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人情论中失的含义

作者&投稿:俟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失人情论原文及翻译
《不失人情论》《不失人情论》是作者以《素问方盛衰论》中的不失人情四字为纲并加以发挥,对医疗实践中的有关见闻及自己的认识进行了归纳以后写成的一篇读经心得。不失人情的人情,原指人的病情,李中梓则有意发挥为人之常情。

不失人情论的原文注释
[20] 深情:内心。[21] 得失:指患得患失之心。[22] 迟病:慢性病。[23] 杂投:指胡乱用药。投,使用。[24] 濡滞:拖延。[25] “有参术沾唇惧补”四句:语序关系应为“有惧补,参术沾唇,心先痞塞;(有)畏攻,硝黄入口,神即飘扬”。 痞塞:阻塞;抗拒。 飘扬:飞荡,谓精神涣散。[26] 成心:成见。[27...

不失情人论的原文及译文
圣人以不失人情为戒,欲令学者思之慎之,勿为陋习所中耳。虽然,必期不失,未免迁就。但迁就既碍於病情,不迁就又碍於人情,有必不可迁就之病情,而复有不得不迁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故曰:蔓忧乎难之矣! 译文: 我每当阅读《内经》到《方盛衰论》这一篇文章,看到它后面的“不失人情”这句话,没有一次不震惊...

不失人情论的介绍
“不失人情”的“人情”,原指“人的病情”,李中梓则有意发挥为“人之常情”,然后又将其别为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和医人之情予以分论,既指出了必须顺应或迁就的人之常情,更多地则列述了不可迁就的人之常情。但也深刻感受到了人之常情的复杂,所以特别强调要“思之慎之,勿为陋习所中”。...

不失人情论作者
《不失人情论》是作者李中梓以《素问方盛衰论》中的“不失人情”四字为纲并加以发挥,对医疗实践中的有关见闻及自己的认识进行了归纳以后写成的一篇读经心得。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父亲是万历十七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

不失人情
“不失人情”本来是《黄帝内经》里的一句话,原意是医生在诊疗时要做到不违背病人的病情。后来明代名医张介宾在其著作《类经》中据此写了一段按语,明末医家李中梓又进而对之进行了一番精练润色后,写出了“不失人情论”。在文章中,李中梓一开始就指出《黄帝内经》中“不失人情”这句话深入人心,因为...

不失人情论所述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人之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_百度...
不是人情论所述的,病人知情,旁人之情和一人之请,是站在客观的角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医患之间的关系,病人的病情隐私情,旁人的同情心爱护心,医生的仁慈心,认真

不违规则,不失人情
1. 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规则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进步。2. 在维护规则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人情的重要性。公交车司机的例子表明,在不违背规则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展现出人情的关怀,既维护了秩序,又解决了实际问题。3...

论道理曲尽人情,论人情曲尽道理
“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失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失?”并强调不管是治国理政,还是人与人相处,均“离此道不得”。在《养生》篇中,吕坤示以“养德养生”,虽然我们可看出“四物”“二陈”“四君子”等草药汤羹对于“养生”的功效,但更可看出吕坤开出的养生之道超出了这些物的境界,直达人的心境,“养德”...

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实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赏析:在这段话中,鲁迅先生似乎把生死看得很开,但是他也告诉了我们,贫富贵贱是不可能伴随一生的,虽然“见阎王”有点迷信,可是不能做坏事却是真的,也是硬道理,这段话意思表达很直白!原文:不必说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

归爬19315995273问: 《不失人情论》的译文 -
布拖县布瑞回答: 我过去阅读《内经》,每次读到《方盛衰论》、看到置于该篇最后的话——“不失人情”的时候,从来没有不是惊佩地站起来,感慨地赞叹轩辕黄帝和岐伯对人研究的深刻啊!不要因人之常情而造成治病的失误,对于医生来说,是很迫切的事情...

归爬19315995273问: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中失是什么意思 -
布拖县布瑞回答: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对人有礼貌,就会让对方心里感到温暖;对人出言不逊,就会使对方感觉你很讨人厌 用今天的话说,君子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有分寸,不能有失尊严,不能有失体面,即使是碰上了让人尴尬的局面,也要挺得住.

归爬19315995273问: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中的失是什么意思 -
布拖县布瑞回答: 【原文】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②,不失色于人(3),不失口于人(4).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⑤,言足信也.”【注释】(1)本节选自《表记》.(2)失足:指举止不得体.③失色:指仪表不庄重.(4)失口:指言语不慎出重.(5)惮:威严.【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众人面前的举上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归爬19315995273问: 失去的失是啥意思 -
布拖县布瑞回答: From 高级汉语大词典 失 shī (1)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 同本义 [lose]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

归爬19315995273问: 失字的偏旁部首 -
布拖县布瑞回答: 一、失字的偏旁部首是丿,拼音shī.二、释义:1.丢掉:遗~.丧~.2.找不着:迷~路径.3.违背:~信.~约.4.没有把握住:~手.~足.5.没有达到目的:~意.~望.6.改变常态:~色.~神.7.错误:过~.千虑一~.三、相关组词:失明 失去 ...

归爬19315995273问: “得之失,不得之失,和不失之失”的意思什么?
布拖县布瑞回答: 【注】(1)失业、失学、失管.(2)得到的失去,没有得到的失去,和没有失去的失去,简言之就是得之失,不得之失,和不失之失.

归爬19315995273问: 得与失的解释?
布拖县布瑞回答:1、所得和所失;成功和失败.如: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利弊;好处和坏处.如:两种办法各有得失.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4、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 5、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6、得与失.指好坏,优劣. 7.偏指失,过失.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意思是说,尽管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人们依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变逆境为顺境,实现理想和价值. 事情没有绝对,事情都有两面性,都是相对的.

归爬19315995273问: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文中与之相对应的解释是( ) -
布拖县布瑞回答: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的意思是: 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色和口的意思: 色乃举止仪表态度等等 ; 口则是言语讲话、谈吐的意思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注释 (1)本节选自《表记》.(2)失足:指举止不得体.(3)失色:指仪表不庄重.(4)失口:指言语不慎出重.(5)惮:威严.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众人面前的举止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归爬19315995273问: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中国的古训,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举止应彬彬有礼,态度不能 -
布拖县布瑞回答: B试题分析:本题答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背景材料强调的是礼貌待人的具体表现,因而①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B选项是正确答案.第③种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与题干内容无关,因而应排除. 点评:本题以古训入题,体现了较强的人文性,本题在题干中对这一古训有具体解释,降低了考查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把握背景材料的意思,准确作答,本题的考查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归爬19315995273问: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怎么解释 -
布拖县布瑞回答: 得到了不过分高兴,失去了不过分悲哀,宠爱和侮辱都淡然接受,离开或留下都顺遂己心;这是一种处事的哲学,与老子道德经中的宠辱不惊是一个道理,做做人事情始终如一,不能因得到就趾高气扬,不能因没得到失去了,就垂头丧气的,要泰山崩于前面前不改色,心烦和兴奋都坦然接受,在内心不要有一丝痕迹表现出来才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