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作者&投稿:巫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及翻译
”秦王认为他说的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陈述是非,又不能见到。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申子、韩子都著书立说,留传到后世,学者大多有他们的书,我唯独悲叹韩非撰写了《说难》而本人却逃脱不了游说君主的灾祸。太史公说:...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
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翻译及注释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翻译及注释如下:翻译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

急求《史记 韩非列传》译文
韩非为人口吃,不喜欢说话但是善于写书.和李斯一起为荀卿办事.李斯自己认为不如韩非,韩非看见韩国衰弱,几次上书劝谏韩王,韩王都不听,于是韩非非常着急,不以修明务实的方法治国,他以权势执法用来统治他的大臣,(韩国)本应该以国家富强,兵力强大求得贤良之人来治理.现在却让荒淫无耻的人在饱学之士之上做了官,反而把...

求古文翻译《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译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在周朝做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到周朝国都雒邑,打算向老子请教礼的知识。老子说:“你所说的,他本人和骨骸都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遭遇时运好,就坐上车子去做官;不逢其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转移,可止则止。我听说...

老子韩非列传概括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居七十列传第三篇,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四位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申子和韩非子的事迹。[老子]老子,李氏,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室的官员)。[庄子]庄子,庄氏,名周,宋国蒙县(今山东菏泽)人,曾任蒙县...

翻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语出自《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原文如下: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 ...
意思是:龙属于虫类,可以驯养、游戏、骑它。然而他喉咙下端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出处:《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原文节选: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译文:君主也有倒鳞,游说的人能不触犯...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为什么把老子和韩非放在一起写
1、简述:因为道家和法家表面上看相去甚远,实际上却相反相成,都表达了先秦诸子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观点。而且韩非还在《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两篇。2、拓展:《老子韩非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作者司马迁。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

史记中哪些记载了孔子向老子问道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世家》。《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义道德的问题。孔子询问道:“我听闻您是德高望重的圣人,可否向我讲解道德的本质?”老子回答说:“道德的本质在于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道,让万物自发而行,不加人为的干预。”孔子对这个观点表示疑惑...

单毅19550429248问: 老子韩非列传的介绍 -
西吉县必兰回答: 《老子韩非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作者司马迁.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因限于篇幅,司马迁无法详细论述道家的各个流派,故而只能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庄、申、韩为其立传.司马迁以老子“深远”,说其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并将其与申、韩同传,勾勒出道、法两家嬗变传承之关系.又附庄子,盖看重其“沈洋自恣以适己”的修身处世之道,还特意列举楚威王聘庄子为相的故事.代表了道家“ 刑名法术系统和养生神仙系统”③这两个系统 .司马迁的安排选取颇有见地.司马迁将他们合为一传,代表了先秦汉初人们对道家与法家关系的重要看法.

单毅19550429248问: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翻译 -
西吉县必兰回答: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

单毅19550429248问: 驾,是什么意思,蓬累而行,怎讲? -
西吉县必兰回答: 驾:行动.时机到了,条件具备了,就要采取行动. 蓬累而行:时机不到,或时机已过,条件不具备,不要急躁,不要硬来,不要蛮干,不要勉强去做.像飞蓬一样,轻轻的随风飘转,不逆势而为,宁静、从容的等待下一个时机的到来.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告子者,若是而已.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周易•艮卦•彖传》

单毅19550429248问: 《史记》中《老子韩非列传》何以将道家与法家同传记述,法家道家间有何渊源? -
西吉县必兰回答: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和法家认为,君主必需具备一种大德,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为.韩非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

单毅19550429248问: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 -
西吉县必兰回答: 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原文: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

单毅19550429248问: 有文章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他是先囚秦还是先写书? -
西吉县必兰回答: 先写书.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万余言.”这些书后来被秦始皇看见了,才问李斯这些书是谁写的?李斯说是他的同学韩非写的,而当时韩非在韩国.秦始皇为了得到韩非,声言韩国如不将韩非送到秦国,就派兵攻打韩国,韩国无奈,只好把韩非送到了秦国.后来秦始皇听信了李斯的谗言,把韩非投入监狱,即司马迁所说的“韩非囚秦”.也就是说,韩非著书在前,囚秦在后. 至于'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只是为了佐证自己的思想而胡扯的.

单毅19550429248问: 韩非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影响 简答 -
西吉县必兰回答:[答案] 韩非名非,战国时韩国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早年曾向韩王建议变法而未被采纳,于是“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前期法家进行变法的经验教训,从事著述.后来,遭到李斯等人的陷害而在狱中被迫自杀.韩非生活在战国...

单毅19550429248问: 韩非子是怎样被李斯所害? -
西吉县必兰回答: 韩非之死,史籍有两种说法. 一是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也是迄今为止韩非之死的母本说法和主流说法:“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

单毅19550429248问: 道德经写于哪一年
西吉县必兰回答: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 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