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思疏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投稿:廉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谏太宗十思疏,的主题内容,和写作手法,分为几层,求答案,急
但是如果说作者在第一段是用‘戒奢以俭’来概括‘十思’,说明怎样‘居安思危’,那就是以偏概全,不合逻辑。魏征的奏议一向以剀切见称,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漏洞呢?原来这是选文家误删造成的问题。《古文观止》和目前各种唐文选本,大都采用一种经过‘删繁’后的《十思疏》,本文也是以此为据进行...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的语言好在哪儿
《谏太宗十思疏》是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著称的魏征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该文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文运用了大量的成语,使得文章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在此对该文涉及到的成语作简要介绍.一、直接运用的:居安思危:出自《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当然,作者的行文更侧重于“守之难”角度的论述,“德衰”必然导致民心不服,久而久之,怨声载道,也就必然导致“覆舟”.这不但从反面论证了前文提出的中心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更重要的还是警示太宗,以引起太宗对此的足够重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可见一斑.那么何以避免这一切呢?由此,引出...

语文古文题目(《谏太宗十思疏》)
戒奢 戒骄 戒放纵 戒轻言 戒赏罚 比喻论证就是在舟载水比喻的是皇帝与百姓

《谏太宗十思疏》的中心论点究竟是什么
文章开宗明义,起笔第一句即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面设喻,借此引出全文的中心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随即第二句又从反面设喻强调“德不厚”的“知其不可”,这也是为了突出“积德”对于人君的重要性;最后第三句则直言“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

谏太宗十思疏
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顾伟列)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

《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各有什麽论据?
魏征曾上疏说:“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贞观政要》卷七)。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却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现象总结
魏征写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可知魏征是冒着生命危险纳谏的,其实自古以来的皇帝到了后期都是如此,身为人臣的也只有顺从,闭口不谈。而魏征“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直接指出了唐...

谏太宗十四疏,说说文中“十思”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层意思...
结尾归结出治国方法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作者的这些主张,为唐太宗所采纳,有助于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谏太宗十思疏...

毓黄18481902651问: 《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
扶余县克托回答: 【题目】:《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答案】:比喻论证、正反对比以及举例的论证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继续用比喻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

毓黄18481902651问: 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
扶余县克托回答:《谏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加强对论点的证明;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毓黄18481902651问: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是怎样用正反对举的方法来说理论证的? -
扶余县克托回答:[答案] 如:在第一段中,“固本”与“伐根”,“浚源”与“塞源”,“积其德义”与“德不厚”,国家安定与不安定等,就是正反对举;又如第二段中,“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取之易”与“守之难”,“竭诚待下”与“纵情傲...

毓黄18481902651问: 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
扶余县克托回答:[答案] 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

毓黄18481902651问: 在 谏太宗十思疏 中,是怎样用对比论证来说理的? -
扶余县克托回答: 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 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 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 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毓黄18481902651问: 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是怎样用对比论证来说理的 -
扶余县克托回答: 本文的对比论证,主要表现在 固本—伐根,浚源—塞源,积其德义—德不厚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取之易—守之难 竭诚待下—纵情傲物,吴越为一体—骨肉为行路 貌恭—不心服,载舟—覆舟.

毓黄18481902651问: 谏太宗十思疏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
扶余县克托回答: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比喻论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对比论证

毓黄18481902651问: 举例写出《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喻、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
扶余县克托回答: 比喻论证:比如文章开篇第一句,先设比喻,后先正意.比喻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排比:开头两组.从正反两面论述“积其德义”的重要性,并用反问加以强调.语气婉曲强劲,表现出魏征敢于直谏的风貌和善于言辞的风采.第三段讲“十思”,用排比似江河奔泻,气势恢宏.

毓黄18481902651问: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现象总结 -
扶余县克托回答: 解读《谏太宗十思疏》一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古至今,像魏征这样冒死上书的是绝无仅有.啊,想象一下商朝纣王时,有一位臣子也是像魏征这样----结果,纣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