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取信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湛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立木取信”的意思是: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立木取信”出自于《资治通鉴》,是指商鞅通过利用让百姓搬一块木杆从南门到北门,就给赏银50两黄金的方式取得百姓的信任,最后顺利颁布变法法令的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百姓能把木头搬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两金子。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木头)。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两金子。”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搬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两金子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治理得很好。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商鞅立本取信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5. 商鞅立木建信第2段翻译 立木取信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
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就是商鞅立木取信。立木取信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在施行变法前,发起了一个小活动。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诸侯国在秦国开展变法运动,便想在全社会寻求一位仁人志士,让他带领秦国走上富强之路。秦孝公这一做法,吸引了很多有志之人,他们纷纷来到秦国,想通...

“商鞅立木取信”的文言文是什么?
“商鞅立木取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以下为部分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期。卒下令。译文为: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

商鞅立木取信的典故叫什么
为了取信于民,顺利推行变法,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百姓:“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以表明没有欺诈,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北宋王安石...

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是什么
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 徙木立信之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故事。商鞅是秦国的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徙木立信。徙木立信的意思是,将木头搬到一定的位置,就可以获得信任。这个故事源于商鞅在推行改革时,为了让...

立木为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立木为信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会赢得依赖;反之,再不能取信于人,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的心中也会大打折扣。出自司马迁《史记》,原文:商鞍变法的条令已经准备就绪,没有...

每日成语:你知道立木取信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成语没有见过,看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立木取信的故事 立木取信的典故
1、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2、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3、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

名人讲诚信的故事
一、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

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诚信,是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与外在行为准则的统一,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道德要求。在当代中国,诚信为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道德支撑。典故: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在秦国变法,为了变法顺利进行,取信于民,就有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

泸西县13039821053: 立木取信(历史典故) - 搜狗百科
盖古平福:[答案] 译文: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金.”于...

泸西县13039821053: 立木取信的意思 -
盖古平福:[答案] 取信于民的意思.

泸西县13039821053: 立木取信翻译 -
盖古平福: :) 翻得勉强了点,看看能用不?新政推行期间,秦国都城数以千计的老百姓都议论新的法令实行起来造成不便而抵制执行.刚好这个时候,秦国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他好象原籍是卫国所以也叫卫鞅)于是说:“新法之所以不能实施都是...

泸西县13039821053: 《立木取信》翻译 -
盖古平福: 译文: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

泸西县13039821053: 立木取信是什么意思呢? -
盖古平福: 讲的是商鞅

泸西县13039821053: 立木为信什么意思 -
盖古平福: 说的就是诚信的意思.一般在文中是当成典故引用.下面是典故故事: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

泸西县13039821053: 立木取信的信是什么意思 -
盖古平福: 信任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

泸西县13039821053: 立木为信是什么意思? -
盖古平福: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立木为信讲的是诚实守信

泸西县13039821053: 立木取信 -
盖古平福: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