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此言得之

作者&投稿:冶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出自:宋 苏洵《六国论》原文选段: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释义: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

文言知识和印象
此言当然就是指代的古人云的这句话。“之”代表的是“六国破灭”这件事,古人说的这句话可以恰当的形容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印象:先看一下印象的解释吧。(1) :形体映在水或镜等中的影子 例:海中皆有印象 (2) :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 例:深刻的印象 (3):Impression;...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 ...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出自:北宋文学家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原文如下: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翻译文言文此言得之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居顷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广代建...

文学经典
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餍,满足),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

僧云裴相君的翻译僧云裴相君的翻译是什么
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化鲜卑族。出生地:河南洛阳。出生时间: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时间:太和五年(831年)。主要作品:《过襄阳楼》《遣悲怀三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明月三五夜》《行宫》等。主要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僧云裴相君”的详细介绍:...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地跟着

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对联作者是不是书法家吴修之,我不能确定,因为上联本人非常喜欢,所以一直关注,最近才查到。上联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下联意思是有德之人说一不二,中庸所谓“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故其生物不测。”此言得之。

孟子 滕文公上 的翻译
亦助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於上,小民亲於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

片云载雨过江鸥的解释片云载雨过江鸥的解释是什么
诗词名称:《诉衷情·片云载雨过江鸥》。本名:吴文英。别称:词中李商隐,吴梦窗。字号: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号觉翁。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四明(今浙江宁波)。出生时间:约1200。去世时间:约1260。主要作品:《渡江云三犯》《风入松》《浣溪沙》《解连环》《解连环》等。主要...

载临17611409572问: 引证法是道理论证还是引用论证?另外,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常用的、科学的! -
福泉市怡邦回答:[答案]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 以巩固自己的观点:如:苏洵《六国论》“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其中“古人...

载临17611409572问: 苏洵六国论主题采用的表现手法 -
福泉市怡邦回答: 表现手法 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

载临17611409572问: “古人云:以地事秦"后两句古诗是什么? -
福泉市怡邦回答:[答案]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出自《六国论》

载临17611409572问: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下一句是什么? -
福泉市怡邦回答:[答案] 六国论 苏洵《六国论》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载临17611409572问: 《六国论》的分论点是什么?作者写作目的是什么? -
福泉市怡邦回答: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

载临17611409572问: 思厥先祖父后三句是什么 -
福泉市怡邦回答: 求采纳~~~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载临17611409572问: 从人才的利用或革新变法的角度写一个评论,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 -
福泉市怡邦回答:[答案]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一句话紧扣文题,由果溯因,从反面否定和正面肯定两方面指出“六...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第三小层(“古人云……此言得之”),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地说明赂秦的危害. 以上三小层...

载临17611409572问: 六国论的译文 -
福泉市怡邦回答: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