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太阴阳明论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廉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及翻译
素问太阴阳明论原文及翻译如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第二十九篇 太阴阳明论 原文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太阴阳明论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一、论述了太阴、阳明表里两经在阴阳异位、虚实逆从等方面的不同变化,进而推至三阴三阳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发病规律;外感六淫之邪则阳受之而多病在六腑,饮食起居不节则阴受之而多病在五脏。二、脾不主时,是因其属土,位居中央,分旺于四时以长四脏。三、脾主四肢,是由于脾为胃行其津液以濡...

经典之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节选)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译:黄帝问: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而所生的疾病不同,这是什么道理呢?岐伯答道:脾属阴经,胃属阳...

太阴阳明论原文与译文
黄帝询问了关于太阴和阳明经脉的问题,这两经脉互为表里,分别属于脾胃。他想知道为何它们所导致的疾病会有所不同。岐伯解释说,这是因为阴阳属性的差异,以及它们在身体内外、四季中运行的特性。阳经属阳,主外,刚实,阴经属阴,主内,柔虚。风邪和湿气是不同的致病因素,阳经易受风,阴经易感...

读《黄帝内经》素问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2——脾和四肢的关系_百度知 ...
(原文)(解读)“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 黄帝问:脾一有病四肢就不能正常活动,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 岐伯...

学医笔记004:《素问·太阴阳明论》
1. 阴阳的关系。阳明行于外为阳,太阴行于内为阴。阳明为腑属阳,太阴为脏属阴。2. 虚实的关系。“胃多实,脾多虚”。胃为腑,腑主传化而不藏,故阳明多实证,白虎汤治大渴、大汗、脉洪大的阳明经实证,,承气汤治痞满燥坚实的阳明腑实证。脾为脏,脏主藏精而不泄,故多虚证。归脾汤之类...

太阴阳明论出处与篇名解
篇名“太阴阳明论”源于经脉的联系和功能,特别是它们在生理活动中的相互作用。正如高士宗在《素问直解》中所阐述,脾土对应太阴,胃土对应阳明。胃负责接纳和消化食物,依赖脾的运化作用,营养供给全身各个脏腑,维持经脉的和谐以及四肢的滋养。脾土的特性,如同大地滋养万物,体现了天地的法则,因此得名“...

《黄帝内经》原文精选
《素问·太阴阳明论》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 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邪入五脏的症状有
邪入五脏,是指病邪侵入人体内部,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描述了邪入五脏的不同症状和表现。具体来说:首先,邪入心,主要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舌质红等。这是因为心主血脉,心火旺盛,影响睡眠和情绪。其次,邪入肝,可能出现头晕目眩...

铎许15220146712问: 与五脏相表里的都是什么? -
新野县小儿回答: 心:五行属火.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肺:五行属金.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脾:五行属土.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肝:五行属木.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肾:五行属水.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铎许15220146712问: 奇恒之腑、传化之腑的营养及营养来源是什么?
新野县小儿回答: 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营养物质是三阴、三阳经中的经气,即所谓天气与地气,营养来源分别来自于三阴经和三阳经.《内经》的经文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名曰奇恒之腑.”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名曰传化之腑.”地气、天气分别指阴 经之气及阳经之气.《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由以上可知,奇恒之腑的营养是三阴经的经气,营养来自三阴经;传化之腑的营养是三阳 经的经气,营养来自三阳经.

铎许15220146712问: 五脏在功能上如何相互配合协调发挥作用? -
新野县小儿回答: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也非常重视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配合、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

铎许15220146712问: “黄帝内经”对阴阳的解释 -
新野县小儿回答: 阴阳是天地之道理,也是一切事物的纲领,变化之原始,生死的根本,好像神明之府.治病必须从这根本问题即阴阳上求得彻底的解决.词解:神明之府:变化莫测称做神,事物昭著叫做明,意思是阴阳变很难窥测,而它的现象又极其显着.府原意是人民聚集的地方,借来比喻阴阳变化之场合.

铎许15220146712问: 中医肉、筋的解剖名称 - 肉:肌肉、皮脂腺;筋 - 静脉,请补充;肌腱和?
新野县小儿回答: 形质结构筋,包括现代所称的肌腱、韧带和筋膜. 五体 1.皮 (1)形质结构皮,即皮...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

铎许15220146712问: 求这段译文在《黄帝内经》中的原文以及标题 -
新野县小儿回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最后一段)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忘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铎许15220146712问: 古代的生是什么意思 -
新野县小儿回答: 生 ⑴出生.《素问�6�1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 二发生,产生.《素问�6�1四气调神大论》:“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⑶生命.《素问�6�1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四活...

铎许15220146712问: 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是什么意思? -
新野县小儿回答: 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却又能保全形体的完好,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是道的至高境界,凡人难为之也.

铎许15220146712问: <<黄帝内经>>翻译 -
新野县小儿回答: 原文中有这一句吗,是在哪一篇的?四气调神大论中有:“春三月,……以使志生,……”.在《内经》中的“志”,狭义的是指“五藏”之一的“肾藏志”,是以五脏气血运化为基础的不同心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