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作者&投稿:由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意思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解释
1、“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谚语,意思是一天不做事,一天没有饭吃;形容生活艰难。2、“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出处:明·徐复祚《投梭记》三:“我儿,明日就去买了机儿,拣好日就动手。你一日不趁,一日不活哩。”

一日不做,不日不食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一天不做事,一天没有饭吃;形容生活艰难。出自:宋·王桥《野客丛书》二九:“今鄙俗语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译文:现在我们俗话说一天不做事,一天没有饭吃。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出处在哪里?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目不作,百日不食。”“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意思是:如果一天没有做事,那么就一天不要吃饭。这句话是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做白日梦,不劳而获的行为是可耻的,教导人们要敬业乐业,每天都要做(有意义)的事。示例 宋·王桥《野客丛书》...

“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请问怎么理解
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 词义 一日不耕作,则百日无可食者。出处 1.宋王楙 《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今鄙俗语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而《赵世家》曰:‘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2.《史记·赵世家》:“肃侯游大陵 ,出於鹿门。大戊午 扣马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含义
一天不劳作,一天就没有饭吃。清翟灏《通俗编.行事》:“《传灯录》百 丈怀海禅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密收作具息之,师 偏求作具不获,而亦亡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 亦作(一天不做,一天不食)王少堂《武松》二回:“明日这一天 没得功夫做生意,我吃什么东西呢?...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 什么意思?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历史上有位修禅高僧所说,他弟子曾因其年迈体弱,有天把劳作工具藏起来,他找不到工具就真的不吃饭,此后弟子再也不敢了。施者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出家修行佛法的人如果不精进修行的话,受不起啊。一面修行,一面劳作:修行佛法修的是心,干活吃饭睡觉皆是修行,禅修...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谁提出的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源于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的大力倡导。其彰显禅宗对劳动的态度,即不劳动者不得食。禅宗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农禅并重,或农禅并举,也可以称农禅合一,为丛林本色。而农禅并重的核心要义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不仅是戒律规范,亦是生活方式;不仅是思想理念,亦是...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是出自哪里的?
在《遇事当下不定论》一书中看到的,事因为百丈禅师很重视劳动所得,于是这样告诫弟子的。

佛理故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他每天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要求自己与其他僧众自食其力的生活,对于平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后来,百丈禅师渐渐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不忍心...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 什么意思?
有名的《百丈清规》就是他给清众及修行僧制定的。其中有一条规定:每一名僧众都要进行体力劳动,清规中称为“作务”,又名“普请”(即请禅院内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劳动的意思)。百丈和尚就是年事已高时,也仍不放弃劳作。众弟子们多次恳请他休息休息,可他总是身先士卒。一次,有一位弟子...

野喻15850283648问: “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请问怎么理解 -
肥西县丽珠回答: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

野喻15850283648问: 佛家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
肥西县丽珠回答: 因为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 增一阿含经》记载了关于“过午不食”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传法时,对弟子们说:“我恒一...

野喻15850283648问: 为什么佛教教律要求:“过午不食”?科学嘛? -
肥西县丽珠回答: 午是指中午《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

野喻15850283648问: 佛家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肥西县丽珠回答: 释迦牟尼最初规定过午不食,是因为早期的出家人的饭食,全部都是化缘得来,过了中午俗家人吃饭时间再去化缘,必然会给施主造成一定麻烦,有违出家人修行的本意.再者,修行人惜时如金,往往不肯为了一餐饭食,而误了下午的修行功课.后来佛法传到中国以后,慢慢演变成了戒律. 此外,佛门修行讲究清心寡欲,食欲也是一种欲,腹中食物少,不动身根,心中无食欲,不动意根,也符合佛家六根清净的宗旨. 所以过午不食,甚至日中一食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修行人的一定修为层次,即所谓气足不思饭,修到更高层次是甚至可以辟谷,甚至辟食一段时间.不过,修行养生还是顺其自然为好,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修行有成,勉强刻意为之,却往往有伤身体,结果得不偿失.

野喻15850283648问: 不吃饭在佛教里教什么 -
肥西县丽珠回答: 佛教中应该没有教人不吃饭的.只有过午不食戒,即一日一餐.有一天,一位天人来到佛前,问道:“梵行圣者,树林为住,日中一食,何故斯乐?”佛陀答道:“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祥.”(1)比丘们恒常快乐地以现前当下为住,无忧虑过去和未来.

野喻15850283648问: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 -
肥西县丽珠回答:[答案] 有名的《百丈清规》就是他给清众及修行僧制定的. 其中有一条规定:每一名僧众都要进行体力劳动,清规中称为“作务”,又名“普请”(即请禅院内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劳动的意思). 百丈和尚就是年事已高时,也仍不放弃劳作.众弟子们多次...

野喻15850283648问: 鸟儿吃庄稼,念什么咒语? -
肥西县丽珠回答: 有些事情并不能全部用咒语或者圣号解决问题,如果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不需要佛法做,只要 赶走就可以啦,但是一定要念三皈依给它们听,让它们皈依佛门就是了,念佛菩萨圣号就行啊.

野喻15850283648问: 中国佛学会有没有化缘的和尚 -
肥西县丽珠回答: 唐代禅宗高僧百丈和尚,唐中叶后,由于旧教规和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于是怀海便大胆进行教规改革,设立了百丈清规.僧众应饮食随宜,务于勤俭,全体僧人均须参加劳动,“上下均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当时,在佛教发源地印度,和尚仍多以乞食为生.) 因为当时有僧人出家就认为是人天供养,好吃懒做.百丈和尚就立下规矩,不在特定情况下不许化缘,直到现在.在佛教发源地印度,佛在世的时候,如果化缘就必定要给供僧人解惑!(就是僧人来化缘,他必定给你解决一个疑问.西游记是最好的例子,只要唐僧化缘就有妖怪.就要帮忙解决,不能一走了之.) 所以,现在有些僧人,不与评论(毕竟穿上僧衣也是一种因),智者思考自己明了!

野喻15850283648问: 和尚为什么老是扫地啊? -
肥西县丽珠回答: 这是禅宗的“清规”之一,为百丈怀海所创立.即所谓“农禅”制度,“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后来的僧人虽然不再参加劳作,但仍然要坚持做一些劳动,譬如扫地. 他们这是"扫去心中的魔",不让心中有杂念.佛门有首偈子:“扫地扫地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