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谋篇原文

作者&投稿:吴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鬼谷子谋篇原文与译文
鬼谷子谋篇的原文及译文如下:一、原文 天地景行,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亦然。故有利相违,则谓之曲;以权胜,则谓之奇;以逸待劳,则谓之贼;溃敌之三军而要之,则谓之击。动地指天,卑至幽险而达于神明。夫将杂於乱世,不可为已之遗,则必不能终偷安宅也。将既无纪律之可以恃,...

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是什么意思 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的意思
1、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的意思是:欲去除某事可对其放纵,放纵目的为寻找可乘之机。出处:《鬼谷子谋篇》。2、原文: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

《鬼谷子》谋篇第十:谋要有道
任何事情的处理方式都是这样,不论反复多少次也都遵循同一法则。 【原文】 夫仁人轻货[1],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2];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3];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4]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

鬼谷子·谋篇第十的作品原文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1),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2),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3)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

谋篇第十作品原文
谋略之道,关键在于理解事物的根源并探究其本质。首先,要审察并确定事物的三种基本状态,即上、中、下三仪,以此为基础创造惊奇。如同郑人取玉,依靠司南指引方向,同样,衡量才能、评估能力、洞察情感的手段是处理事务的指南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情亲近者往往能共同成功,欲望相同但疏远者则可能相互...

符而应之,壅而塞之,乱而惑之,三步制君。什么意思!3q
这是源自《鬼谷子》谋篇第十里面的一句话。原文是: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这里面拥通壅,就是用土堵。意思是:试探的目的是为了抓住别人的弱点,让他产生恐惧。对自己缺点的恐惧;提出美好的目标,那是为了让他行动;让别人或自己在细微的地方...

谁知道鬼谷子在哪看
【《鬼谷子》谋篇第十】原文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 ,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文心雕龙·神思的原文
此盖驭文之首术26,谋篇之大端27。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28;规矩虚位29,刻镂无形30。登山则情满于山31,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32,气倍辞前33;暨乎篇成34,半折心始35。何则?意翻空而易奇36,言征实而难巧也37。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

《鬼谷子》揣篇第七:量权揣情
而本篇也可以说是下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的前提和基础。 【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1]诸侯之情。量权[2]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3];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注释】 [1]揣:推测对方的心理。 [2]量权:量是用秤称重量,权是秤所用的砣。这里指...

辨奸论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本文突出的成功之处在于谋篇。文章开始先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了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于“好恶”和“利害”所形成的必然结果。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不能不令人首肯。接着,又通过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了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所疏漏,这就为下文的“今有人”起...

鄣滕18676211547问: 上兵伐谋是什么意思? -
定南县扶严回答: 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即进攻,攻打.谋就是谋略.伐谋就是指以谋略攻敌取得胜利.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使用谋略胜敌. 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鄣滕18676211547问: 《孙子兵法》第三章谋攻篇. -
定南县扶严回答: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轀 ,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 ,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鄣滕18676211547问: 孙子兵法原文 -
定南县扶严回答: 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谋攻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

鄣滕18676211547问: 上兵伐谋, -
定南县扶严回答:[答案] 【原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译文】所以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城.

鄣滕18676211547问: 古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是哪部著作里的? -
定南县扶严回答: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鄣滕18676211547问: 上兵指的是什么手段?
定南县扶严回答: 伐谋“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意思是用兵的最佳方法是使用策略取胜,不动用武力.上兵伐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

鄣滕18676211547问: 上兵的手段指的是什么 -
定南县扶严回答: 手段是伐谋.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今中外第一兵书,受历代军事学家推崇,但其真正的魅力却往往遭到大众误解.扩展资料: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即进攻,攻打.谋就是谋略.伐谋就是指以谋略攻敌取得胜利.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使用谋略胜敌. 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攻心为上:是说打胜仗最好的方法是从心理上威慑住对方,控制住敌人,使敌人从心理上溃败.

鄣滕18676211547问: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出自孙子兵法哪篇 -
定南县扶严回答: “攻城为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是这样说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心为上”没有出现在孙子兵法中,这是三国时马谡给诸葛亮南伐时提出的建议:“用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采纳了他的策略,七擒七纵孟获,果然达到了长治久安的效果.

鄣滕18676211547问: 孙子兵法计谋篇 -
定南县扶严回答: 孙子兵法之三:计《孙子》对战略运用的论述最集中地体现在第一篇《计》中.“计”,《说文解字》云:“计,会也,算也.”计从言,从十,是会意字,本义是“计算”,“计议”、“谋划”等皆为引申义.《管子.七法》:“刚柔也、轻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