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派和瑜伽派的区别

作者&投稿:当涂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一共有多少个宗派?
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1)三论宗 主要依据鸠摩罗什译的《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研究传习而形成的宗派,因为是依据中...

佛教宗派各自特点
讲的是华严宗和律宗的特点。华严宗因奉《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中国是大乘佛教的国家,中国佛教的大乘思想就是以华严宗为中心的。《华严经》起源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经过中国祖师大德的智慧的融合,将华严法界缘起的思想发挥得最圆融最究竟,并提出种种的观法,寓哲理于实践中。

中观学派的派别分立与理论发展
6世纪佛护作《中论注》,清辨作《般若灯论释》,与当时流行的另一种思潮唯识论开展了“空有之争”后,大乘佛教才开始分出中观派和瑜伽行派。佛护和清辨虽然都标榜弘扬龙树、提婆的中观,但他们对空性的认识和论证方法都各自不同。因之中观派分成应成派(归谬论证派)和自续派(独立论证派)两派...

瑜伽行派概括介绍
陈那从认识论逻辑的角度解释大乘佛学,他的《观所缘缘论》和《集量论》揭示了大乘宗教解脱理论与瑜伽行派世界观和认识论的紧密联系,陈那的学说带有经量部的特征,被称为“瑜伽行经量部”。法称作为陈那的弟子,他的哲学立场逐渐倾向于经量部,他的《量评释论》等作品对瑜伽行派的逻辑理论进行了批判...

什么是中观派?中观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中观应成派 佛护:著《佛护论》,对龙树菩萨《中观论》所述正理诸义,以应成之因加以注解,开创中观应成派。月称:中观派哲学最伟大的导师之一,一切持教大师的顶严,是中观学派的集大成者。龙树菩萨在前往极乐刹土时说:“最后弟子为月称,末为宣说无生法。”月称菩萨著有《明句论》,以及...

文礼书院梵文营第二天记录与学思
今日整个上午、下午、晚上,Mattia教授在昨日讲五蕴、无自性性的进度上,继续讲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瑜伽派、中观派等对无自性性的主张,最后讲到《心经》作为结局。步步清晰,句句透彻,解说无碍,使我深信此两日梵文营课堂,是当代世界文化史上因缘相续的大法会,故不敢多赞一词,愿录所闻,作为见证。教授及翻译曰...

请问"瑜伽"与佛教有没有关联?想知道详细的,谢谢!
【瑜伽宗】又作瑜伽派。(一)法相宗在印度称为瑜伽宗,系奉持瑜伽师地论之学派。于印度大乘佛教中,与‘中观派’相对。此宗派以弥勒为初祖,无著继之,其后有世亲、陈那、亲胜、火辨、安慧、戒贤、智光等,相继发挥三性中道之旨,提倡观行万法唯识之理,以悟入真如之性。其后此教派传入我国,渐分...

瑜伽行派的概括介绍
从教理上,它认为中观派在揭示世界空性方面极为彻底,但却忽视了世俗界迷妄之现状的说明。因而瑜伽行派在接过空论之后,又致力于说明世间的假有。在宗教实践方面。相应地它也注重传统的戒定修持手段。无著所著《摄大乘论》、世亲所著的《唯识三十颂》 、《唯识二十论》,为瑜伽行派的代表作。《摄...

瑜伽行派传播概况
在北魏时期,瑜伽行派的思想通过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等人的努力,引入了中国北方,形成了地论学派。而在南朝的梁陈年间,真谛在江南地区推广了这一思想,孕育了摄论学派。然而,南北朝时期的唯识思想主要源自印度早期的瑜伽行派或者唯识古学。到了唐朝,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了《成唯识论》进行翻译,这标志...

什么叫顺瑜伽行中观派
反而是寂护(约公元六八○ -七四○ 年)及其弟子莲华戒(约公元七○ ○ -七五○ 年),继承清辨的学风,而进一步在世俗谛上,与瑜伽行派的唯识说合流,主张「世俗唯识,胜义皆空」,而有更长远的影响。后人称寂护这一学派,为「随瑜伽行中观派」。寂护与莲华戒,后来进入西藏宏法,论破早先由...

字亲18797218749问: Madhyamika和Yoga两宗派对立,前者的中文译名是?两宗?
衢州市尼可回答: Madhyamika:中观派 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派别之一.中国传统称为空宗.因宣扬龙树的中道而得名.中观理论最早的阐述者和奠基人是2~3世纪的龙树和他的弟子提婆.但...

