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赂而胜之之势的而的用法

作者&投稿:侯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国论 “而”字的翻译
而 (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

苏辙的六国论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越多越 ...
犹: 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 仍然,还)始: 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2、始速祸焉(副词,才)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 如果) 2、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二、古今异义 1、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量 今义 :实际上 2、...

一词多义文言文而
1劝1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勉励,奖励)2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劝说)63-却1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3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

翻译"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已趋于亡。为国者无...
翻译: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势:优势。而:却。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劫持。日:每天,一天天,名作状。下文“月”同。于:比。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是什么意思?谢谢
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意思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唉!这个给你—网页链接,高考顺利😀😀😀

六国论重点虚词:而,以,之的解释是什么?
1.秦以攻取之外 2.斯用兵之效也 3.李牧连却之 4.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6.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7.不赂而胜之之势 8.苟以天下之大 9.六国破亡之故事 以:10.以荆卿为计 11.以赂地事秦 于:12.五战于秦 13.齐人勿附于秦 14.以趋于亡 15.其势弱于秦 为:16....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
出自:宋 苏洵《六国论》原文选段: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释义: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

...其势比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
翻译: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此句出自苏洵的《六国论》。六国论 宋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急求语文文言文专家帮忙整理一下苏辙的六国论的文言句式,实虚词,通假...
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3)事 以地事秦(动词,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4)犹 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5)终 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6)始 始有远略(名词...

1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的可以怎么翻译的啊,古意是什么,整句话连起来...
苏洵《六国论》里的一句话,原文整句是“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意思是: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贿赂国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态势。这一句翻译就是:还有可以用不贿赂国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态势。这句里两个关键点,一是可以,古意的“...

翁审19140787386问: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中的两个而的确切解释. -
聂荣县欣普回答: 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 表示顺承.

翁审19140787386问: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其中"之"的意义"之"共有多少个意义啊!怎么区分啊? -
聂荣县欣普回答:[答案] 胜之的之 代词,秦国 之势的之 结构助词,的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 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⑵结构助词...

翁审19140787386问: 文言文中"而"的几个用法 -
聂荣县欣普回答: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

翁审19140787386问: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
聂荣县欣普回答: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

翁审19140787386问: 古代汉语中“而”字的用法 -
聂荣县欣普回答: 1、相当于“之”.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 2、表语气.略近于“兮”. 《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译文: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党政的那些人危险极了! 3、...

翁审19140787386问: 文言文论语中而字的用法 -
聂荣县欣普回答: 1,连词:表示顺承,相当於「就」、「才」.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连词:表示转折,相当於「却」、「但是」. 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连词:表示假设,相当於「如果」. 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例如: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5,助词:表示语气,相当於「啊」或「吧」. 例如:唐棣之华,偏其反而.6,助词:相当於「之」. 例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自己对着电子检索系统一个一个找出来的,绝非抄袭,若有缺漏错讹,望方家补正.

翁审19140787386问: 有没有很详细的关于《六国论》的字词解释! -
聂荣县欣普回答: 《重点词语》 1.秦以攻取之外 ( 用 ) 2、以有尺寸之地 (连词,因而) 3、举以予人 ( 拿,把) 4、以地事秦 ( 用)之: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 3、以有尺寸之地(的 ) 4、子孙视之不甚惜 ...

翁审19140787386问: 《师说》师的用法,道的用法.《六国论》而的用法,请大家帮帮忙,谢谢. -
聂荣县欣普回答: 【师】在《师说》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①作名词,有三种情况作“老师”讲古之学者必有师作“专门技艺人”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作“姓”讲孔子师郯子……师襄②作动词,有三种情况A、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

翁审19140787386问: 初中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
聂荣县欣普回答: 而(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某所,而母立于兹.( 2 ) 副词,译为“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3)连词并列关系,一般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承接关系...

翁审19140787386问: “而”字的用法 -
聂荣县欣普回答: “而”字一般有两种用法:A.顺接连词,B.转接连词.请判断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 1、仕宦而至将相 A2、拔山倒树而来A 3、人不知而不愠 B4、温故而知新A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