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2——脾和四肢的关系

作者&投稿:蔺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解读)

“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 黄帝问:脾一有病四肢就不能正常活动,这是什么道理?

“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 岐伯说:四肢都受胃气的营养。但是胃气不能直通到四肢,要经过脾的运化,才能布于四肢,现在脾有病了,不能把胃的津液输送出去,四肢因得不到水谷精气,一天一天地衰弱,经脉不通,筋骨肌肉也无脏气充实,四肢就不能运动了。

“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 黄帝道:脾脏不能独主一个时季,是什么原因?

“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 岐伯说:脾属土而位居中央,它经常从四时里分旺于四脏,借每季末的十八日而施治,不得独主一个时季。因为脾脏的功用,是时常施放土精于胃的津液中,相当于天地生养万物一样,从头至足,无处不到,因此并不独主一个时季。

“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 黄帝道:脾和胃的联系是一膜,何以能够给胃行津液呢?

“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 ” 岐伯说:足太阴脾经,就是三阴,它的经脉环绕于胃,连属于脾,挟着咽喉,因此太阴经脉能够运阳明之气,入于手足三阴经 。

“ 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 足阳明胃经,是足太阴脾经之表,是五脏六腑的营养之海,所以胃经也能运太阴之气,入于手足三阳经。

“ 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 五脏六腑都能借助脾经而接受阳明的水谷精气,因此说脾能为胃输送津液。假如脾脏不给胃输送津液,那四肢就得不到阳明水谷之气,气血日益衰弱,脉道不利,肝主之筋,肾主之骨,脾主之肌肉,都无水谷之气以养生,所以不能运用自如。

今天学习了脾和四肢的关系。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明得尚行是什么意思? -
耿虎通络: 彰显良好的品德,重视实践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黄帝内经素问讲的是什么 -
耿虎通络: 《素问》,医经著作,9卷,81篇.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举凡养生气功之理论;人与自然相参相应之学说;不治已病治未病...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黄帝内经 素问 -
耿虎通络: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英文意译《noinclude》),是一部中医理论著作.《素问》与《灵枢》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中医“治未病”包含哪三个方面 -
耿虎通络: 中医治未病,不是说一点都没有,要是真的是这样的,那就的给人宣传怎么养生,一般的都是亚健康状态,比如说有点乏力,或者感觉稍微不舒服,中医上认为这个时候阴阳就发生了不平衡,早期治疗就不至于成了疾病,而不是说一点病都没,给人吃药,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药物和病菌一样都是有偏性的物质,病菌进入人体能致病,药物同样也会,所以古人说是药三分毒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素问主要是什么内容 -
耿虎通络: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病机十九条的黄帝内经素问
耿虎通络: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发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脾气不濡,胃气乃厚”怎么解释?
耿虎通络: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气具有为胃行津液和水谷气的 作用.这个作用可概括为“濡”.一旦味过于苦,苦属火而生土,土气过旺则脾气壅滞不行,反而不能为胃行津液和水谷气,即 “脾气不濡”,则津液和谷气必然停滞胃肠,胃肠食积不化,即“胃 气乃厚”.临床可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等症.至于王冰的解 释:“苦性坚燥,又养脾胃.”依此说法,苦味太过反于脾胃有益,那么“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反倒是正常了.亦有人依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症明苦味有助燥胜湿的作 用.这是言其常.本节则是言其变.过苦非但不能助脾,反而 会使燥气偏盛,胃阴遭劫,脾胃之阴阳平衡被扰乱,形成“脾气不 濡,胃气乃厚”的局面.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上古天真论(关于上古天真论的基本详情介绍)
耿虎通络: 1、《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是对内经创作来源及其特点补充说明:医之始,自远古,是寓黄帝和岐伯谈论如何达到健康与长寿目的第一篇重要论文.2、首先论述了从上古天性自然之真而毫无人为之杂的古人能活百岁而动作不衰与不知养生之道半百而衰的具体原因,其次谈及人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强调肾气、正气、真气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最后列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理想的人生意境.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
耿虎通络: 主要是从气道中医的角度出发,并且能够联系实际,不至于枯燥无味,出自《黄帝内经》中素问上第一章 上古天真论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达拉特旗13827408254: 黄帝内经第一篇是讲啥的 -
耿虎通络: 序 启玄子王冰撰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消书》日:伏炭、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淑书·艺文志》曰:根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