字亲18797218749问: 般若中观思想知道是什么?谢谢 -
衢州市尼可回答: 中观派,与瑜伽派对立,以龙树菩萨所著《中论》为基础,宣扬空观.其思想认为:由世俗名言概念所获得的认识,都属于戏论范围,称为“俗谛”;唯有依照佛理而直觉现观,方能证得的诸法实相,称为“真谛”.从俗谛而言,因缘所生法...

字亲18797218749问: 佛教里的空宗有宗什么区别? -
衢州市尼可回答: 佛教中没有空宗、有宗这种东西.佛教中讲的空、有是讲的心性上的东西,空是让修行人离相,证清净心;有是让修行人不落断灭见,不落顽空.是故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与有是一如的,不二的.因此你说的所谓空宗、有宗,不是佛法, 有悖佛法宗义,当然也不存在空宗有宗的区别了.

字亲18797218749问: “甚至分河饮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护法之旨哉.”这段经文是什么意思 -
衢州市尼可回答: 应该是评中观派与瑜伽行派学说分歧的吧. 刚才搜了一下,出自智旭大师《楞严经文句》:“性相二宗.犹波之与水.从来不可分隔.而其流弊也.甚至分河饮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护法之旨哉.”中国佛教传统上把大乘佛教思想流派分为性宗与相宗,约等于印度佛教的中观派与瑜伽行派,据传文殊菩萨是中观派始祖,弥勒菩萨是瑜伽行派始祖,马鸣是有部高僧,也有说他是中观派的,护法是瑜伽行派高僧,曾经做过那烂陀寺主持.这四位是指代性相两宗历代祖师.智旭大师的这句话,是认为性相两宗教义是一致的,两宗不应该有分歧,后世有分歧不是祖师们的错.

字亲18797218749问: 不废一法是什么意思 -
衢州市尼可回答: 从“空”来看待一切事物,不废一法;从“有”来看待一切事物,又不立一法. 印度佛教哲学中两个基本概念和术语.“空有”源出“无有”.《梨俱吠陀》的《有无歌》说:“有既非有,无亦非有.”《歌者奥义书》说:“太初之时,世界为...

字亲18797218749问: 大乘和小乘佛教的由来以及区别等?中国西藏阿富汗东南亚这些地区都分
衢州市尼可回答: 第一,就哲学思想而言,小乘佛教不完全否定事物现象的实在性,大乘佛教则否认事... 各部派均传持各自的三藏,特别是在论藏方面,往往可显示出自派的教理特质.但是...

字亲18797218749问: 佛教中的大乘与小乘有什么分别? -
衢州市尼可回答: 大乘佛教 Mahayana Buddhism 佛教派别.公元1世纪左右形成于印度,而后传播至中亚、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尼以至斯里兰卡.它是北传佛教的主流.大乘思想根源于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许多理论创造,如不仅讲人无我,而且讲法无...

字亲18797218749问: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是什么?详细点OK -
衢州市尼可回答: 小乘佛教也叫做“小乘教”,略称“小乘”,梵文音译“希那衍那”.今学术界沿用之,已无贬义.亦称“二乘”,及“声闻乘”、“缘觉乘”.其主要经典是后来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当流行,中国最早流行...

字亲18797218749问: 瑜伽行派的理论传承 -
衢州市尼可回答: 传说瑜伽行派的祖师是弥勒,但弥勒是否实有其人,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一般认为,在瑜伽行派兴起时,大乘佛教中曾有弥勒论师,该派假托弥勒菩萨所说作了种种论著.该派理论的奠基人是无著和世亲.世亲的继承者有亲胜和火辨两家.较亲胜稍后并发挥亲胜学说的有德慧和安慧等,史家称为前期瑜伽行派或无相唯识派;世亲的另一继承者是陈那,他特别注意用因明的方法阐发瑜伽学说,是后期瑜伽行派或有相唯识派的先驱,陈那的后继者有无性、护法、戒贤、法称等.迨7~8世纪密教兴起后,大乘佛教中的两派开始接近起来,逐渐融合为瑜伽行中观派或称中观瑜伽行派.

字亲18797218749问: 南传上座部佛教与藏传佛教,大乘佛教有什么不同? -
衢州市尼可回答: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