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太庙每事问读后感

作者&投稿:童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速求一篇论语读后感
这种老老实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是合于“礼”的规范的。孔子入太庙而每事问,有人提出质疑:“谁说他知道礼呢?入太庙而每事问。”孔子答以“是礼也。”(《论语·八佾》)就是说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合于“礼”的规范的。其三,重实事教育,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人、时事的评价以及...

求论衡问孔篇读后感。
这种老老实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是合于“礼”的规范的。孔子入太庙而每事问,有人提出质疑:“谁说他知道礼呢?入太庙而每事问。”孔子答以“是礼也。”(《论语·八佾》)就是说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合于“礼”的规范的。其三,重实事教育,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人、时事的评价以及孔子自己的立身行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该之”的读后感悟是什么啊!!!急急急...
回答: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后感600字
“(《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的读后感50字
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求几条论语加翻译
【原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陬(邹):孔子的家乡。 【译文】 孔子进太庙,每件事都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呢?进太庙,事事问。”孔子听后,说:“这就是礼。”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小学五年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读后感
学习要诚问。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学在官府,流于民间的文化典籍少之又少,问是学习的最佳途径。孔子于洛阳向老子问礼,入太庙,每事问,向七岁的项橐也不耻下问。诚问于师者,诚问于贤者。问则释疑,学必有成。学习要温习。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学习的知识,会有恍然顿悟之感。既深化了新旧知...

诲人不倦读后感小学四年级
学习要诚问.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学在官府,流于民间的文化典籍少之又少,问是学习的最佳途径.孔子于洛阳向老子问礼,入太庙,每事问,向七岁的项橐也不耻下问.诚问于师者,诚问于贤者.问则释疑,学必有成.学习要温习.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学习的知识,会有恍然顿悟之感.既深化了新旧知的联系,又有...

论语全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约书亚14\/\/13-15读后感
还有一个秘籍,夫子是“入太庙,每事问。”我是遇难题,必祷告,恳求上帝的指引,如此一来,忽悠和被忽悠,也如这秋日里的落叶,在天空中划出一条弧线,悠然而去,渐行渐远。有点儿夸张,质朴的话是这么说,我要在上帝的护佑下,不忽悠人也不被忽悠。“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

陟顺17891312096问: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究竟问了些什么?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心神回答: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当时他也无法以专家自居,由于虚心求救每一个事件的背后的指导思想在当时必不可少,而且还可以显露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所以说孔子对周礼具有很恭敬的态度.

陟顺17891312096问: 论语十则的读后感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心神回答: 论语十则的读后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

陟顺17891312096问: 论语里到了周公庙孔子每件事情都问才叫有礼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心神回答: 《论语》对此有两处记载,一处在《八佾》篇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另一处在《乡党》篇中,因为这篇是记载孔子行为活动和习惯的专篇,所以省去了“子”这个主语,直接说“入太庙,每事问”.进入太庙是进行祭祀活动.虽然祭祀活动的规定程序是相同的,但每次活动的计划是不同的.参与祭祀活动的人员向活动组织者询问了解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活动细节,不只是出于礼貌,更不是装着不懂而请教别人的样子来表现自己的谦逊,而是恭敬和认真的表现.所以孔子才回答“是礼也”.

陟顺17891312096问: 孔子好学的故事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心神回答: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翻译: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是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

陟顺17891312096问: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后感600字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心神回答: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

陟顺17891312096问: 孔子为什么要“入太庙,每事问”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心神回答:[答案]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

陟顺17891312096问: 论语十则感悟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心神回答:[答案]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 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

陟顺17891312096问: 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意思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心神回答: 解 释 指凡遇到不懂的事,都问别人,向别人请教.后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出 处 《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典 故 孔子,名丘,出生于邹县(今山东曲阜东南10里西邹集).他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县官,所以他被称为“邹人...

陟顺17891312096问: 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的评析,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心神回答:[答案] 【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评析】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