怎样的?商鞅为何这样做?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

李鞅是什么人物
商鞅早年是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惠王沉默。公叔痤又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商鞅南门立木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

什么是商鞅南门立木?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10两金子。...

立木取信是什么意思
“立木取信”的意思是: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立木取信”出自于《资治通鉴》,是指商鞅通过利用让百姓搬一块木杆从南门到北门,就给赏银50两黄金的方式取得百姓的信任,最后顺利颁布变法法令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

壤亮17517119519问: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朗读视频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壤亮17517119519问: 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答案] 答案: 解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壤亮17517119519问: 商鞅南门立木主要内容和分大段写段意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答案] 徙木为信 原文: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译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

壤亮17517119519问: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商鞅立木取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答案] 译文: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半倍半...

壤亮17517119519问: 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哪儿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 商鞅南门立木出自《史记》.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

壤亮17517119519问: 商鞅南门立木的好词好句好段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 这是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遂下令.好词:民怪之,莫敢徙.以明不欺.希望你满意……!

壤亮17517119519问: 移木建信成语故事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 公元前359年,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由此上演:商鞅在南门立了一块三丈高的木头,告之谁把此木移到北门,奖赏十金.当时社会信用匮乏,众人以为游戏一场,无人当真.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金,有人抱着试试的心理移木到北门,果得赏金.“北门移木”后,国家信用深深植根于社会,社会信用由此孕育发展,秦国遂政行令通.

壤亮17517119519问: 商鞅变法,木头的故事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 商鞅南门立木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壤亮17517119519问: 南门立木节选《史记.商君列传》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 南门立木的出处: (商鞅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zhé)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

壤亮17517119519问: 商鞅南门立木是散文吗 -
楚雄彝族自治州肝泰回答: 《商鞅南门立木》不是散文,是历史上的一段故事.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