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伯夷列传

作者&投稿:温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叔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而《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史记·伯夷列传...

求《伯夷列传》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归纳。谢谢...
求《伯夷列传》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归纳。谢谢!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有人显老,有人显年轻?理里行天下 2013-08-2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64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61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王学孟 译注 ...

《史记·伯夷列传》中“其文辞不少概见”如何解释?
不,是否定词。这句与现代汉语理解稍有不同。少就是少,少概见,就是有一些简要记载;不少概见,就是没有一些简要的记载,就是说,连少概见都没有。全句意思:有关他们的文字经书里记载得很少(连一点点都没有)

道不同不相为谋下一句是什么?
“道不同不相为谋”下一句是“亦各从其志也”。“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意思是:道德见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伯夷列传》。节选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

《论语·公冶长》篇:“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周武王伐纣后,伯夷、叔齐耻于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这段史料还催生了“ 不食周粟 ”这个成语,原本意思是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现比喻某人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然而,跟伯夷、叔齐有关的不仅仅只有“ 不食周粟 ”这么个成语典故,还有本章...

伯夷列传的《史记》简介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

伯夷是怎样的人
伯夷和叔齐由于不食周粟的高风亮节,后被认为是怀念故国的典范,也变成了后来改朝换代后忠于前朝的遗老遗少的代名词。《史记》七十列传中以《伯夷列传》为首篇,钱锺书在《管锥编》说:“此篇记夷齐行事甚少,感慨议论居其大半,反议论之宾,为传记之主。马迁牢骚孤愤,如喉鲠之快于一吐,有欲罢不...

《伯夷列传》议论了一些什么?有哪些感慨?
议论了伯夷的生平事迹,抒发了壮志难酬、同病相怜的感慨。

相得益彰和密不可分的区别
相得益彰和密不可分的区别:强调方面不同、用法不同。相得益彰:相得益彰(彰:明显)指相互配合的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密不可分:密不可分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扩展知识:相得益彰的成语典故:《伯夷列传...

采薇的寓意和象征
采薇的寓意和象征如下: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指想家。《诗经》里也有采薇,但是诗经里的“采薇”指的是思念家乡或则是苦闷之情。资料...

诏受18486995832问: 史记伯夷列传(史记伯夷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东市区复方回答: 出自《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作者司马迁.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

诏受18486995832问: 史记伯夷列传 -
东市区复方回答: 史记·伯夷列传 司马迁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

诏受18486995832问: 《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是 -
东市区复方回答:[答案] 《伯夷列传》是《史记》的第一篇列传. 《史记》的 三大格式:本记、世家、列传都是按照历史人物出现的顺序来排序的.《伯夷列传》成为《史记》第一篇列传是有其原因的. 有较为明确记载的历史人物在伯夷之前虽然有很多,但都因为如下原因没...

诏受18486995832问: 司马迁为什么把伯夷列传放在史记第一篇 -
东市区复方回答: 伯夷列传是《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也是十分特别的一篇.它有别于其后的大部分列传,也有别于其前的大部分本纪、世家.因为其他的篇目,大部分是以叙事为主,议论为辅.而本篇列传,虽名义上是说伯夷、叔齐的故事,但明显叙事过...

诏受18486995832问: 史记伯夷列传为什么放在列传的第一篇 -
东市区复方回答: 具体原因司马迁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后人解读原因有以下几点.1、时间.从时间上看,伯夷叔齐年代最久远,固放在第一. 2、褒扬君子.两人宁死不食周粟,这点契合了儒家的君子气节. 3、暗喻作者自身.伯夷叔齐可谓有坚持,有气节的君子,但是结局却是饿死山中,司马迁为写史记,宁愿放弃遭受腐刑,他认为自己也是有坚持的君子,这一点倒是和伯夷叔齐类似.所以在这一篇列传之中,司马迁多次发出了疑问,为什么好人不被天佑,坏人却能善终,这难道是天道.以此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发出属于自己的“天问”.

诏受18486995832问: 史记 伯夷列传 详解 -
东市区复方回答: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

诏受18486995832问: 史记七十列传有哪些 -
东市区复方回答:[答案] 列传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史记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诏受18486995832问: 史记有哪些列传 -
东市区复方回答: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 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史记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史记卷六十八 商君...

诏受18486995832问: 伯夷和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 -
东市区复方回答:[答案] 伯夷、叔齐:《史记·伯夷列传》中写道: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

诏受18486995832问: 史记分别有什么列 -
东市区复方回答:[答案] 七十列传.如下: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史记卷六十四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