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得相首匿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哈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亲亲得相首匿”是中国古代法律中规定的夫妻、父母、子女以及其他特定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罪行以免除处罚的原则。
2. “亲亲相隐”是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一个特征,体现了儒家“孝亲”伦理和宗族家长制度。
3. 该制度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4. “亲亲相隐”制度的发展与儒家提倡的“孝道”紧密相关。西周、春秋时期强调家本位,战国至秦朝则是国本位,西汉至清末则是国和家本位的结合。
5.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社会生活以“君父一体,忠孝合一”的宗法等级精神为规范,推崇无条件的“亲亲相隐”。
6. “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对人类亲情的爱护和宽容上。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体系,强调“仁者爱人”和各种人伦精神,这些都在古代法律中体现为“亲亲相隐”制度。


亲亲得相首匿是什么意思
1. “亲亲得相首匿”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曾在古代司法实践中发挥重要社会职能。2. 这一原则指的是亲属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它的思想根源悠久,早在周礼中就有“为亲者讳”的说法。3. 孔子将这一传统宗法原则概括为司法主张,并在《论语》中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亲亲得相首匿”
在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原则是“亲亲得相首匿”,它源于《汉书·宣帝纪室晶》中的记载,指出作为主谋者,如果亲属之间互相藏匿犯罪行为,例如父母藏匿子女,夫妻之间隐瞒对方的罪行,孙辈隐匿祖父母,通常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原则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的道德观念,他在《论语·子路》中...

亲亲得相首匿 具体是什么意思
汉代法律中有一个独特的规定,即亲亲得相首匿,这是指直系三代亲属之间,包括夫妻,除了谋反和大逆等严重罪行之外,其他犯罪行为,允许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方举报。这种法律原则体现了亲属间的亲情和信任,宽容了在某些轻微犯罪情况下的相互袒护,不追究容隐犯罪的法律责任。这个理念的延伸,可以用“父为...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什么意思?
1.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的是在直系亲属之间,包括血亲和夫妻关系,除非涉及谋反或大逆不道之罪,否则都可以互相隐瞒犯罪行为,并且相关责任人可以受到减轻刑罚的处理。2. 这一原则源自汉代的刑罚适用规则,其基础是儒家思想中孔子的观点:“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即在家庭关系中,家庭...

亲亲得相首匿 具体是什么意思
“亲亲得相首匿”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它规定亲属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这一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周礼中就有“为亲者讳”的理念,孔子将其发展为司法主张,强调父慈子孝的道德观念。汉朝时,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原则正式成为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即子女、妻子、孙子...

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答案】: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它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罪犯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它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诏令说:“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

中国历代“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特点
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亲亲得相首匿最早是由孔子提出,将该伦理原则上升为刑罚适用原则的是西汉宣帝。

“亲亲得相首匿”首入律条的是()。
亲亲得相首匿首入律条的是汉宣帝时的《二年律令》。以下是对该问题的 一、什么是“亲亲得相首匿”?“亲亲得相首匿”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亲属间要相互庇护和隐匿罪行。这一原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伦理观念与法律制度的融合。在汉代,这一原则被正式确立并体现在律条中。二、首入...

“亲亲得相首匿”何解?出自何处?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汉宣帝时期,有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被确立,那就是"亲亲得相首匿"。这个原则源于儒家思想,源自《搜可 作者所有文章》中的一段引用,"持鱼界粮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这一原则的核心理念是,亲属之间,特别是卑幼者对尊长者的犯罪行为,如果选择隐瞒,通常不会被...

关于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
“亲亲得相首匿”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曾发挥了重要的社会职能。今天,当我们走向法治国家时,如何科学地对待“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应该说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不负刑事责任。这一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周礼中...

上虞市17258533505: 2.论述汉代刑事法制中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
翁雁三乙: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具体指三代以内血...

上虞市17258533505: “亲亲得相首匿”何解?出自何处? -
翁雁三乙: 【文章标题】 亲亲得相首匿 【关联词】亲亲得相首匿 【类别】辞典 【来 源】转载 【作者】搜可 作者所有文章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

上虞市17258533505: 中国法制史案例分析解答,急急急!!! -
翁雁三乙: 汉代司法中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所谓得相首匿即时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这是汉代在儒家“父子相隐”思想下形成的重要的刑法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孔子“亲亲相隐,直在其中”的伦理观念在封建法律中的直接体现.意在维护以父权和夫权为中心的封建家庭伦常关系,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这项刑法原则,被唐律所吸收,发展成“同居相为隐”的律条

上虞市17258533505: 中国古代法制史测试题~谁会的进!《中国古代法制史》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亲亲得相首匿2、春秋决狱3、禹刑汤刑4、公室告、非公室告二、简答1、西... -
翁雁三乙:[答案] 《法经》在我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作为中国封建法制

上虞市17258533505: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在宋朝怎样适用? -
翁雁三乙: 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种亲属之间...

上虞市17258533505: 请问在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中,子女首匿父母所有的犯罪都不被追究?? -
翁雁三乙: 古代刑法规定的谋反等罪不适用该原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