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八识十二处十八界

作者&投稿:尘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阴阳五行基本介绍
我”,识则了别外境。五蕴涵盖了色、受、想、行、识五类法,它们相互依存,不断生灭,象征五种不同的聚合状态。在佛教中,“五众”代表五种众多法的聚合,“五阴”则暗示五种法掩盖了智慧。佛陀针对不同根性的人群,会以五蕴或十二处、十八界来阐述教义。了解五蕴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佛教教义。

什么是佛家五蕴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

《俱舍》术语要点一览
一、关键术语概览1. 界品 界品的核心包括有漏与无漏的区分,四谛揭示的真理,以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基础架构。"有寻有伺等"是理解阿毗达磨核心操作,"三分别"则是其基本逻辑。界品奠定阿氏哲学基石,总体上难度适中。2. 根品 二十二根是这一品的要点,异熟、三性等概念提供了操作方法。六因四...

十八界和六根六尘的关系十八界
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5、《俱舍论》卷一:“法种族义是‘界’义……如是一身或一相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6、”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放光》译出后,‘事数’比较完备了,如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来说明。7、”。

请问有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四科七大,如来藏性呢?
四科---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七大---即地、水、火、风、空、见、识。 --- 佛于《楞严经》讲四科七大 阐明万法之存在,乃是「相妄性真」,藉显「真心」之体认,以建立修行的正确知见。 四科七大,乃如来藏清净本然「真心」即「妄现」,如空华水月,镜像灯影,当体即空;空故仍...

百法第六课
其次百法是大乘对法相解说的论点,佛法对法分为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阿含经中归纳为三科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百法中有较为详细的归纳将法分为五类一百种。从而通过分析一切法证得唯识无我的论点。整个百法都是通过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两个方面来论述证明论点的。认识到无我是摧毁...

什么是五蕴?
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人类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意义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 宗教 佛教 包含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中文名 五蕴 版本零 十八界十二处,于心境开合,各有不同。若详言心而略言境者,五蕴是...

佛教的五蕴之苦是什么?
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 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 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 们的智慧之意。佛陀为利根的众生说五蕴;智慧比较差的众生,佛陀则为他们演 说十二处、十八界。

植物有几蕴几识,石头呢?
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 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 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 们的智慧之意。佛陀为利根的众生说五蕴;智慧比较差的众生,佛陀则为他们演 说十二处、十八界。

般若经细分之法
佛告善现:“若无记身业、语业、意业,若无记四大种,若无记五根,若无记六处,若无记无色诸蕴、界、处,若无记异熟,诸如是等名无记法。”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名为世间法?”佛告善现:“谓世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善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十二缘起,诸如是等名...

老功18492434751问: 十二处十八界是什么意思 -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 十二处十八界是指佛教中的十二处和十八界.十二处即六根、六境、六识,合称十八界.六根是能对色声香味触法产生感觉的六个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又称六种认识功能.六境指认识的对象:色声香味触法(法的含义与前相同).六识则是前...

老功18492434751问: 何为“五蕴”?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 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 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 (二)、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

老功18492434751问: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 -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 第八识心体又名如来藏、阿赖耶识、本际、实际、真如、如、我……等无量名,是佛法的实相心,《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和龙树菩萨所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中道,皆指如来...

老功18492434751问: 有谁可以释义的?!有奖~~ -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 色受想行识,是五蕴,已如上说.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十八界.蕴处界在佛教中称曰三科,是对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所作的三种不同形式的...

老功18492434751问: 如何正确背诵《般若波罗密心经》 -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 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之文字分段参考、注释及读音 [##之间内容为注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受想行识...

老功18492434751问: 五蕴指的是哪五蕴? -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答案]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 (一)、色蕴:即物质的...

老功18492434751问: 佛教里面什么是教理? -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 佛教的基本教理有:三科,缘起和十二因缘,四法印,三学,四圣谛,三十七道品等. 三科:一切诸法分为蕴,处,界三类,称为三科. 蕴就是五蕴,色(物质),受(苦乐的感受),想(对事物的概念),行(无常现象),识(分别、判断...

老功18492434751问: 色受想行识分别指什么? -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 色受想行识意思分别如下: 一、色是除我们心灵之外的客观世界,包括我们的身体. 二、受是指感官接受刺激,即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三种感受. 三...

老功18492434751问: 一个西方的哲学故事与佛法的联系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 释迦佛在经典中常说的一句话:不可思议.真如或称佛性,无法用语言和现量思维表述.如果强用一种定性的思维试图“解释”,则越走越远,最终斥以“迷信”. 您最后所引佛偈“应作如是观”之观字,世尊告诫大家,不是仅仅“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露、电,要按教导的方法去实践,要入此观,使真如本性现前. 如果不入观,则言与所言、是与非是、智与迷信,尚是戏论. 那谟阿弥陀佛

老功18492434751问: 禅宗的开悟明心,所要证的“本觉”是怎样的 -
察哈尔右翼后旗罗霖回答: 禅宗的开悟明心,所要证的“本觉”是怎样的2017-05-15 佛法真实义 惠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六祖,以禅宗来说,就是要求明心开悟、要眼见佛性,也就是大乘佛法的觉悟.因为众生的八个识之中,有的识是具有念相的;有的识是不具念相的.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