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论的精髓句子

作者&投稿:艾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是唯识论还是唯心论、有什么区别?
佛教,既不是唯识论,也不是唯心论。还得修习禅定,没时间讲,而且,也给你讲不明白。如果想明白,推荐你读金刚经,圆觉经,法华经,楞严经,大般若经,大般涅槃经,维摩诘所说经,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之外,也不可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华严经。如果诚恳...

仞识论的解释仞识论的解释是什么
仞识论的词语解释是:即认识论。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_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仞,"认"的古字。仞识论的词语解释是:即认识论。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_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仞,"认"的古字。注音是:ㄖㄣ_ㄕ_ㄌㄨㄣ_。结构是:仞(左右结构)识(左右结构)论(左右...

唯识论的作者是谁
《成唯识论》又名《唯识论》作者是:玄奘法师(菩萨)和窥基法师(菩萨),依据是世亲菩萨的《唯识三十颂》和唯识十大论师的著作。

仞识论的意思?
仞,“认”的古字。引证解释 ⒈ 即认识论。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仞,“认”的古字。引章炳麟 《订孔》:“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合群治天下……其正名也,世方诸仞识论之名学,而以为在 琐格拉底、亚历斯大德 间。”

哲学高手帮忙给解释下认识论的问题啊 先谢了
在认识论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一条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认为,外部世界是客观实在的,先有客观世界,后有人的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它的核心唯物主义反映论含有相互联...

执著的唯识论云
‘如何实我不可得耶?’诸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处造业受苦乐故 此执非理,所以者何?执我常遍,量同虚空,应不随身受苦乐等。又常遍故,应无动转,如何随身能造诸业?又所执我,一切有情为同为异?若言同者,一作业时,一切应作;一受果时,一切应受;一得...

什么是识神,什么是元神先天一炁做梦的是元神还是识神呢?
识神继续倒退就是元神(逆向进化)。元神为根本,识神为个体外显。一如你上学是小明,上班是小李,回到家中你是李明,撇开外部一切,你只是你。另,如果硬往佛教八识上套的话,目前认为识神相当于末那识包含意识的功用,元神相当于阿赖耶识(如按九识论,阿摩罗识也包含)。不体道算不得证到元神。可不...

看过南怀瑾老师的一段视频,说是人死时从他最后冷的部位可以知道轮回到...
二、论集 1. 《成唯识论》及疏 《成唯识论》卷3(护法等菩萨造,唐玄奘译):“又将死时,由善恶业,下上身分,冷触渐起”。“第六意识不住身故”。“舍执受处,冷触便生。寿煖识三不相离故。冷触起处,即是非情。虽变亦缘,而不执受。故知定有此第八识”。《成唯识论俗诠》卷3(...

你觉得学习哲学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哲学是人生的精神食粮💫我接触哲学有五年的时间,对于哲学的了解也日益深入,哲学教会我如何清醒地看待人生,如何让自己的内心不再兵荒马乱,哲学在我的内心搭建了一片宁静的港湾,给予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我认为哲学给我人生带来的最深刻启发有以下几点:NO.1🍀得意不忘形,...

《题西林壁》从认识论的角度立意阐述诗中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结尾二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难道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吗?小而言之,我们研讨某个问题时,不是也有因为钻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的吗?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不是有时也由于纠缠一些枝节而难以自拔吗?大而言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

应柔15655259136问: 唯识论包含了什么哲学思想? -
范县富路回答: 唯识论是说以你为始,有了认识与感知,世界方才存在;你的认识与感知变化,世界也会变化.

应柔15655259136问: 唯识论所包含的含义.. -
范县富路回答: 唯识论 (一)为成唯识论之异称.凡十卷.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护法等菩萨造,唐玄奘译.本论乃于注解世亲菩萨之唯识三十颂的十大论师著作中,以护法之释为主,取舍其他九论师之释,糅合而编纂成一新论著.(参阅'成唯识论'...

应柔15655259136问: 佛法中说的“痴”是什么意思? -
范县富路回答: 1、痴这个词在佛教用语中是“三毒”之一,基本解释如下: 佛教语.贪、瞋、痴"三毒"之一.梵语moha,也译作"无明".谓愚昧无知,不明如实之事理.如:痴定(枯坐无慧);痴箭(害人害己的邪念). 2、详解如下: 又作无明....

应柔15655259136问: 见朋友的照片如见到人一样的感觉的句子 -
范县富路回答: 见照如面...

应柔15655259136问: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这里的“识”是什么意思 -
范县富路回答: 佛教(唯识论)八识中之第八识,又名“阿梨耶识”,是根本识,以下各识都由它生出.唯识论认为,阿赖耶识中藏有无数的种子,可以引发人的善恶行为(主要指思维活动). 自无始以来,阿赖耶识就有净、染、万有种子,对待万物待缘而起这一真理不明了,故称作“无明”.此“无明”是产生其他无明的根本,所以又称为“无始”(根本)无明,并由此产生人、法二我执等烦恼的枝末无明,而这一切都是阿赖耶识的本能状态.当阿赖耶识摆脱了人、法二执,破除见思、尘沙、无明之惑后,就脱离一切虚妄而证得真如的不生不灭、不垢不染、无性无相的法性真实境界.阿赖耶识转染成净即是真如.

应柔15655259136问: 佛教的唯识 -
范县富路回答: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是华严经里的话.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依他起性,如幻事等.这是成唯识论里的话.佛教的唯识,就是心外无物,一切唯心所造.

应柔15655259136问: 唯识三十颂的内容简介 -
范县富路回答: 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译.又作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论、三十唯识论、高建法幢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以三十偈颂诠释唯识教义(前二十四行颂明唯识之相,后一行颂明唯识之性,最后五行颂明唯识之行位).乃瑜伽十支论之...

应柔15655259136问: 世间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这句话谁说的?全文? -
范县富路回答: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这句话出自:《菩提本无树》 它的背景故事是: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

应柔15655259136问: 谁能用佛教唯识论的观点解释一下体、相、用的关系! -
范县富路回答: 就吃饭言,体就是筷子,碗,饭.相就是吃饭的状态,他是通过体来表现的,其实,佛法称这个相是空的,这一点,要慢慢悟才可以.用就是筷子,碗,饭这些体联系起来就可以了.佛法无边.

应柔15655259136问: 请问佛经中说的“二六时中”是什么意思 -
范县富路回答: 昼夜六时, 昼三时夜三时合为六时也.昼三时为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为初夜中夜后夜.掉举就是走心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