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代定罪量刑中“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内容。

作者&投稿:乐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简述汉代定罪量刑中“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内容。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即祖孙三代、夫妻之间,卑幼隐匿尊长罪行的,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隐匿卑幼罪行的,除死罪要上请,其他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刑法原则是汉朝引礼入法的重要体现,对后世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P83)
【答案解析】
本题知识点:汉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简述汉代定罪量刑中“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内容。
简述汉代定罪量刑中“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内容。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即祖孙三代、夫妻之间,卑幼隐匿尊长罪行的,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隐匿卑幼罪行的,除死罪要上请,其他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刑法原则是汉朝引礼入...

简述汉代定罪量刑中“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内容。
在汉代的司法实践中,存在一项被称为“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这一原则允许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犯罪行为,不进行告发或作证。具体来说,如果祖孙三代、夫妻之间有人犯罪,卑幼者可以选择隐瞒尊长者的罪行,不会因此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反过来,尊长者隐匿卑幼者的罪行,除了死罪需要上报皇帝外,其他罪行不负...

试述汉代刑法原则对秦代的发展。
【答案】:汉律关于定罪量刑原则,基本上沿袭秦制,但也有所发展和变化:(1)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秦律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汉律则直接按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并有最低年龄和最高年龄的区别,这一方法为后世封建法典所沿袭。两汉刑事责任年龄大体可以分为8岁以下80岁以上,7岁以下70岁以上,或者7岁以下80岁...

简述两汉定罪量刑的原则
按照汉朝的法律规定:“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这条法律规定可以看到汉代审理案件已有时效问题了。3、亲亲得相首匿(父子相隐)《论与.子路》记载:“叶公与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直直躬者异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4、先自告者除其罪 5...

【酱香通鉴】汉代断案量刑实录
本案,廷尉等人的思路是,试图通过继承顺序的论证,将女子甲的行为往不孝罪、敖悍罪上靠,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甲作出草率判决。申抓住这一漏洞,讨论了不孝罪的轻重表现,以及通奸罪之关键的当场拿获——秦汉律中称为“校上”,成功推翻了廷尉的结论。其表现出来的精湛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简述汉代刑法的主要原则
一、罪刑相应,维护特权 罪刑相应乃按罪行之轻重,科以相应的刑罚,即犯多大的罪,就处以多重的刑,重 罪重判,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二、故意从重,过失从轻 汉初适用刑罚,严格区分故意与过失,故意从重,过失从轻。三、自出减刑,立功赎罪 自出是犯罪后自动投案的行为,律文又称“...

简述汉代刑法的主要原则
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不交一般司法机关处理,而应先奏请皇帝裁决。官贵犯罪可以请示皇帝给予优待。3、亲亲得相首匿(亲属相隐原则:汉宣帝),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4、尊老怜幼原则(恤刑原则) 对于犯罪的老、幼、妇孺、病残者,在定罪量刑方面给予照顾 。

试述儒家思想对汉代司法的影响。
【答案】:西汉中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司法领域之中,极大地影响了汉代的司法原则和司法制度形成了汉代独具特色的司法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实行春秋决狱,是指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其首创者为董仲舒,基本精神是“本其...

中国古代定罪量刑通例有哪些?
各个朝代定罪量刑的依据都是当时的法律通例或者法典,比如夏朝的禹刑和商朝的汤刑,周朝依据的九刑、吕刑,战国时期的刑鼎、竹刑、法经,秦朝的秦律,汉代的九章律,三国时期的魏律,晋朝的晋律,南北朝的北齐律、北魏律、南陈律,隋朝的开皇律,唐代的唐律疏议,宋朝的宋刑统,元朝的大法令,明朝的...

简述武帝时期儒家化刑罚原则的具体内容
汉简《二年律令》是西汉初年的法律辑录 ,这批简文对刑事责任年龄、故意与过失、数罪的处罚等都有较细密的规定。其它刑罚原则有诬告反坐原则、证言不实反坐原则、连坐原则、上诉不实加刑原则等。汉律在定罪量刑时 ,充分考虑皇权和尊长的地位 ,对于触犯皇权和尊长都要从重处罚。此外 ,对于触犯人伦、群盗...

合肥市18267603479: 2.论述汉代刑事法制中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
漫晓四妙: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具体指三代以内血...

合肥市18267603479: 中国法制史案例分析解答,急急急!!! -
漫晓四妙: 汉代司法中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所谓得相首匿即时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这是汉代在儒家“父子相隐”思想下形成的重要的刑法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孔子“亲亲相隐,直在其中”的伦理观念在封建法律中的直接体现.意在维护以父权和夫权为中心的封建家庭伦常关系,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这项刑法原则,被唐律所吸收,发展成“同居相为隐”的律条

合肥市18267603479: 在汉朝,十恶之罪是否适用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为什么 -
漫晓四妙: 从“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确立和传承轨迹不难看出,这一原则不仅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其之所以被长期沿用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体有以下原因:其一,该原则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亲缘本性.人的...

合肥市18267603479: 中国法制史中<亲亲得相首匿>中的:首匿.是什么意思? -
漫晓四妙: 首匿的意思是:主谋藏匿(罪犯). 就是以首谋的身份藏匿. 首,为谋首,主谋. 匿,藏匿.

合肥市18267603479: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在宋朝怎样适用? -
漫晓四妙: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种亲属之间...

合肥市18267603479: 简述汉代刑法的主要原则 -
漫晓四妙: 代的刑罚也确立了相应的适用 原则. 一、罪刑相应,维护特权 罪刑相应乃按罪行之轻重,科以相应的刑罚,即犯多大的罪,就处以多重的刑,重 罪重判,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 二、故意从重,过失从轻 汉初适用刑罚,严格区分故意与过失,故意从重,过失从轻. 三、自出减刑,立功赎罪 自出是犯罪后自动投案的行为,律文又称“自告”,可适量减刑,四、诬告反坐,故纵同罪 诬告反坐在当时政法合一的体制下尤显重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